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方言“家”的语法化

2014-06-01 10:38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滇南助词代词

路 伟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滇南方言“家”的语法化

路 伟

(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滇南方言的名词“家”,在“NP1+家+NP2”结构中逐步语法化为结构助词,与结构助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平行并存,但是“NP1+家+NP2”结构受到许多限制,包括对NP1的限制,对NP2的限制,以及对整个结构的限制。这说明结构助词“家”还具有语法化前的一些特征,只具有“的”的部分功能。

滇南方言;语法化;“家”;“的”;限制

滇南方言是指的西南官话云南片的滇南小片①,其语音上最大的特点是上声为中平调[33]或半高平调[44]。

滇南方言的“家”由表示实在意义的名词“家庭”的“家”,逐渐语法化为结构助词,其意义相当于“的”,但是由于受语法化之前的语义的影响,使用时受到许多的限制。本文将对“家”的语法化为助词的过程进行探讨,并通过与“的”的用法的比较,揭示助词“家”受到的限制。

一 汉语史上的“家”

“家”的本义为人居住的地方,《说文解字》:“居也”。后来指大夫的封地。上古音为[keα],《广韵》:“古牙切”,中古音为[ka][1]。王力先生认为,“家”字也有词尾的性质,现在的词尾“艺术家”、“建筑家”的“家”,是由表示“学派”的“法家”、“名家”的“家”发展来的[2]。

近代汉语中,“家”产生了新的义项,太田辰夫先生说:“后缀‘家’附于名词之后,是表示和它共同的性质、身分、职业等等的。例如‘小孩子家’‘姑娘家’。这种‘家’唐代已经用了。”他列举的例子还有“梨园弟子家”、“魔家”、“别人家”、“男人家”、“寡妇家”、“女孩儿家”[3]90-91。

“家”可以用于代词之后,构成“洒家”、“咱家”、“俺家”、“你家”、“他家”、“伊家”等。香坂顺一先生引用了《钱氏私志》的材料:“宣和间有辽国右金吾卫将军韩生,归朝授检校少保节度使,对中人以上说话即称小人,中人以下即称我家。”然后解释说:“对比自己身份低下的人特别地使用‘我家’这个词,可见‘我家’带有自大的色彩。”“洒家”、“咱家”、“俺家”也带有同样的语气。“带有自我扩张的语气的‘~家’若用于指称对方,就成为在说话时对对方表示尊敬的词了。近世语中,‘你家’、‘他家’、‘伊家’除了在韵文中用于调整音节而外,每每用于表示恭敬的好的方面,就是这个原因。”[4]吕叔湘先生在1940年就论证了“咱”是“自家”的合音[5]。

吕叔湘先生指出:

有些代词后头加家字。有作领格用的,那里边的家字可作实字,照原来的意义讲。例如:

蒿地谁家地?(蒿里,乐府27.245)

使君遣使往,同此谁家姝?(陌上桑,乐府28.251)

他家物,从他去。(北齐书50韩凤;他家=别人家)

汝家邪(爷)死。(灯录16.16)

但是也有不作领格用的。

吕先生列举了大量的不作领格的例子之后指出“非领格的用法是领格用法扩展的结果,这大概是没有问题的。作领格用,家字有实义可循,作非领格用,家字有点象是赘疣。”[6]

用于面称时,太田辰夫先生说:“明代的尊称是‘你老人家’、‘他老人家’(前者元曲中也有)”。[3]104

二 滇南方言中“家”的语法化过程

表示敬称的“您老人家”等,云南方言中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这种用法,特别是滇中地区,但是更为常见的用法是“你家”,读音形式各地略有不同,滇中方言的代表昆明话说“[ni53tɕiε44]”。

滇中方言的[iε],在滇南方言里对应的是[i]。所以,滇中方言表示敬称的、来源于“您老人家”的“你家”等词语中的“家”,滇南方言说“[tɕi55]”。滇中方言的[tɕiε44]可以认为是滇南方言从[tɕiα55]到[tɕi55]的一个过渡音。滇南方言“家”的读音历史上可能经历了[tɕiα55]-[tɕiε55]-[tɕi55]的演变过程。另外,表示敬称的“你家”,滇南方言使用的频率远远低于滇中片区,通常是与使用滇中方言的人进行交际时,出于对对方的尊重才使用。

名词“家庭”、“国家”中的“家”和表敬称的“老人家”中的“家”等用法中的“家”说[tɕiα55]。

“家”可以用于“NP1+家+NP2”的格式中,这种格式用于地名的很多,通常情况是:“NP1”表示“姓氏”,“NP2”表示“村寨”等,包括“村、寨、营、田、冲、铺、坡、山、沟、箐、湾、桥、坟”等等,以下统称为“姓氏+家+村寨”格式。这一格式在滇南方言中用于地名的极多,仅建水县就多达129个②。建水是滇南重镇,是明清时期临安府的治所所在地。周振鹤、游汝杰两位先生认为:治所所在地的方言通常对辖区的方言有明显的影响[7]56。现在的滇南方言通行的范围与明清时期临安府的辖区有明显的关系。所以本文以建水县的地名为例来谈“姓氏+家+村寨”格式:

“白家营”、“曹家庄”、“陈家寨”、“楚家田”、“韩家铺”、“侯家箐”“黄家冲”、“蒋家坡”、“李家村”、“廖家坟”“罗家山”、“邰家湾”、“任家桥”等等。

另外还有以这些地名为基础产生的扩展的地名,例如建水有:

“马家山水库”、“邱家冲水库”、“苏家坡古墓地”、“苏家坡火葬墓地”、“孙家竹河”、“王家冲水库”、“文家冲山”、“小冯家庄”、“杨家房子”、“殷家地坡”、“俞家河坎”、“朱家花园”等等。

这些地名中的“家”在语义上还具有明显的“家庭”、“家族”的意思,但语音上老派口语中都说[tɕi55],年轻人读书时,由于受普通话影响产生了文读形式[tɕiα55],甚至说话时也偶有说[tɕiα55]的现象,造成了方言中的文白异读。

当然,滇南方言中的有些地名比较特殊,例如个旧市的地名“杨家田”等中的“家”,大家都只说[tɕi55],通常只有白读形式,但是“官家山”中的“家”,大家都只说[tɕiα55],只有文读形式。这可能是因为“官家山”是一个后起的地名,直到1921年才有,所以受标准语的影响大,与其他地名的说法不太一致。

当“NP1+家+NP2”格式中的“NP1”不表示“姓氏”而表示“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包括泛化的“亲属称谓”)/专有人名”,“NP2”不表示“村寨”等,而表示“亲属称谓”时,“NP1+家+NP2”由“姓氏+家+村寨”的格式变成了“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包括泛化的“亲属称谓”)/专有人名+家+亲属称谓”的格式,以下统称为“亲属称谓+家+亲属称谓”。例如:

我家妈妈

你家妹妹

他家哥哥

舅舅家儿子

表哥家媳妇

李大妈家姑娘女儿

张明家老婆

这些结构中的“家”,在语音上都说[tɕi55],不说[tɕiα55];语义上,已经带有明显的变化,它们可以直接解释为“的”,它们的语法意义相当于上文吕叔湘先生说的“领格”了,当然它们同时也还带有“家庭”的语义,所以可以进行双重分析。这种现象正符合沈家煊先生的“保留原则”:语法化了的语词,多少还保留着原来实词的一些特点[8]。由于这些结构使用十分频繁,在不断变化,语义的表达重点也在不断地移动,所以必然要进行重新分析。重新分析的结果是表示“家庭”意义的名词“家”逐渐语法化为表示“的”的意义的结构助词“家”。

当“亲属称谓+家+亲属称谓”格式中的充当中心语的第二个“亲属称谓”被名词“家”替换时,也就是说“NP1+家+NP2”变成“人称代词/亲属称谓(包括泛化的“亲属称谓”)/专有人名+家+家”的格式,以下统称为“亲属称谓+家+家”的格式。这种格式就只能进行一种分析了:

你家家

我家家

老三家家

表姐家家

张大爹家家

每个例子中的第一个“家”,语义上已经完全是“的”,语音上只能说[tɕi55],不能说[tɕiα55];而每个例子中的第二个“家”,语义上是“家庭”的“家”,语音上只能说[tɕiα55],不能说[tɕi55]。例如:“你家家”只能说“[ni33tɕi55tɕiα55]”,不能说“[ni33tɕi55tɕi55]”、“[ni33tɕiα55tɕiα55]”、“[ni33tɕiα55tɕi55]”等。“你家家”、“张大爹家家”的意思就是“你的家”、“张大爹的家”。这些结构中的“家”,已经完成了名词“家”语法化为结构助词“家”的过程。

另外,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亲属称谓+家+家”句式中的“家”只出现一个时,这个“家”的情况有点特殊:如果“NP1”是人称代词的单数形式,那么剩下的这个“家”说[tɕi55];如果“NP1”是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那么剩下的这个“家”说[tɕiα55];如果“NP1”是亲属称谓或者专有人名,那么剩下的第一个“家”说可以说[tɕi55],也可以说[tɕiα55]。但是,无论其语音形式如何,它们的语义都是指“家庭”的“家”。例如

从语言共性的角度看,由“家”的意义语法化为“的”的意义的并不是滇南方言特有的,其他语言中也发生过。Heine, Claudi & Hunnemeyer就举过Kabiye语(一种Niger-Congo语)中的例子。例如[9]:

综上所述,“家”的语法化具有很强语境限制,正如霍伯尔和特拉格特指出的:语法化“这种演变只发生在非常局部的语境中”[10]3。而“家”语法化的具体语境限制就是它只发生在“NP1+家+NP2”中。名词“家”语法化为结构助词“家”经历了的三个步骤或者说三个过程:

第一步:姓氏+家+村寨;

第二步:亲属称谓+家+亲属称谓;

第三步:亲属称谓+家+家。

第一步中的“家”,还明显的具有“家庭”、“家族”的语义;第二步中的“家”可以分析为“家庭”、“家族”,也可以分析为“的”;第三步中的第一个“家”只能分析为“的”,不能分析为“家庭”的“家”。

三 结构助词“家”对前后语词的语义限制

我们把结构助词“家”出现的语法格式记做“NP1+家+NP2”,这个“家”的语义相当于“尼[ni55]的”,这样“我家家”和“我的家”出现了共存的现象。这种现象,沈家煊先生称为“并存原则”[8]。但是“家”不能替代“的”,只是在很小的语境中与“的”共存,离开了这些具体的语境就不能使用“家”了。换言之,使用“NP1+家+NP2”这一格式时,存在许多的限制,包括对NP1的限制,对NP2的限制,对整个格式的限制。

“NP1+家+NP2”格式对NP1的语义限制。滇南方言中的NP1只能是人称代词或者是专有人物称谓名词、亲属(包括准亲属)人物称谓的名词。由人称代词充当的,如:

你家妈

她家哥

由专有名词称谓的名词充当的,例如:

老李家小娃

小明家老婆

工人家妈

其中“工人家妈”中的“工人”必须是有定的,是“工人”中具体的某一个“工人”,否则不能充当“NP1+家+NP2”的“NP1”,由就是说“工人家妈”实际指的是“之这根个工人家妈”或者“那根个工人家妈”。

由亲属(包括准亲属)人物称谓的名词充当的,例如:

李大妈家儿子

王大婶家姐

无生命的事物不可充当“NP1+家+NP2”中的“NP1”,不可说:

*汽车家轮子

*树家叶子

*工厂家工人

*学校家学生

人以外的动物也不可充当“NP1+家+NP2”中的“NP1”,不可说:

*狗家圈

*牛家角

“NP1”不能使用复数形式,即使是人称代词或者专有人物称谓名词、亲属(包括准亲属)人物称谓名词也不例外,不可说:

*你们家妈妈

*工人们家哥哥

“NP1+家+NP2”格式对NP2的语义限制。对NP2的限制比对NP1的限制更加严格,NP2只能是表示亲属人物称谓(包括泛化的亲属称谓)和专有人物称谓的名词,连可以用于NP1的人称代词也不能使用。不能说:

*你家桌子

*小王家电脑

*老陈家碗

*厂长家轿车

*我家他

如果中间加上“的”则是可以说的,例如:

你家的桌子

小王家的电脑

老陈家的碗

厂长家的轿车

我家的他

不过这些结构中的“家”强调时说“[tɕiα55]”,一般说“[tɕi55]”,其“家庭”的意义十分明显,还没有语法化为助词。

“NP1+家+NP2”格式中NP1和NP2的语义关系的限制。NP1对NP2必须具有领有关系,因此滇南方言中不会出现下面的说法:

*蓝色家天空

*新买家书

因为这里的“蓝色”并没有领有“天空”,“新买”并不领有“书”。

滇南方言中最典型的结构助词是“尼[ni55]的”,以上那些受到限制而不能说的句子,如果把其中的“家”换成“的”,那就全都可以说了。例如:

汽车的轮子~*汽车家轮子

树的叶子~*树家叶子

工厂的工人~*工厂家工人

学校的学生~*学校家学生

狗的圈~*狗家圈

牛的角~*牛家角

你们的妈妈~*你们家妈妈

工人们的哥哥~*工人们家哥哥

你的桌子~*你家桌子

小王的电脑~*小王家电脑

老陈的碗~*老陈家碗

厂长的轿车~*厂长家轿车

我家的他~*我家他

蓝色的天空~*蓝色家天空

新买的书~*新买家书

滇南方言中,语法化了的作为结构助词的“家[tɕi55]”,只替代了结构助词“的”的一小部分功能,而且对出现在其前后的NP1和NP2都有严格的语义限制。这些限制表明,语法化了的结构助词“家”,多少还保留着原来名词“家”的一些特点。

四 结论

滇南方言的名词“家”,在“NP1+家+NP2”结构中,先后经历了“姓氏+家+村寨”,“亲属称谓+家+亲属称谓”和“亲属称谓+家+家”三个阶段逐步语法化为结构助词。它与结构助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平行并存。但是语法化了的“家”,还保留着语法化前名词“家”的一些特点,因而“NP1+家+NP2”结构受到许多限制,包括对NP1的限制,对NP2的限制,以及NP1和NP2之间的关系的限制,这说明结构助词“家”还具有语法化前的名词的一些特征,只具有“的”的部分功能。

注释:

①滇南方言是西南官话云南片的滇南小片[11]、[12]、[13]、[14]、[15],目前对这一小片的范围并没有一致的看法。

杨适逢将云南方言分为四区,其中把滇中、滇南、滇东南的58个方言点为第一区[16]。《中国语言地图》(第一版)将云南的方言分别划归西南官话(共有12片)的滇西片(滇西和滇西北的22个方言点)、灌赤片(丽江等5个方言点)、贵昆片(云南方言的其余方言点,滇南地区的方言归入此片)[17]。以上两种意见都没有把滇南方言作为一个独立的小片。

吴积才认为云南方言可以分为四片,滇南片包括滇南和滇东南的22个方言点:红河州的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县、建水县、石屏县、弥勒县、泸西县、河口县、屏边县、金平县、红河县、元阳县和绿春县,文山州的文山县、砚山县、邱北县、广南县、富宁县、麻栗坡县、西畴县和马关县,玉溪市的元江县[18]。熊正辉等将云南方言作为西南官话(共有6片)的一个独立的片——云南片,包括三个小片:滇中小片61个方言点,滇西小片37个方言点,滇南小片20个方言点,但没有列举具体的方言点[11]。李蓝对西南官话的分区是目前最新、最系统的分区,他认为滇南小片的20个方言点是红河州的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县、建水县、石屏县、河口县、屏边县、金平县、红河县、元阳县和绿春县,文山州的文山县、砚山县、邱北县、广南县、富宁县、麻栗坡县、西畴县和马关县,另外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12]。我们也曾划分过滇南方言的范围,我们认为滇南小片“包括在地理上连成一片的十七个方言点,它们是:红河州的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县、建水县、石屏县、河口县、屏边县、金平县、红河县、元阳县和绿春县,文山州的文山县、砚山县、西畴县和马关县,玉溪市的通海县和江川县”[13]。虽然各家对滇南小片的看法有分歧,但是本文涉及到的建水、个旧、蒙自等市县,大家都认为属于滇南小片。

②张绍碧,张玉洁[11]收集的建水县以“姓氏+家+村/寨/营/田/冲/铺/坡/山”格式的地名有(地名后面的数字表示使用这个地名的地方的数量):

白家营、白家庄、白家寨、白家队、白家田水库、包家山、曹家庄、曹家山大脑、昌家营、车家庄、陈家寨、陈家营、楚家田、大罗家寨、韩家铺、侯家箐、黄家冲、江家寨、蒋家坡、金家庄、李家庄、李家村、李家寨、李家营、李家队、梁家村、廖家坟、刘家寨、刘家坡、龙家冲、龙家寨、吕家营、吕家村、罗家坡、罗家山、马家营3、马家山、马家山水库、马家冲、马家寨3、马家坡、马家井坡、佴家坡、牛家坡、欧家庄、潘家营、普家境、钱家湾、邱家冲、邱家冲水库、任家桥、施家寨2、施家冲、石家坡、苏家寨、苏家营、苏家坡、苏家坡古墓地、苏家坡火葬墓地、孙家湾、孙家大田、孙家竹河、所家村、所家湾、邰家湾、谭家庄、唐家山、万家庄2、万家营、汪家田、王家湾2、王家庄、王家寨2、王家冲、王家冲水库、王家营2、王家村、王家庙、王家大山、文家营、文家冲、文家冲山、武家铺、肖家营、肖家庄、肖家脑、小冯家庄、小罗家寨、小谢家湾、谢家湾、谢家冲、谢家冲河、许家山、阎家坡、杨家庄、杨家营、杨家冲、杨家寨、杨家湾、杨家田2、杨家房子、姚家冲、姚家巷、殷家地坡、印家庄、俞家河坎、张家营2、张家冲、张家队、赵家头、赵家塘、赵家庄、者家寨、钟家寨、周家庄2、朱家寨、朱家花园、宗家庄

[1]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2.

[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8:230.

[3]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修订译本,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香坂顺一.白话语词研究[M].江蓝生,白维国译.北京:中华书局,1997:18.

[5]吕叔湘.释您,俺,咱,喒,附论们字[C]//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22.

[6]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江蓝生补)[M].北京:学林出版社, 1985:87-89.

[7]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8]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

[9]张敏.从类型学看上古汉语定语标记“之”语法化的来源[C]//吴福祥,洪波.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10]霍伯尔,特拉格特.语法化学说(第二版)[M].梁银峰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11]熊正辉,张振兴,黄行.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2008,(2).

[12]李蓝.西南官话的分区[J].方言,2009,(1).

[13]路伟,郭建军,杨芳,唐娟.试论滇南方言的范围[J].红河学院学报,2003,(4).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语言资讯研究中心.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汉语方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5]吴积才.汉语方言志(云南省志卷五十八)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16]杨适逢.云南方言调查报告[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9.

[17]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中国语言地图集[M].香港:朗文出版社(远东)有限公司,1988.

[18]张绍碧,张玉洁.词语建水[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19]路伟.语言变异:社会记忆的踪迹[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20]路伟.云南个旧方言谓词的体范畴[J].中国语文,2006,(1).

[21]李蓝.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J].方言,2008,(3).

[2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责任编辑张灿邦]

"Home" in the Dialects in South Yunnan Grammaticalization

LU Wei
(College of Humanities of Honghe University,Mengzi 661199,China)

the term "in the dialects in South Yunnan home", "home in NP1NP2" structure gradually grammaticalized as the auxiliary word of structure,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auxiliary word "de" in a certain range of parallelcoexist, but "NP1 home NP2" structure subject to many restrictions, including the NP1 limit, the limit of NP2, as well as restrictions on the whole structure.This shows the structure auxiliary word "home" also ha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grammaticalization ago, only has the "function".

southern dialect;grammar; "home";"the limit"

H17

:A

:1008-9128(2014)03-0046-05

2013-11-04

路伟(1963—),男,云南昆明人,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与文化学。

猜你喜欢
滇南助词代词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A New Species of Trimeresurus Lacépède,1804 (Squamata:Viperidae) from Southwestern China,Vietnam,Thailand and Myanmar
代词(一)
代词(二)
滇南彝族传统禁忌基本内涵与社会功能
日语中间投助词さ的考察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这样将代词考分收入囊中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