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探索

2011-11-09 02:21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间舞蹈普通高校

彭 蔚

(怀化学院音乐系,湖南怀化418000)

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探索

彭 蔚

(怀化学院音乐系,湖南怀化418000)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我国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围绕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所展开的研究、探索、创新工作从来都没有间断过。从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和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具体实施中的新思维两方面进行了探索。

普通高校; 中国民族民间舞; 课堂教学

一、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现状分析

“民间舞蹈,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由人民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如此历代沿袭流传至今的舞蹈形式。它和人们的劳动生活,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既反映一定时期的经济文化背景,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注入新的成分,它属于民间文化的范畴。”[1](P52)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是我国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众多学者、舞蹈教育工作者围绕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所展开的研究、探索、创新工作从来都没有间断过。目前普通高校中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大多采用《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教程》等专业舞蹈院校的教材。这些教材是通过对建国后盛捷、彭松、许淑英、王连城、李承祥、李正康、朱苹、陈春绿、罗雄岩等前辈们及其他们的学生马力学、刘友兰、王立章、贾美娜、邱友仁、潘志涛、蒋华轩、邓文英、陈玲、张榆老师等一代民间舞蹈教育家建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基础架构进行整合而成。教学方法则主要沿用以许淑英、贾美娜、潘志涛、王立章、邱友仁等老师为代表的民间舞蹈教育家创立的“元素教学法”。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舞蹈教育工作者因出生年代、学习过程等诸多原因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现代舞的引进,使得民间舞的教学与创作在思维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值得思考的是反映民族文化精髓的民间舞自身也发生了质变,我们对民间舞的认识与审美的评判也发生了变化。[2]“课程目标是课程改革、设计、实施和评价各个活动环节的重要指导原则,对课程改革者来说,课程目标是设计新型课程的重要一环;对教师来说,课程目标是施教的依据;对学生来说,课程目标是引导学习的指南;对一般社会和教育人士来说,课程目标是评估教学质量的准绳”。[3]在以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普通高校,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进行重新认识及其定位,对于我们传承民间舞,制定正确的教学方向,选用适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寻“根”,挖掘并体验中国民族民间舞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内在审美特征与表面形式下面的生成结构规则而不仅止于学习几个组合,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民族民间舞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二、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具体实施中的新思维

1.理论研究中溯源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作者发现,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并没有太多了解,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不过是多学习几个组合,积累一些动作素材和动作连接,至于为什么这样跳,各种民间舞有什么不同的风格特点又是怎么体现的等等问题,根本没有进行过思索。因此,作者在每学期初,就要求课堂中的每个学生课后利用图书、影视和网络等强大迅捷的现代信息工具,搜集本学期学习的中国民族民间舞 (如:东北秧歌)的各种资料,将其历史沿革、生态环境、形式内容、人文背景、动作风格特点甚至服饰道具等方面记录下来,汇成一千字以上的小文章 (包括图片材料)。目的旨在调动每个学生的能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成为积极的思考者,且有效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使其形成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历史沿革、生态环境、形式内容等较为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和热爱。又如,在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苗族鼓舞的时候,要求学生用表格的方式,将苗族鼓舞与朝鲜族长鼓舞在动作、动律、形式、节奏、功能、风格方面进行比较 (如表):

舞蹈名称 鼓者或舞者动作 动律特点 形式特点 节奏 鼓的功能 舞蹈风格苗族鼓舞 鼓者双手执鼓槌击鼓。舞者突出胯部的扭动和上身的摆动,用各种花式动作击出纷繁的鼓点。鼓舞分离 3Π4 拍4Π4拍 伴奏乐器 古朴、欢快朝鲜族长鼓舞左手持鞭,击出鼓点。强调动作的流畅性,多旋转。 鼓舞结合 舞蹈道具 优雅、潇洒

从而总结出:这两种不同民族的鼓舞是同类、不同形、不同舞。虽然都是鼓类,但是鼓的式样、材料不同,鼓与舞的关系不同。苗族鼓舞的鼓重、大,鼓舞分离;朝鲜族长鼓舞的鼓小而轻巧,边击边舞,鼓与舞结合。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舞蹈研究学习活动的过程,一方面锻炼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形成善于质疑、勇于探究、乐于求知的积极态度和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外延,增大教学容量,缓解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课时较少的困境。

2.动作练习中琢律

动作练习是舞蹈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只有经过细致、反复、深入的动作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舞蹈韵律和独特的风格特点。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目前主要沿用“元素教学法”。所谓“元素教学”,是由以许淑英、贾美娜、潘志涛、王立章、邱友仁等老师为代表的民间舞蹈教育家引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并对原始性的教材进行革命性的整理:从纯民间的风格、动态中提取了大量可以单独使用的动作素材,使其“元素化”,成为能够遣词、造句的语素。通过对元素动作分解练习,进而学习短句、单一组合、综合组合、表演组合,从动律——动作——组合,形成一个以元素为核心交织延展的训练体系。[4]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实践中,在“元素教学法”的基础上实现“解构”和“建构”的教学方法也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山东胶州秧歌的推扇综合训练组合时,可以先把推扇分解成扭推扇和舞姿推扇,再把扭推扇分解成扭和胯旁盘扇,舞姿推扇又可以分解出上推扇、斜上推扇、斜下推扇、横推扇,这样“解构”后,复杂难学的组合被分解成简单易学的元素动作和短句,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理解掌握,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提高自学能力;再如:依旧以山东胶州秧歌为例,将原本彼此分散的推扇、扭、胯旁盘扇、舞姿推扇等元素、短句、组合进行“建构”,可以连成一个综合性的、具有整体风格的组合。经过如此这般不断的“解构”和“建构”,使学生懂得中国民族民间舞学习是鲜活、有机、系统的,而不是呆板、零乱、松散的。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民间音乐、生活用具甚至劳动工具结合紧密,如汉族秧歌以扇巾为道具;湖南侗族竹筒舞、钎担舞是使用日常劳作工具作为舞蹈道具;彝族烟盒舞以装烟丝的烟盒为道具等等,载歌载舞更是常见的舞蹈形式。所以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选择风格地道、特点鲜明的音乐、道具,引进民间载歌载舞的形式,使学生置身于朴实自然的自娱状态下尽情舞蹈,更能充分体验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动作特点,掌握其动律和风格。

3.观摩赏析中知意

在特定创设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文化,从而对特定场景下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有更深入的了解。充分利用普通高校身处地方的地理优势,为学生提供多种观摩学习的机会,如带领学生参加当地的风俗节庆活动、请本土民间舞蹈能手现场表演等,有利于将民间深厚的传统文化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性的探索和思考,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另外,可以充分利用普通高校学科综合性优势,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借助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知识,多角度、多层面探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丰富的实践活动也应该成为普通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如举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知识讲座、组织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专场演出、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为素材创作新作品参加各种专业、非专业舞蹈比赛;参与各项学术活动等。

[1]吕艺生主编.舞蹈大辞典 [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

[2]王昕.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的学习与思考 [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1).

[3]黄明珠.舞蹈教学改革研究 [C].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学改革研讨会,2002.

[4]潘志涛主编.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The Explora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Folk Danc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NGWei
(Music Department,Huaihua University,Huaihua,Hunan 418000)

Chinese national folk dance is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in our dance education,the research,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about Chinese national folk dance has never been interrupted.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ctual state of Chinese national folk danc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new ideas about the execution of Chinese national folk danc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inese national folk dance; classroom teaching

G6421421

A

1671-9743(2011)03-0108-02

2011-03-08

彭 蔚 (1977-),女,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音乐系讲师,从事舞蹈教学及理论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间舞蹈普通高校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外松内紧”的内涵与实践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芭蕾基训对民间舞教学的影响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