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对民主看法的研究:对北京市1295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

2013-01-30 03:26吴鲁平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认同度民主程度

吴鲁平 彭 冲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北京100089;无锡技师学院信息技术系,江苏无锡214000)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民主非常重视。从政府工作报告到领导人的讲话都在强调民主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那么,大学生是如何看待中国民主发展的呢?他们对党和政府有关民主的一些话语是否认同呢?本文力图通过经验研究来对此进行回答。

一、研究背景

(一)民主的概念

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由古希腊文“demos”(意为“人民”和“地区”)与“kratia”(意为“权力”和“统治”)结合而成,其基本含义是“人民的权力”、“人民的政权”或“人民进行统治和治理”[1]。在民主的概念界定方面,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被理论界普遍接受的权威定义。Charles Tilly在《民主》(Democracy)中梳理了学者们对民主的四种定义方式:一是宪法式,这种方式强调在一个体制内所颁布的有关政治活动的法律;二是实质性的方式,强调政权创造的政治及生活条件;三是程序性的定义,主要集中在选举上,看大量公民参与的选举是否有竞争性,这些选举是否在政府的人员和政策上经常产生变化;四是过程取向的方式,主要集中于确定某些少量的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来判定民主①参见 Charles Tilly,Democrac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在本研究中,民主主要是指民主态度、民主情感、民主观念等。

(二)民主的度量

Jack Dennis等人在“Political socialization to democratic orientations in four western systems”一文中,阐述了民主的三个主题或维度:一是参与民主。这一主题关注的是普通民众参与国家事务,强调民众对国家机构所提出规则的认同度,如选举自由、普选权等。二是自由主义民主。关注的是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强调保护个体和少数人的政治权利,特别是自由表达对政策、领导人和机构的不同意见,而这些意见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意见。三是多元民主。这一主题强调允许存在与政府相对立的政治群体和表达政治观点的渠道[2]。该文利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法,从上述三个方面探讨了美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的青年人对民主的支持程度,其研究结果表明,民主价值观念在四国青年之间的传播并不存在绝对的排序。

李斌雄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对武汉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做了问卷调查。调查主要用9个指标来测量大学生对民主特征的认同程度,包括“人民当家作主”、“平等的权利”、“法治而非人治”、“多党政治”等。研究结果表明,有70%以上的学生比较看重民主的共同价值准则和基本政治原则,但也有34.4%的学生认为西方的“多党政治”很重要,可以看出西方政治文化和民主模式对大学生仍有较大影响[3]。

以往对民主的理论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民主的概念、特征、价值、形态、功能等层面,对民主的经验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民主意识培养的内容、方法和问题等方面。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资料,重点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大学生对民主的看法具有什么样的结构?第二,大学生是否认同党和政府的民主观点?第三,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看法的因素有哪些?

二、研究设计

(一)抽样设计

本次调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随机选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50名大学生进行试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探寻大学生对民主看法的结构及其指标,保留问卷中因子载荷较高的指标,重新修订问卷。第二步,正式调查。运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市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中抽取14所高校,再从每个学校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各学校的调查由该校的学生在图书馆、自习室、宿舍等场所发放问卷,被试填完问卷后当即收回。

(二)研究假设

假设一:大学生对民主特征的看法分为三个维度,即共同民主特征、中国民主特征和西方民主特征。大学生对西方民主的看法分为三个维度,即自由民主、参与民主和多元民主。假设二:大学生对中西方民主的看法存在差异性。假设三: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等)、家庭背景(父亲的职业、政治关心度等)、对“两课”的态度等会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的看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民主看法的分析

1.对民主特征的看法

各行各业在生产经营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纳税人身份必须依据自身的企业特点作出选择。根据纳税人身份登记管理政策,如果小规模纳税人符合一定的条件,不管销售额有没有达标都可以转为一般纳税人。没有达到标准的小规模纳税人则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选择纳税人身份。

我们对反映民主特征的13个指标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运用最大方差法抽出3个因子,剔除因子负载小于0.5的4个指标,可以得到由9个指标构成的3个相互独立的因子。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个新因子一共可以解释77.60%的变异量,我们将其分别命名为:中国的民主特征、共同的民主特征、西方的民主特征。其中有关“平等的权利”、“法治而非人治”、“人民有言论自由”这3个指标,数据运算的结果表明相关程度过高,影响模型的稳定性,因此分别求3个指标的平均数作为一个项目。

对测量数据的初步分析发现,研究数据支持了我们对于民主特征分类的操作化假设,即民主特征可以划分为共同民主特征、中国民主特征、西方民主特征。为了进一步验证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出的模型是否确切,我们以共同民主特征、中国民主特征、西方民主特征为潜变量在Amos18.0中建立了结构模型。数据运算结果显示,该模型的RMSEA等于0.038,CFI大于0.9,X2/df的值为2.880,GFI等于0.90。上述参数表明,我们探寻出的结构模型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型。

对模型中的各个因子求加权平均分(最低分为1,最高分为5),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共同民主特征上的得分最高(4.22分),其次为中国民主特征(3.97分)和西方民主特征(3.91分)。其中,在共同民主特征方面,有81.8%的大学生认同“平等的权利”,72.4%的大学生认同“多数裁决,尊重少数”,75.1%的学生认同“法治而非人治”,83.9%的大学生认同“人民有言论自由”;在中国民主特征方面,82.2%的大学生认同“人民当家作主”,64.6%的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71.4%的大学生认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8.7%的学生认同“民主集中制”;在西方民主特征方面,68.8%的学生认同“三权分立”,63.7%的学生认同“普选制”。

2.对西方民主的看法

问卷中对西方民主态度的测量共包括23项指标。为了简化变量,我们对这23项指标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剔除因子负载小于0.5的指标,最后抽离出3个因子。这3个因子能解释该变量67.32%的变异,我们分别将其命名为:自由民主、参与民主和多元民主。以自由民主、参与民主、多元民主为潜变量在 Amos18.0中建立结构模型,数据运算结果显示,RMSEA等于0.017,CFI大于0.9,X2/df为1.366,GFI为0.996,TLI为0.970。这些数据表明,本研究所建构的结构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度较高,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型[4]。

对模型中的各个因子求加权平均分,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西方民主各因子的认同度得分均值都小于平均值3分(自由民主因子得分2.56分,参与民主因子得分2.90分,多元民主因子得分2.61分)。在自由民主方面,16.2%的大学生反对“那些与多数人立场不一致的政治观点应该被禁止”,17.9%的大学生反对“政府应该管制不同政见者”,25.7%的大学生认同“如果人们的观念不一致,社会将会变成混乱不堪”;在参与民主方面,26.7%的学生认同“我觉得我比一般人知道更多的政治情况”,26.7%的学生认同“我觉得我对中国面临的重大政治问题很了解”;在多元民主方面(抗议方式),当某些民众或团体在强烈反对当地政府的某些措施时,22.2%的大学生非常赞成“发动公开集会向政府抗议”,18.7%的大学生非常赞成“发动示威游行来向政府抗议”,10.7%的大学生非常赞成“发动全国性的罢工来向政府抗议”。

上述数据表明,从总体上看,大学生对西方民主的认同度并不高,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3.对中国民主的看法

我们对反映我国党和政府民主观点的6个指标做探索性因素分析,运用最大方差法抽出3个因子,这3个因子可以解释该变量75.68%的变异。我们分别将其命名为:民主普遍性、民主与腐败的关系、民主与法治的关系。对上述模型进一步地做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该模型的RMSEA为0.040,CFI大于0.9,GFI大于0.90。上述数据表明,该模型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型。

对模型中的各因子求加权平均分,其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各因子的得分均值都大于3分。在民主普遍性方面,大学生认为民主具有普遍性,认同率达到78.3%;在民主与法制关系方面,有88.3%的大学生认同党和政府的观点,即承认民主与法制相互作用;在民主与腐败关系方面,83.2%的大学生认同民主能够治理腐败的说法。

上述表明,总体上,大学生对党和政府关于民主的观点基本上持认同态度,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高水平。

4.对当前中国民主程度的评判及其未来民主发展前景的预期

在问卷中,我们对大学生如何看待中国民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了调查。调查中我们采用了一个从“0”分到“10”分的量表,“0”分表示“民主程度非常低”,“10”分表示“民主程度非常高”。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10年前中国民主程度评价的得分均值为0.383,转换成百分制就是38.3分,对目前中国民主程度评价的得分均值为0.5207,转换成百分制就是52.07分,对10年后中国民主程度的预期评价得分均值为65.61分。

如果我们将得分0~3分赋值为-1,表示认为“民主程度低”,4~7分赋值为0,表示认为“民主程度一般”,8~10分赋值为1,表示认为“民主程度高”,统计结果表明:40.7%的大学生认为,10年前中国的民主程度低,17%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民主程度低,11%的人认为10年后中国的民主程度仍然还低。

上述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目前中国的民主程度评价处于中等水平,但远远超过他们对10年前中国民主程度的评价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普遍认为10年后中国的民主程度好于现在。这表明,他们对中国未来的民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二)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看法的主要因素

1.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特征看法的主要因素

我们分别将共同民主特征、中国民主特征、西方民主特征等变量作为因变量,将个人基本情况(如性别、年级、专业等)、家庭背景(如父亲的职业、父母的政治关心度等)、对“两课”的喜欢度等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对因变量影响显著的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父亲职业、“两课”喜欢程度等对大学生民主特征的看法影响比较明显。从模型的解释能力来看,中国民主特征的差异性得到了最好的解释,R2达25.4%,之后是共同民主特征和西方民主特征。

年级和父亲的职业对大学生民主特征的看法影响最大。从总体上看,二年级以上学生对民主特征的认同度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这一趋势在对中国民主特征的看法上表现得尤为显著。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对中国民主特征的认同度比一年级学生要低5.7~7.4个百分点。在对共同民主特征的认同度上,本科三年级也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两者相差4.5个百分点。父亲的职业是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特征看法的又一重要因素,相对于第一产业,父亲职业为第二产业的学生在对西方民主特征的认识上呈现性显著差异,后者比前者要低5.5个百分点。

“两课”喜欢程度和老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程度对民主特征的看法,特别是对共同民主特征和中国民主特征的看法具有重要影响。与不喜欢“两课”的学生相比,一般喜欢和喜欢“两课”的学生对民主特征认同度更高,在对中国民主特征的看法上呈现显著差异,同比高出8.2和8.6个百分点。回答老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的学生比回答老师不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者,其对民主特征的认同度更高。前者在共同民主特征的认同度方面比后者要高出7.1个百分点,在对中国民主特征的认同度方面高出6.8个百分点。

大学生对民主特征的看法,还与他们对主流媒体观点的一致性程度相关。回答与主流观点一致的学生与回答不一致的学生相比,前者对中国民主特征的认同度比后者要高出10.7个百分点。此外,父亲的政治态度(与主流媒体观点的一致性程度)也显著地影响着大学生对民主的看法。

2.影响大学生对中西方民主看法的主要因素

我们将党和政府的观点和西方民主(包括自由民主、参与民主、多元民主)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年级、专业、宗教信仰等15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对因变量影响显著的变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专业、宗教信仰、父亲职业、“两课”喜欢度等因素对大学生在中西方民主的看法上影响显著。从模型的解释能力来看,自由民主模型的差异性得到了最好的解释,R2达17.6%。

性别和年级对大学生在中西方民主看法上的影响最大。女生对自由民主、参与民主、多元民主的认同度比男生分别要低3~4个百分点。这说明,从总体上看,男生比女生更加认同西方民主。年级是影响大学生民主看法的又一重要因素。相比于本科一年级,本科三年级对党和政府有关民主观点的认同度要低2.3个百分点,而对自由民主的认同度要高5.3个百分点。这表明,相对于低年级大学生而言,高年级大学生对西方民主持更加认同的态度。专业对大学生的中西民主观也具有显著影响。与文科生相比,理工农林医学生和艺术体育类学生更加认同自由民主的观点,同比高出4.4和9.6个百分点。参加“两课”的讨论程度对大学生中西民主观也有着显著影响。相对于不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对于自由民主的认同度要高7.6个百分点。宗教信仰对中西方民主的看法也有显著影响。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与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相比,更加认同自由民主,前者比后者高5.6个百分点。

四、结 论

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北京市大学生对民主看法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做了初步的定量分析。根据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暂时得出几点结论。(1)大学生对民主特征和西方民主的看法均由三个因子构成。(2)大学生更加认同主流社会对民主的一些基本观点。在民主特征方面,大学生更加认可共同的民主特征;与西方民主特征相比,大学生更认可中国的民主特征;在对民主普遍性方面的认识上,大学生更认同党和政府的观点,即民主具有普遍性,它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民主与腐败关系方面,大学生对党和政府的观点也基本上持认同态度,即民主能够治理腐败;在民主与法治关系方面,大学生认同民主和法治相互作用、互为条件的说法。(3)大学生对中国民主现状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但普遍认为10年后中国的民主程度将好于现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他们对中国民主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4)性别、年级、专业等变量影响大学生对民主的看法。总体来看,女生对中国的民主特征、对党和政府的民主观点认同的平均水平高于男生;高年级的学生对中国民主特征认同的平均水平低于低年级学生,而对西方民主认同的平均水平则高于低年级学生;喜欢“两课”的学生更加认同中国的民主特征。

[1]《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1页。

[2]Jack Dennis and Leon Lindberg,Political Socialization to Democratic Oientations in Four Western Systems,Growth & Chance:a Reader i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Dickenson Publishing Company,1973,p.130-131.

[3]李斌雄:《武汉地区高校学生民主意识新走向》,载《青年研究》,1996年第2期。

[4]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3页。

猜你喜欢
认同度民主程度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