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高等艺术院校党建工作充分展现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价值

2013-02-19 01:29邹天伦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艺术文化教育

邹天伦

(沈阳音乐学院党委组织部,辽宁 沈阳 110818)

高等艺术院校应当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注重发挥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三方面),把培养造就高素质艺术人才,发展社会主义艺术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办学治校的最终目的。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展现高等艺术教育的文化价值

高等艺术教育的文化价值,即高等艺术教育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继承和发扬优秀、先进的文化内涵。党政领导班子作为高校的政治核心与领导核心,应当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注重大学文化建设,树立强烈的大学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党对大学文化建设的驾驭能力。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理论阵地,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全局

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党建研究工作,致力于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和素质的提高, 制定规划和措施, 开展专题培训,督促党务政工干部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特别是高等艺术院校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研究。沈阳音乐学院党委多年来在办学中不断探索“鲁艺”文化精髓,秉承“根植民族,融入时代,服务社会,引领先进文化”的办学理念,在学院顶层设计中,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全局。尤其注重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创新和弘扬,探求民族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二)统一部署和领导,将大学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融为一体

学校党委要统一部署和领导,由各部门齐抓共管,充分调动党群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文化活动中强化师生的政治信仰, 尤其是要发挥共产党员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使大学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融为一体,进一步展示大学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舆论环境和文化环境。

二、突出党建保障作用,展现高等艺术教育的教育价值

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但是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组织纪律性不强,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匮乏。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贯彻科学发展观, 把握高等艺术教育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注重培养具有政治属性的艺术人才,展现高等艺术教育的教育价值。

(一)建立党支部结对共建制度,提高党建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度

沈阳音乐学院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机关党支部结合部门职责和党员队伍的特点,与1 至2 个教学单位党支部建立结对共建关系,配合教学单位党支部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和党建工作;从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出发,从鼓励学生更好地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出发,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关心爱护学生成长成才出发,对学习、生活有困难,思想、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促进机关党政管理部门的党员、干部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为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二)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

基层党组织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紧密围绕学校和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扩大活动参与面和辐射范围, 增强党支部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师生形成科学的人才观

1.加强导师制建设。充分发挥导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优势,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认真履行导师职责,在教好专业课的同时,积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高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 推动辅导员队伍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配备专职辅导员和专职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研究制定辅导员培训规划,建立起上岗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培训等多层次、全方位的辅导员培训体系。通过开展“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使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促进学院与家庭、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向,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每年在开学之际要对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摸清返校后师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围绕党和国家的大事、要事和国际局势以及学校的改革发展开展问卷调研,深入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广泛听取师生建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以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

三、突出党建服务作用,展现高等艺术教育的经济价值

高等艺术教育的经济价值, 即高等艺术教育满足人们从事生产和再生产活动需要,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属性。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党建的服务作用,将服务社会与服务学生相统一,以高等艺术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程度作为判断教育质量的标准,充分展现高等艺术教育的经济价值。

(一)不断创新艺术实践,构建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交响乐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弘韵箜篌乐团、青年流行乐团、青年交响管乐团、棍棒游戏打击乐团、青年合唱团、青年民歌合唱团、青年舞蹈团等艺术表演团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进行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与鲁迅美术学院和辽宁电视台联合成立沈阳鲁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积极承担国家和省、市大型社会活动及公益活动演出,承担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深入企事业单位、部队、农村、社区演出,不仅较好地适应了音乐、舞蹈教育发展和新型艺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更为提高大众文化品位、引领先进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立足解民忧惠民生,深入开展校内校外帮扶工作

1.校内帮扶。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将帮扶范围由经济特困的学生,拓展至学习、心理、就业、创业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由党员领导干部,拓展至全体党员和党外教职工;由帮扶困难学生拓展为帮助其家庭解决困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和择业观,呈现出全员帮扶、全过程帮扶、全方位帮扶、全身心帮扶的局面。

2.校外帮扶。以沈阳市在职党员“四进四建”活动为载体,把活动参与范围由在职教职工党员拓展到学生党员,鼓励党员全员参与社会服务。学院主动与和平区三好社区构建活动载体,联合开展“向寒门学子助学献爱心活动”,组织学院三好社区直管党员为社区考入大学的低保户孩子送温暖、献爱心,帮助他们圆大学梦,解困难家庭燃眉之急。基层党支部与社区考入大学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建立帮扶对子,主动牵手困难学子,服务他们成长成才,在社会引起良好反响。

(三)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的工作理念

主动服务社会,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的工作理念,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人才汇聚的优势,主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启动实施艺术教育工程。

1.实施“艺术教育希望工程”。免费开办为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培养专业师资的“艺术教育希望工程班”,力争让培养的教师覆盖全省农村每一个乡。免费开办解决四川灾区学生就学问题的“汶川学子班”。2009 年4 月下旬,学院领导亲赴四川灾区,行程1600 余公里,走访了10 个困难家庭,招收百名汶川学子,免费开办“汶川学子班”。同时,党委作出加大帮助力度的四项决定:第一,学院拨款建立专项基金,保证其学习生活。第二,组建心理疏导小组,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加大心理疏导工作力度。第三,针对学生专业与技能基础差的实际,帮助每个学生设计和选择高考报考专业,并抽调骨干教师免费为他们补课;第四,建立汶川学子家庭走访与帮扶制度,在他们就读的7 年中遍访每个家庭。央视新闻频道《百姓故事》栏目播出了有关学院百名汶川学子的报导。申请获批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润雨计划”,资助考上本科的95 名汶川学子完成大学学业。

2.实施“艺术送教下乡工程”。学院党委注重发挥统战队伍的学科专业优势,履行其社会服务职能,并对统战成员开展各项活动给予大力支持。民革沈音支部多年来坚持支援音乐教育欠发达地区,赴朝阳、建昌、凌源、新民、法库、康平等市县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并积极致力于支教工作的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实施“艺术送教下乡工程”,构建社会服务长效机制。支教团队成员根据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与实际需要,采取集体授课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从声乐、钢琴、舞蹈、合唱、指挥、试唱练耳等方面对老师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当地音乐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地方基础音乐教育的和谐、普惠、均衡、优质做出贡献。

在新的时期,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实施和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为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高等艺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也为全面推进艺术院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更高要求。高等艺术院校应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高等艺术教育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把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发挥高等艺术教育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培养造就高素质艺术人才,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1]邬大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薛勇.精英的阶梯——美国教育考查[M].新星出版社,2006.

[3]赵宏斌.高等教育运营:理论与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4]张栋.适应艺术市场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系列问题反思[J].艺术教育,2005,(3).

[5]黄宗贤.坎坷30年中国艺术教育[N].中国文化报,2008-9-2.

[6]赵伟军.高等艺术教育的教学评价研究[J].艺术教育,2005,(3).

[7]刘东升.社会发展与艺术教育[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3).

[8]郑燕峰.艺术类高考火热的背后[N].中国青年报,2003-5-16.

猜你喜欢
艺术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