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1-08-15 00:53余育凤任祖云
文山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文山企业发展

余育凤,任祖云

(1.文山市三七特产管理局,云南文山663000;2.文山市环保局,云南文山663000; 3.文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云南文山66300)

关于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余育凤1,2,任祖云3

(1.文山市三七特产管理局,云南文山663000;2.文山市环保局,云南文山663000; 3.文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云南文山66300)

通过分析文山市三七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文山市“十二五”期间三七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并从完善三七产业体系构建、夯实产业核心基础、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三七原料营销平台、提升三七科研水平及法律保障体系等六个方面开展对策研究。

文山三七;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文山三七由于其独特的功效和资源优势,党委、政府一直把三七产业作为文山市 (原文山县,下同)的首选支柱产业培育,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使三七产业在解决就业、增加GDP等方面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是,三七产业发展不充分、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三七产业总体实力与三七资源优势不相称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一、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文山市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实现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加快文山市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贵中药材,是文山最具特色的生物资源,是上苍赐给文山得天独厚的财富。它不但能治疗一切血症和多种心血管疾病,也具有非常神奇的保健功效。文山州是三七的原产地和主产地,三七品质最为道地,是公认的三七“道地药材”主产区。文山州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98%。文山市三七种植面积占全州的50%左右,三七加工业总产值占全州的62%,占全市GDP的18%。当今,全国与三七有关的产品开发和生产企业已达1300家,而国内外对三七的开发和研究仍然方兴未艾,三七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经过多年的发展,文山市三七产业在种植、加工、流通、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奠定了雄厚基础,但三七特有的神奇功效还没有完全开发,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三七产业的市场开发成长潜力很大。因此,继续加大三七产业开发力度,努力实现三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加快文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实现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文山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2008年全市产业结构为12.0∶45.6∶42.4,这样的产业结构使文山市实体经济抗风险的能力非常弱。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三七产业仍然一枝独秀,保持了30.4%的增长速度,证明了三七产业独有的活力和抗风险能力。三七产业作为可再生的生物资源产业,符合国家、省、州将生物资源开发作为重要产业来培育的产业发展方向,提高其经济比重,不仅对调整优化文山市产业结构、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能增强文山市的经济抗风险能力。

(三)实现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是助农增收、增加就业、统筹城乡的有效途径

三七种植业的平稳发展每年为农民带来超过亿元的收入,促使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七农迅速流向城镇生活,极大地促进了城乡融合;三七加工业的发展,有效带动种植产品的加工升值,并吸纳大批劳动力就业,推动农业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有效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三七流通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交流,繁荣了城市。总之,实现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三七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努力,文山三七从种植、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科技研发、行业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一)三七种植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生产实现了规模化。2008年全市三七在地面积达到4.2万亩,全年采挖1.6万亩,产量283.2万公斤,三七种植业全年完成产值4亿元,实现利润 (纯收入)1.92亿元。三七种植不仅产量、效益增长迅速,而且生产经营方式也由以前的小规模、分散零星的自然种植转化为现在的规模化、组织化经营,涌现出了华信三七专业合作社、苗乡三七、高田三七等一批拥有雄厚技术力量和资金的龙头种植企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抗自然灾害和经济风险的能力,从而对维护整个三七市场价格和行情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种植过程实现了标准化。经过多年努力,系统完成了三七GAP栽培相关基础研究,制定了《三七标准操作规程》,并于2003年11月首批通过国家中药材GAP认证。到2008年,按GAP规范化种植的三七面积已达3万亩,占总面积的75%。种植过程的标准化大大提高了文山三七的产量和质量,推动了文山三七规范化种植进程,对促进文山三七产业和云药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苗乡公司的基地和产品先后通过了日本JAS、欧盟BCS等质量认证机构的认证,不仅为三七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取得了通行证,而且为文山市三七标准化种植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三是产品实现了品牌化。2002年,根据WTO规则,对“文山三七”进行了原产地标识保护注册,使“文山三七”成为世界公认的优质特产品牌,实现了“文山三七”的品牌化发展,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认可。

(二)三七加工业蓬勃发展

一是三七加工业经济总量迅猛增长。2008年全市共有三七系列产品加工企业8家,主要生产药品、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实现工业产值94370万元,销售收入72951.59万元,税利4172.3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27%、31.28%和30.4%。二是园区功能配套齐全,吸引力增强。2000年省、州决定建设云南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由州、市各出资50%的方式实施建设,文山州负责建设管理,文山市协助管理,推进了三七加工业聚集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开发1.2平方公里,园区实现“五通一平”,交易、物流、质量检测、海关、安保配套齐全,吸引入园企业8家,其中,建成投产生产企业2家,在建企业 6家。2008年园区实现产值91479.36万元,销售收入 69938.06万元,税利5113.6万元。随着今年特安呐公司三七初加工中心建设、苗乡公司有机三七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七丹药业有限公司三七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等一批项目近5个亿的投资,今后几年文山三七药物产业园区将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三是企业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得到明显提高。现有入园企业建成投产后,设计生产能力已经达到50亿元。三七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了科技含量较高的以三七单体皂甙为主的七生力 (三七人参皂甙Rg1)、七生静 (三七人参皂甙Rb1)和血塞通滴丸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品种,并形成了年产6000万片七生力、七生静的生产能力。同时,还开发出了三七力康片、唐旨康胶囊、眠乐胶囊、青清含片、三七菊茶等10余种保健品。

(三)三七交易市场活跃

交易中心市场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以三七国际交易中心为平台,积极培育三七大市场。2008年文山市从事商贸流通的企业和个体大户有108家,三七交易中心交易量达879.8万公斤,完成销售收入5.73亿元,应交税金1125万元,利润468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8.5%、26.21%、23.2%和14.47%。每年向日本、泰国、越南等国家出口三七原料达1000吨以上。目前三七原料在州内消耗12%,州外 (国内)消耗75%,国际市场消耗13%,国际国内市场处于稳定上升态势。

(四)三七科研步伐加快,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紧紧依靠以文山三七研究院为主的科研体系,建立起了三七种植研发、三七质量检测、三七科研推广体系,这些体系正在形成三七科研创新平台。

(五)三七行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七产业发展,把其列为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加大开发力度,单独成立和完善三七产业发展的领导和管理机构,相继出台了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使三七行业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三七种植面积大幅下滑

一是三七“连作技术障碍”没有突破,导致三七种植土地再利用程度低,土地资源紧缺,大量掌握技术、资金的七农外流到红河、玉溪等地种植三七。据统计,今年文山市域内的种植面积下降到1.95万亩,市域外的种植面积达1.88万亩。二是全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出现其它经济作物与三七相互争地的现象。以前适宜种三七的土地现大部分已被种上烤烟、甘蔗、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

(二)产业总体弱小

文山是三七的主产地,其面积占全世界98%以上,但到2008年为止文山市三七产业总产值只到13.4亿元,只占全市GDP的18%,而与三七属同一科属的韩国高丽参每年的销售收入却达到几十亿美元。由于对三七的重视和开发力度不够,使三七产业总体实力与三七资源优势不相称,三七产业总体弱小。

3.培训需求预测分析的核心在于确认差距。其核心是通过对被培训者现有状况和理想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确定二者的差距,为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需要培训的内容提供依据。

(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在创新主体建设上,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仍然不多,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创新平台,目前仍然处于“从生产型向面向市场开发新产品的渐进创新”阶段,缺乏长期技术积累,没有形成创新体系。

(四)三七产品开发受到限制

历史上三七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三七作为健康食品添加剂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韩国、日本,80%以上的人参是通过食品形式消费的,由于三七“药食同源”障碍没有突破,导致三七产品的市场开发受到极大限制。目前文山市三七系列产品基本是药品,2008年药品的销售收入占整个三七产业总销售收入的73%。

(五)产业开发资金投入少

一是科技开发不足,目前科技投入经费不足,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科技产品对市场的拉动不足;二是宣传经费投入较少,对三七的宣传力度和品牌打造投入不够,产业宣传长效体制机制没有建立,企业在宣传上各自为阵、口径不统一,“文山三七”对外知名度不高;三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去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不少企业发展的正常资金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四、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基于三七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对文山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有必要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总体目标和积极的发展策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遵循“国际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实施《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三七发展条例》,加大执法力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三七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按三七种植业标准化、流通业集团化、加工业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推动全市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未来5年内,三七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应当是:通过建立健全适应三七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包括三七初级加工厂、交易市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立起基本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加工、市场、科研、基地四大三七产业发展体系,确保三七种植面积每年控制在4万亩左右,到“十二五”末三七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一)构建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体系

第一,三七种植业体系。以社团组织为载体,建立种植业信息交流平台,按社团组织管理制度,整合七农资源,建立集科研、实验、示范和参观为一体的种植基地,通过亮点建设带动全市三七GAP规范化种植水平。

第二,三七加工业体系。立足三七特有的“药食同源”优势和文山市三七加工业现有基础,着眼市场供需和国家产业政策,以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以三七为主要原材料的生物医药、食品、保健品和日化用品产业。配套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链条,提高三七产品的附加值,把三七产业真正培育成文山市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着力抓好三七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夯实三七产业核心基础

三七种植业是文山市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要抓好原料基地建设,确保两个“满足”,既要能够满足企业加工需求,又要满足市场供应需求。一是在产业发展规划上为三七原料基地发展留足空间。三七种植业受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的影响很大,且近年来文山市大力发展其它经济作物,出现经济作物和三七相互争地的现象。文山市要在农业发展规划上下功夫,为三七原料基地发展留足空间,确保三七科学、有序、合理轮作。二是抓紧“连作技术障碍”的研究。能否攻克“三七连作技术障碍”直接影响三七原料基地巩固和三七品质的提高。采用“政府+企业+科研力量+社会力量”的模式,即由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科研部门提供技术支撑,政府无偿提供部分资金和技术力量,支持有实力的种植企业开展连作技术研究。三是全面推行GAP标准化种植,提升三七原料品质。当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自2006年以来,三七原料进口大国日本引入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这对三七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山市要加大对七农的科技种植培训力度,推行三七GAP规范化和有机三七标准化种植,不断提高三七品质,适应国际市场发展需要。四是创新三七种植组织模式,提高三七种植规模化水平。三七属于一种高风险投资行业,为提高七农的抗风险能力,推动三七种植业组织化发展,文山市要以专业合作社、公司等形式把七农组织起来规模化发展,推进三七现代产业发展。五是加强优质种苗的选育繁育,提高三七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并从这个方向探索攻克三七“连作技术障碍”的途径。

(三)以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三七新型工业化进程

产业集聚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链的延伸,节约资源,做到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文山市三七加工业的发展仍然要以三七药物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三七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依托三七产业园区,采取二元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三七加工业。一方面以实力比较强大的企业为主体,组成具有较强科技开发能力、吸引外资能力、消化国外技术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生物医药集团,用能量集成的办法来应对和冲击全球化浪潮,另一方面要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孵化出更多的生物医药企业、三七食品加工企业和三七日化加工企业,催生出更多的企业家;二是打造特色园区,体现一个“优”字,除执行国家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外,可结合实际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地方政策,如制定出台扶持奖励政策,鼓励种植、加工和流通企业统一注册到三七药物产业园区规范管理,在三七产业园区,五年内园区企业产生的地方税收50%奖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吸引企业入园发展;三是从资金、政策、服务等方面制定出台三七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将市内重点三七企业列入扶持对象,作为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打造,力争扶强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全力做好园区特安呐公司三七初加工中心建设、苗乡公司有机三七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等6个投资近5个亿的在建项目,拉动园区高速发展。五是扎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利用三七独特功效的优势开发一批有潜力的招商引资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招商组织模式,确定几个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由行政首长负责组织招商,提高招商效果。

(四)构建三七原料营销平台,加速三七商品化进程

三七作为文山特有的生物资源,到目前为止,多数七农仍然采取自产自销的传统生产和销售模式,造成三七产品初级产品多、无包装,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三七的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要做好三七流通业,要在三七的特有性上做足文章,利用三七98%的产量源于文山、全国有1300多家药厂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资源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建立三七原料可控购销体系,逐步实现三七原料统一调控。以政府相对控股,特安呐、七丹药业、华信三七等有实力的企业和种七大户入股,联合组建三七产业购销公司,在产地建设完善初级加工、仓储、现代物流等基础设施,建立可控的统购统销的新型营销方式,提高三七原材料的商品率和文山三七的品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最终达到三七相关产业的快速延伸和辐射。

(五)提升三七科研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三七产业要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当前除了以文山三七研究院为科研载体,以文山三七科技示范园为支撑,围绕三七“资源与育种、规范化栽培、病虫害研究及防治、质量标准与产品开发、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控制、中药材和科技信息”六大领域积极开展三七科技研究外,还要立足州情、市情,集中力量对三七产业的重大关键技术课题进行更宽领域的科研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如加强三七作为食品加工的项目研究开发,在短期内开发出一批食品加工项目并转化为生产力,拉动加工业快速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投入,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各类技术创新机构和科研机构要为企业新产品研发、试制、设备检验以及生产工艺改造提供技术支持;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发挥人才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支撑作用,要把企业的培训纳入人才培训总体规划,并结合《文山三七发展条例》适当给予资助。

(六)认真贯彻实施《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三七发展条例》,加大对三七产业的投入

一是每年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设立三七产业专项发展资金,用于三七产业的宣传、扶持基地建设和三七技术的研究、奖励发展三七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促进三七产业发展;二是加大三七作为新资源食品的投入开发力度,多渠道研究“药食同源”障碍的突破口;三是加大对宣传的投入,采取政府投入一点,企业投入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统一宣传口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产业宣传。四是突出重点,着力打造知名企业和产品,今年着重配合上级政府部门做好“文山三七”申报为中国驰名商标的工作;五是加大执法力度,规范三七行业管理。按照《文山三七发展条例》规定,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大执法机构建设和执法人员培训,依法使用文山三七证明商标和地理保护产品标志规范经营行为;六是着力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渠道,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努力破解三七产业资金难题。积极发挥文山市投融资担保公司的作用,为种植、流通、加工环节的重点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incipal problems of Wenshan Panax Notoginseng,this article sets a general aim about the Panax notoginseng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Wenshan County in the“twelfth five years(from 2011 to 2015)”,and executes research strategies from 6 aspects:perfecting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Panax Notoginseng,tamping key industrial base,promoting new-typ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building up themarketing platform of raw material of Panax Notoginseng,promo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legal protection system of Panax Notoginseng.

Key words:Panax Notoginseng ofWenshan;industry development;strategies research.

(责任编辑 杨爱民)

Strategies Research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enshan Panax Notoginseng Industry

YU Yu-feng1,2,REN Zu-yun3
(1.Panax Notoginseng Management Agency ofWenshan County,Wenshan 663000,China; 2.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Wenshan County,Wenshan 663000,China; 3.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enshan University,Wenshan 663000,China)

F127.742

A

1674-9200(2011)01-0110-05

2010-12-31

文山市(原文山县)2009年政研课题成果之一。

余育凤(1974-),女,彝族,云南文山人,文山市环保局副局长;任祖云(1975-),女,彝族,云南文山人,文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文山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Modul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coupled waves between fast magnetosonic wave and slow Alfvén wave in the laser-plasma interaction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文山肉丁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文天祥与文山肉丁
山歌唱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