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湿化重症监护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护理体会

2014-05-03 06:15姜俊萍
中国药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针对性气管气道

姜俊萍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北院区ICU科,河北 邯郸 056201)

气管切开是重症监护室(ICU)中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而严格规范化的气道管理是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和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1]。目前,有研究报道气管切开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60%,因而临床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ICU患者一般病情危重,病程较长,长期卧床,使充分的排痰与气道湿化护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笔者对ICU患者气管切开后进行气道护理,同时结合氨溴索湿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ICU病房中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7例。观察组中,男 16 例,女 11 例;年龄 51~82岁,平均(61.87±6.25)岁;其中脑血管意外15例,外伤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46~79岁,平均(62.03 ±6.18)岁;其中脑血管意外 14 例,外伤 8 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ICU常规护理方法,同时采取间断气道湿化方法,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湿化液,每次50 mL置于无菌盘,滴药时沿着气管的内套管壁在患者吸气末朝向气管缓慢注入湿化液5 mL,每隔1 h进行1次,每次吸痰前后给予注入湿化液 3 mL。

观察组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气道护理措施,具体包括:首先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护士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肢体语言、写卡片、抚摸等多种方法同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沟通,稳定患者焦虑、烦躁的情绪,争取患者的配合。其次,加强基础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护士做好患者翻身拍背咳痰记录,及时清理气道的痰液,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按照pH情况选择合适的漱口液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第三,做好患者气道湿化,采取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方法将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氨溴索15 mg同延长管进行连接,去掉针头的头皮针,在排气后固定在泵上,调节排注的速率为20 mL/h,头皮针的软管插入到气管切开的导管内5 cm处,用胶布进行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痰痂形成、肺部感染、气管黏膜充血及刺激性咳嗽的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临床护理服务情况、医疗专业的技术水平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种评价。痰液黏稠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为痰液如米汤或白色的泡沫痰,吸痰后剥离接头的内壁未发现有痰液滞留;中度为痰液外观轻度黏稠,吸痰后少量的痰液于玻璃接头内壁滞留,可被水冲掉;重度为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呈现黄色前诶有血痂,吸痰时吸痰管会出现塌陷,玻璃接头部位滞留大量的痰液,水冲不容易洗掉[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情况、痰液黏稠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气管切开属于临床上抢救患者的重要方法,由于患者经过气管切开后气体通过套管接入肺部,使得气道失去了正常呼吸所具备的湿化、加温和过滤的效果,使呼吸道出现干燥,气管及支气管的黏膜上皮纤毛运动的功能下降,痰液经过脱水逐渐黏稠且不容易咯出,严重的会变成痰痂或者栓,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损伤,严重的会阻塞气道加重肺部感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患者气道产生的变化,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士了解ICU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大部分患者无法使用语言沟通,同时气管切开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护士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非语言沟通方法向患者讲解气管切开的必要性,争取患者的配合,同时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如做好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咯痰[4-5]。

在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的同时,对患者气道湿化护理进行改进,以往采取的是间断性的0.9%氯化钠注射液湿化,但此方法每次给液量无法准确把握,且速度不均匀,同时在湿化液进入到呼吸道后易引发刺激性的咳嗽,严重的会将湿化液喷出,造成气道湿化不足,无法满足气道湿化的作用[6]。本研究采用输液泵持续滴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与氨溴索混合的湿化液,此种方法不会引发刺激性咳嗽,湿化液会沿气管导管与气管套管内壁缓慢流入,将湿化同供氧合二为一以改善呼吸,使管道护理工作得以简化;同时持续的湿化可以减少痰液黏稠程度,不容易形成痰痂;湿化液的滴注速度可以控制,保证滴注匀速且准确,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痰液黏稠改变程度来调节湿化液的滴注速度。

本研究采用的湿化液主要由氨溴索组成,属于多糖纤维分解药物,能分裂糖蛋白中多糖纤维,作用在呼吸道分泌细胞,抑制酸性蛋白的合成,增加黏液分泌达到让痰液稀薄并排出的目的[7]。此外,氨溴索还可促进呼吸道的纤毛恢复正常功能,使得呼吸道的自净作用增强,同时降低了黏痰对于呼吸道的黏附,让痰液容易排除。氨溴索可以促进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该物质属于肺泡Ⅱ型细胞生成的磷脂蛋白符合物,具有降低肺泡气液张力并维持肺功能的效果,同时可以参与肺部的防御功能,维持小气道的稳定作用,对于分泌物的排出具有帮助作用,氨溴索可以改善肺脏功能,让损伤的肺部组织较快恢复。同时还具备抗氧化效果,减轻炎症性介质的释放,抑制了巨噬细胞在肺脏的集聚与中性粒细胞的反应过程,减轻了炎性反应的发生[8]。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后,观察组痰痂形成1例,无肺部感染出现,气管黏膜充血2例,未发生刺激性咳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实施了针对性护理后,护患关系明显改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ICU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并结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可明显减轻对气道的刺激,改善患者痰液黏稠程度,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申茂玲,朱广云,申智慧.严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141-142.

[2]吕秀艳,于世荣,史 磊.微量泵控制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46-47.

[3]宋廷艳.人工气道持续湿化法与间歇湿化法效果比较[J].中围实用医药,2010,5(35):219-220.

[4]韩淑莉.人工气道持续湿化法与问歇湿化法效果比较[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4(9):556.

[5]俞密花.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204-205.

[6]史有惠.气管切开术后持续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理:综合版,2011,18(5):31.

[7]张 琼.盐酸氨溴索的药理和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5):111-112.

[8]许 申 .氨溴索的临床应用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9,8(14):1 053-1 055.

猜你喜欢
针对性气管气道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