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应用甘草酸类药的疗效观察

2011-07-30 02:15陈红鸽吴荣荣解放军第302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室北京100039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9期
关键词:类药甘草酸肝病

陈红鸽,周 旭,吴荣荣,郑 绯,刘 淼(解放军第302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室,北京 100039)

近年来国内外应用甘草酸类制剂治疗慢性肝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研究表明[1],甘草酸类制剂能够有效降低慢性肝炎患者的转氨酶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肝病理组织学证实其可以明显改善肝实质病变。为进一步探究甘草酸类药临床疗效特点,为临床选用更适合药品提供参考意见,我院临床药学室对2009年12月—2010年11月的住院患者中使用甘草酸类药治疗的各型肝病患者疗效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方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009年12月—2010年11月期间全院共17 682例住院肝病患者,使用单品种甘草酸类药的患者9 902例,其中女性2 674例,男性7 228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3个月;按使用药物区分统计:异甘草酸镁4 398例,甘草酸二胺3 957例,复方甘草酸苷1 544例,甘草酸单铵3例。按临床诊断区分统计:乙型病毒性肝炎5 694例,丙型病毒性肝炎1 229例,乙、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64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42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748例,酒精性肝炎662例,药物性肝炎及其他497例。

1.2 研究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11月期间所有住院患者均纳入筛选行列,对于不同诊断的患者采用相对应的基础治疗,例如:注意休息,营养平衡;抗病毒、抗肿瘤、利胆退黄、利尿、提高免疫等治疗。入组条件:使用并只使用1种甘草酸类药物的患者;排除条件:在联合用药中,有2种以上甘草酸类药者或其他注明有保肝降酶和改善肝功能异常作用的药物者。

1.3 考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测定患者肝功能,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等指标;临床疗效评价包括:临床治愈、好转、无效。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好转: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下降>5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各项肝功能指标未达上述标准。治愈率与好转率相加为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由于使用甘草酸单铵的病例数太少(共3例),所以本文只比较其他3种主要甘草酸类药的临床疗效。当只考虑使用哪个品种的甘草酸类药,不论及其他任何影响因素(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以及合并用药等)时,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见表1,实验室检查指标见表2;把全部使用甘草酸类药的患者按年龄段分组,统计临床疗效,结果见表3;对于不同诊断的肝病住院患者采用不同甘草酸类药治疗情况见表4;总结各种临床诊断的肝炎使用不同甘草酸类药的临床疗效,其中,对其他任何影响因素(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以及合并用药等)皆忽略不计,见表5~11。

3 讨论

3.1 甘草酸类药对于肝炎患者的总体疗效评估

表1 使用不同品种甘草酸类药患者的基本指标统计Tab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a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glycyrrhizic acid drugs

在表1和表2的数据收集统计过程中,只考虑甘草酸类药中的3个主要品种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忽略所有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临床诊断、病情轻重及合并用药情况)。结果表明:(1)本文所及的甘草类药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在保肝降酶方面结果确实。(2)所统计的病例均为临床住院患者,疗效统计结果真实、可靠。(3)所统计病例数有9 000多例,样本量很大,故虽有其他因素影响疗效,对甘草酸类药临床疗效的总体评估仍然可信,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笔者认为,作为有效的保肝降酶药,本文所及的3种甘草酸类药用于绝大多数肝病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

表2 不同品种甘草酸类药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实验检查指标统计(±s)Tab 2 Laboratory data of liver function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glycyrrhizic acid drugs(± s)

表2 不同品种甘草酸类药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实验检查指标统计(±s)Tab 2 Laboratory data of liver function of patient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glycyrrhizic acid drugs(± s)

注: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te:vs.before treatment,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1

ALT/U·L -1 AST/U·L -1 TB/μmol·L -1 DB/μmol·L -1L (A/G)/g·L -1药品名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甘草酸二铵 530.5±436.1 74.4±63.9** 280.6±231.2 55.5±36.1** 65.6±58.5 36.5±34.7** 45.0±38.5 25.5±20.3**1.03±0.18 1.07±0.19异甘草酸镁 312.5±299.0 65.4±63.8** 239.5±216.4 67.8±62.8** 40.9±36.5 30.2±25.9** 24.5±22.7 20.5±20.2** 1.04±0.18 1.06±0.24复方甘草酸苷 434.6±423.9 67.7±61.7** 228.2±217.3 60.5±41.7** 70.9±62.0 38.0±30.1** 44.9±35.8 22.3±20.8**1.03±0.19 1.06±0.21

表3 使用甘草酸类药患者按年龄分组临床疗效统计Tab 3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glycyrrhizic acid agen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

表4 使用不同品种甘草酸类药患者临床诊断统计Tab 4 Clinical diagnoses of patients receiving different glycyrrhizic acid drugs

表5 乙型肝炎患者使用不同品种甘草酸类药临床疗效统计Tab 5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glycyrrhizic acid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表6 丙型肝炎患者使用不同品种甘草酸类药品临床疗效统计Tab 6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different glycyrrhizic acid drugs for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表7 戊型肝炎患者使用不同品种甘草酸类药临床疗效统计Tab 7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different glycyrrhizic acid drugs for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E

3.2 甘草酸类药在不同年龄肝炎患者中的疗效

根据患者年龄分组使用甘草酸类药临床疗效的统计情况(表3)提示:(1)达到需住院治疗标准的患者中,18岁的比例(数量)较低,隐含两方面信息:①年龄小的人群中肝病患者较少,反映出国内肝病防治水平有所提高;②年龄较小的患者,发病时间短,机体状态较好,或者未达到住院治疗的程度或者未确诊,如果属于后者,那么潜在的健康风险就很大,就要求加强病毒性肝炎预防接种工作和儿童及青少年的体检工作。(2)在本文统计的年龄>58岁的肝病患者中,甘草酸类药的疗效有所降低,提示:老龄患者多数患病时间较长,病情较重,并发症较多,总体疗效存在下降趋势。

表8 乙、丙合并感染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不同品种甘草酸类药临床疗效统计Tab 8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glycyrrhizic acid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HBV associated with HCV dual infection

表9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使用不同品种甘草酸类药临床疗效统计Tab 9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glycyrrhizic acid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patitis

表10 酒精性肝炎患者使用不同品种甘草酸类药临床疗效统计Tab 10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glycyrrhizic acid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hepatitis

表11 药物性肝炎及其他患者使用不同品种甘草酸类药临床疗效统计Tab 11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different glycyrrhizic acid drugs for patients with drug-induced hepatitis

3.3 临床用药品种选择间接反应不同药品的疗效

临床医生选用各种甘草酸类药具有一定的偏好性,表4统计了不同品种甘草酸类药与患者临床诊断情况,结果说明:乙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其他一些诊断的肝病患者中,本院临床医生较喜欢选用甘草酸二铵和/或异甘草酸镁;在丙型病毒性肝炎、乙丙合并感染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患者中,本院临床医生较喜欢选用异甘草酸镁和/或复方甘草酸苷。另外,统计数据表明:全部住院患者中有58.52%(不含联合用此类药的患者)选用甘草酸类药品作为保肝降酶、改善肝功能的首选药。笔者认为,临床医生的用药偏好起因于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疗效选择(或是经验总结),针对不同诊断和病情,疗效好的品种临床被选用的可能性逐渐增大。

3.4 甘草酸类药在不同类型肝炎患者中的疗效

表5~11分别统计了在不同类型肝炎患者中甘草酸类药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提示:(1)3种主要甘草酸类药治疗乙型肝炎或酒精性性肝炎患者,效果相近,均可选用;(2)对于丙型和乙丙合并感染性肝炎,可优先选择异甘草酸镁或复方甘草酸苷;(3)对于戊型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优先选择甘草酸二胺;(4)关于药物性肝炎及其他患者,情况比较复杂:有些是用药不当或敏感性较高的严重肝损害患者;有些是迁延日久诊断不明的肝功能异常患者;有些是身体状态极差未及明确诊断就放弃治疗的出院患者。这些均可间接造成这一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偏低,但这并不影响甘草酸类药作为改善肝功能异常药物有效性的结论。笔者认为,对于原因不明(尚未确诊)的肝功能异常患者,临床可以优先选用甘草酸类药,并酌情修订治疗方案。

本文在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中忽略了一些其他影响因素,如合并用药情况和(或)病情严重程度等。有研究表明,甘草酸类药联合用药时疗效更佳[2-9],本文所示的高有效率(>90%)也可能与未关注到的某些联合用药有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冯书晓,陈 文,冯俊阳,等.甘草酸类制剂在肝病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J].农垦医学,2005,27(1):58.

[2]谢林红.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0例疗效观察[J].贵州医药,2009,33(3):256.

[3]何 俊,姚 兰,贾钰铭,等.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 75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10):1247.

[4]刘劲阳.异甘草酸镁治疗慢些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827.

[5]胡启江,汪慧兰,李 敏,等.大剂量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胺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中度肝损害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9,25(3):220.

[6]袁柳明,吴 炜,包雪芬,等.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病毒性肝炎96例[J].中国药业,2009,18(9):77.

[7]马晓磊,王儒强.苦参碱注射液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淮海医药,2010,28(1):13.

[8]张洪兰,高淑香,张国兰.拉米夫定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62.

[9]王 佩,赖 瑛,吴锡铭.熊果苷与甘草酸合用对免疫性炎症的治疗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31.

猜你喜欢
类药甘草酸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10类药慎重给孩子用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及其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