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必备要素分析

2010-10-26 01:44季春元周顺祥田维珍袁先雄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能力

季春元,周顺祥,田维珍,袁先雄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

自主学习的内涵及必备要素分析

季春元,周顺祥,田维珍,袁先雄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能力属个性心理特征,因而具有自主性。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Zimmerman教授对自主学习的有关定义做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出自主学习的3个特征,并提出了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现以此为依据,归纳出6个自主学习的必备要素,3个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并进行简要分析。

自主学习;理论内涵;必备要素;阻碍因素

1 自主学习的理论内涵

学习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往往指具体的、外在的学习行为。对于学习的定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其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活动发生后,学习者要有可观察、可测量的外在变化。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保持一定时期,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1]。由此可以归纳出,2种学习的定义有一个共同含义:学习者的某种变化应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先天的反应倾向或成熟导致的。学习既然是后天习得的一种过程,那么对学习者在此过程中的表现应该有一个衡量标准,这就是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习过程中各种具体能力的综合概述,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等。学习能力的大小、强弱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也决定着学习目标的完成,同时影响一个人学习潜能的发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能力属个性心理特征,因而具有自主性。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Zimmerman教授对自主学习的有关定义做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出自主学习的3个特征:(1)强调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调节策略的运用;(2)强调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定向的反馈循环过程,认为自主学习者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效果,并根据这些反馈反复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3)强调自主学习者知道何时、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学习策略或者做出合适的反应。

为了使人们更为准确、直观地把握自主学习的含义,Zimmerman教授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见表1)。

表1 Zimmerman教授提出的自主学习研究框架

Zimmerman教授认为,确定学生的学习是否是自主的,应该依据研究框架中的第三列,即任务条件。如果学习者在该列中的6个方面均能由自己做出选择或控制,则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习者在这6个方面均不能由自己做出选择或控制,则其学习就无所谓自主[2]。换言之,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经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者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他们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简而言之,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指学习者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作为一种能力,它不仅能使学习者在学校教育阶段受益匪浅,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大学期间,一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越强,水平越高,意味着他走入社会时自觉独立、开拓进取的起点就越高,社会适应性就越强,这是符合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

2 自主学习的必备要素

2.1 学习者应当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原有知识和技能是产生新的学习的重要内部条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以一言蔽之:影响学习惟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1]”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学习者要习得新的知识,只有与旧观念结合起来,构成观念团,才能被理解和习得。许多实验研究表明,学习实际上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1]。由此可见,原有的知识储备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2.2 学习者应当具有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

学习者头脑中有了适当的知识准备,如果没有学习的愿望或积极性,自主学习仍然不能发生。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是产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只有启发并培养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习者专心致志地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获取所要学习的知识,才能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的脉络体系,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2.3 自主学习也要有适当的外部条件

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条件的含义极为广泛,指学校、家庭、班集体等,也指学习者周围的环境,尤其是人文环境。举例来说,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人格特征,学校、班级的学习氛围,就业、荣誉等均为外部条件。

2.4 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的主要体现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要求学习者进行不间断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根基又在于自读能力。为了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该首先培养学习者较强的阅读能力,为其今后的自主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5 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自主学习先要制订计划,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达到对所学知识充分掌握的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规划是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除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外,还要突出严格的时间规划和管理,否则其学习只能是低水平和低效的。

2.6 自我监控与自我评价是自主学习的需要

自主学习者应会认识和评价自己现有的观点、技能、知识、智力、能力、思维特点、思维水平、学习风格、志向、爱好、气质、意志等与学习及成长直接相关的诸因素的结构状况和水平。此外还应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激励,对不当之处进行反思和校正。

3 阻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与学龄的增长成正比。这是因为,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较多制约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因素,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有3个。

3.1 学习者学习内容的局限性

学习者学习的内容主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成果的再现,教材是这种成果再现的载体。但是教材内容受到政治、经济和教材编写者思想倾向和学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因而学习者的学习具有局限性。教材的内容不一定是学习者需要或感兴趣的,如果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自主学习就会受到影响。

3.2 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整体性

学习者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里进行的,学校根据教学大纲及学习者身心发展的整体状况,通过班级制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进行规范性教学。这种规范性教学的弊端是抹杀了学习者的学习个性。如前文所述,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能力属个性心理特征,自主性应该是其中的重要特点之一。而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绝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是将“教师指导”左化为“教师主导”,结果导致了学习者的学习依赖于教师,从而影响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3.3 学习者学习意愿的被动性

学习者的学习从内容到形式,均体现了外因对内因的限制,有些又具有强制性,因而其学习具有被动性。被动性容易使学习者产生疲劳感,被动性膨胀则让疲劳感升级为厌恶心理。厌学是影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在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不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表现为: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被动应付教师的教学,不会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以外主动追求知识、发展兴趣、培养能力、进行研究,这种情况令人担忧。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3]”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每个人在学习化社会中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同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进入教学领域,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完善,拓展了人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扩大了自主学习的范围,自主学习在学习者的学习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当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必须落实的重要内容之一。下一步,我们将设计调查问卷,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找出培养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昌明.论激发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的主体活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9:54.

G40-03

A

1671-1246(2010)06-0032-02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职高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2008B304)

猜你喜欢
学习者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远程学习者特征与学习需求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