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2012-03-17 01:59郭新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6期
关键词:酶原溶栓神经功能

郭新宇

河南濮阳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 濮阳 457000

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目前广泛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本研究选用rt-PA两个剂量探讨其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8-01-2011-01收治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均发病6h内就诊。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剂量组)28例及观察组(小剂量组)26例。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38~70岁,平均60.3岁;全前脑循环梗死13例,部分前脑循环梗死41例;伴冠心病7例,高血压15例,糖尿病17例。排除标准:(1)治疗前临床症状己明显改善者;(2)头颅CT排除脑出血、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3)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全身活动性出血者;(5)48h内应用肝素或抗凝剂者。2组原发病、梗死范围、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应用钙拮抗剂、血小板抑制剂、依达拉奉、抗凝剂、20% 甘露醇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rt-PA(南京南大药业)0.9mg/kg,观察组给予rt-PA 0.6mg/kg,均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滴,30~60min滴完,1次/d,连用3d。

1.2.2 疗效标准[1]:(1)显效:溶栓治疗24h内,病情缓解,病残程度0级,复查头部CT无颅内出血及梗死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分;(2)有效:溶栓后24h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头部CT显示有较小低密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9分,较治疗前减少8~20分;(3)无效:溶栓后24h内临床症状无改善,头部CT显示有明显低密度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变化;(4)恶化:溶栓后24h内临床症状明显加重,头部CT显示有血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加,超过9分。

1.2.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按欧洲卒中标准(ESS)评价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发病90d后Barthel指数和Rankin量表评定生活质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如再梗死、再灌注损伤、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泌尿系出血等。

1.2.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有效率53.5%,观察组总有效率80.8%,2组比较差异有统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EES评分 2组在治疗后3d、7dEES评分较显著好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3d、7dE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d、7dEES评分比较

2.3 Barthel指数和Rankin量表比较 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Rankin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

表3 2组Barthel指数和Rankin评分比较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脑出血2例,皮下淤血、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观察组颅内出血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抗凝剂和脱水剂治疗均缓解。对照组死亡3例,2例为并发大面积脑梗死,1例为出现严重脑出血,出血量为14mL。观察组1例死于脑疝。

3 讨论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即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组织局部出现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组织坏死。近年研究认为急性脑梗死如果能在24h内及时溶解血栓,是治疗CI的最佳方法[2]。24h内溶栓可以促使缺血的脑组织迅速恢复梗死区的血液供应,避免脑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研究显示,早期应用溶栓药物可使脑梗死患者小的血栓完全溶解,大的血栓部分溶解,从而使闭塞血管血流恢复,最大限度地抢救处于可逆性损伤状态的神经细胞。

rt-PA(urokinase,UK)为第二代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目前广泛应用于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能选择地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使血栓结合的纤溶酶原活化为纤溶酶从而使血栓溶解[3]。溶栓治疗能及时恢复脑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中处于可逆性缺血脑细胞,减轻神经元损伤,缩小梗死面积。溶栓是否及时对恢复有较大影响,有研究表明,应根据半暗带而不是发病时间来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4]。本研究表明,小剂量rt-PA溶栓疗效与大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Ess、Banhel指数和Ranlcin评分方面均好于大剂量组,表明在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小剂量rt-PA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1] 王新,王拥军,颜振瀛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81.

[2] 石贵江,黄修平,邱承毅.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5例临床对照[J].贵州医药,2010,34(9):799-800.

[3] 李碧波,何厚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外医疗,2011,6:1-2.

[4] Sitburana O,Koroshetz WJ.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plica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management[J].Curr Atheroscler Rep,2005,7(4):305-312.

猜你喜欢
酶原溶栓神经功能
不同孕期孕妇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