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感悟

2012-01-29 14:53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语文

王 娟(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中学)

古老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感悟

王 娟(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中学)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文言文不但要学,它还在中考的考试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12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语文》规定:“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正确朗读;能理解文中常用的实词和‘之’‘其’‘于’‘以’‘而’等虚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作用,能翻译句子,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所以,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文言知识。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中学,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从来不买任何教辅资料。上文言文课时,教师需要逐字逐句翻译课文,课堂效率极低。学生课前没有教辅书辅助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和记笔记,作业不能按质按量完成,对文言知识知之甚少。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一见到文言文就产生抵触情绪。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推进乡村中学的文言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天使。”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沈复的《童趣》这篇文言文。由于小学从不接触文言文,这篇文章是初一学生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教授这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一下,夏天最讨厌什么,肯定有学生回答说讨厌蚊子。接着问学生,听到蚊子的叫声,你会联想到什么?看到蚊子,你最想做什么?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此时适时地引入课文,揭秘沈复是如何描写夏天蚊子的叫声、如何对付夏天的蚊子的。原来沈复认为“夏蚊成雷”,喜欢“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作青云白鹤观”。也许有的学生就此找到了知音,从而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再如学习《木兰诗》这篇乐府民歌,因为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的课本里已有呈现,学生都很熟悉,再跟学生讲故事情节似乎有“炒夹生饭”之嫌。鉴于此,可以利用自习课时间播放美国版的动画片《花木兰》给学生看,看完后要求他们复述故事情节并比一比谁复述得更好,选出复述最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字词句的学习。

二、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上文言文课切忌教师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只会导致教师上得累,学生学得更累,而实际收效甚微。笔者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曾做过以下尝试:首先,在上新课前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大声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家读给父母听,在校读给学生听。其次,把这篇文言文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句及主要内容以讲学稿的形式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前结合注释和参考资料把会写的题目认真完成,教师在课前及时批改。这样,教师在上课时知道学生哪些地方不懂,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原先不明白的知识通过课堂学习弄明白。再次,课堂上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式学习,每组学习较好的学生教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专门提问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并把他们的得分情况记入小组总分。这样一来,每组为了自己的总分,会自觉地敦促学习不够自觉的同学。最后,每节课都留五分钟给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以新促旧,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近几年南京市中考语文文言文检测部分考查的都是课外文言文,同时强调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内。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生学习文言文时,不只是要他们学会读懂某篇课内文章,而是要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解题方法迁移到课外,即能读懂课外文言文并能按要求解答一些题目。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归纳整理重点字词及一些特殊句式。尤其到了初三,每学习一个重点实虚词,都要以新促旧,让学生思考这个词在之前的哪课学过,找出例句,并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这样久而久之,一个初三的学生,他的语文笔记本上就会也应该归纳如下:所有重点实词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的释义及例句;重点虚词“之”“其”“于”“以”“而”等的常见用法及例句;省略句、祈使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及例句。

四、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些语文教师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在语文教学上是一种多余,语文教学就该是一张黑板加一支粉笔的本色教学。但笔者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在文言文教学中是锦上添花。

1.配乐朗读,再现经典魅力。选择一些名家的朗读,或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在古朴的乐曲声中感受经典的魅力。有时也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

2.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眼球。例如教授《夸父逐日》这课,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根据此故事改编的动画片给学生看,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再如教授《三峡》和《醉翁亭记》等写景类文言文时,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祖国的山川美景,既可以帮助学生从感官上理解课文,给学生一种“如在画中游”的感觉,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省时省力,丰富教学信息。文言文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远,要想清楚地讲解一些背景资料,有一定难度。如果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授《隆中对》这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地图,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可以大概掌握时代背景。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此外,运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作品介绍等,都可以省时省力。

4.节约能源,扩大阅读容量。狭义地讲,学习文言文是为了会读课外文言文,会做相关的题目。课堂上,适量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必不可少。如果以试卷的形式印课外文言文给学生写,既浪费了纸张,又给学生增添了资料负担。运用多媒体展示课外文言文阅读内容,既节省了纸张,又可以在学生做完题目后把答案呈现在显示屏上,便于题目的及时讲评,还可以避免学生写错别字。

为了学好文言文,教师要时时开动脑筋,把能想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把现代可用的教学手段运用到古老的文言文中,让学生从枯燥的课堂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不再视文言文为“天书”;让古代传统文化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参考资料: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2012年南京市中考指导书·语文》,南京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课外文言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