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管理用于预防高危药品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分析

2014-07-24 02:03孙兰珍李晓琴杜佩玉
中国药业 2014年16期
关键词:外渗品管圈输液

孙兰珍,李晓琴,杜佩玉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品管圈(QCC)活动,旨在让基层护士自动自发参与,使其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1],其活动的特征是解决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形成自下而上的管理,不断改进质量。药液外渗是输液的常见并发症,高危药品静脉外渗后很容易造成组织坏死,而导致药液外渗的因素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随着临床注射泵使用的增多、输液工具的更新等,使用高危药品外渗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防范输液外渗的发生,我科实施了品管圈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9 月至2013 年2 月住院患者80 例,均为感染病科住院期间使用高危药品患者。活动前后考核圈内护士预防静脉外渗知识掌握情况、统计住院患者使用高危药品静脉输液发生外渗情况及期间患者满意度调查。80 例患者年龄21 ~81 岁;男54 例,女26 例。活动实施前后,患者的性别、年龄,诊断、用药、科别,稽核护士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工作经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由12 名护理人员组成,圈长由护士长担任,兼任院内静脉治疗技术管理小组成员,负责组织小组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分析调查结果;督导员3 名,负责指导、督查整个品管圈活动;记录员2 名,科室护士负责记录每次活动内容;圈员6 名。设立圈名为“向心圈”,拟定圈内活动,制订目标、计划、每周活动次数为1 ~2 次。

1.2.2 主题选定

感染病科住院患者治疗手段大多数以静脉用药治疗为主,综合圈内小组成员意见,选出主题“预防静脉外渗”,主题符合品管圈 的 5M 选 题 法[2],即 力 所 能 及(mangeable)、有 效 可 查(measurable)、需时适中(moderate duration)、公司赏识(management appreciation)、圈以自豪(members pride)。选题理由:对患者而言,减少患者及家属生理及心理的痛苦,减轻经济负担,并降低院内感染率发生,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技术满意度,最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护士而言,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专业技能及科室凝聚力,提高护士工作的成就感。

1.2.3 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

静脉输液外渗要因调查见图1。

1.2.4 针对要因采取对策

图1 静脉输液外渗要因调查

统一认识:护理部及医务处联合发文,强调医师下医嘱使用高危药品前,应掌握所用药物性质,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做好静脉通路选择的解释与沟通,取得支持与配合。对于长期进行、持续或间断输注高危药品的患者,尽量使用深静脉置管,遇特殊情况,患者及家属拒绝执行时,要求他们签订“知情同意书”。

建立流程:接到高危药品医嘱,准备好“防外渗”标识,在输液管上贴“防外渗”标识,并标明输注部位及日期,提醒加强各班次关注;在输入非生理性pH 药液时,根据药品使用说明书要求,加入缓冲剂或专用溶剂,使pH 尽量接近7.4;输注氨基酸或其他高渗药液时,应与其他液体混合输入,输注速度要均匀、缓慢;使用外周静脉套管针给药,应选择管径大、弹性好、血流快的静脉进行穿刺,不宜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部的静脉;严禁在瘫痪侧肢体行静脉穿刺,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如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须抬高下肢,24 h 后更换到上肢。

加强年轻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训练:科内实施“百针”计划,业余时间在20 d 内到院输液室完成100 针静脉穿刺。召集圈内成员针对发生的原因分析,观看外渗后造成组织损伤的图片,举行高危药品预防静脉外渗相关知识培训,活动前后对预防高危药品外渗知识前后进行考核。

加强工作责任心:责任到人,在输液过程中勤巡视;患者输液肢体衣袖应宽大,便于观察,圈长及督察员每周加强督查1 ~2次,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加强患者宣教:告诉患者主动说出输液中出现的不适,不得依赖输液泵或注射泵的报警装置来发现有无外渗等并发症。一旦发生,护士按外渗常规执行,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送医院静脉治疗小组及护理部。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 统计软件,使用高危药品后外渗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预防外渗知识考核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管理前(2012 年9 月至11 月)、管理后(2012 年12 月至2013 年2 月)的效果比较见表1。可见,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静脉现象情况得到明显控制,患者对护理即时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对预防静脉外渗的知识有明显提高,经χ2检验和t 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

表1 品管圈管理前后静脉外渗、患者满意度、预防外渗知识考核效果比较

3 讨论

3.1 提高护士预防静脉输液外渗的能力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开发、调动人的潜能,开发智力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有利于预防和改进质量。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对高危药品的定义为:当一个药物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几率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就称其为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因其不当使用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在其使用过程中必须提高警觉[3]。特别是输入药物浓度过高时,会引起血浆pH 及渗透压改变,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均可损伤血管壁,使通透性增高,致输液外渗发生[4]。护士以往使用高危药品,预防静脉外渗的能力欠缺、意识淡漠,输注局部疼痛时认为有回血就行;有的找不到血管,就在肿胀肢体下端行血管穿刺,认为自己班上不出现问题就行。通过这次活动,护士对高危药品静脉外渗有了充分认知,贮备的知识及防范能力比管理前有明显提高,取得满意的效果。然而,不同药物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可调节的稳定范围和溶剂不同[5],需进一步研究。

3.2 提升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

品管圈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例如,感染病科患者常伴有低蛋白血症、肝原性糖尿病。高危药品静脉外渗后,组织损伤、坏死,创面难以愈合,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一定的伤害。通过品管圈活动,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

3.3 激发团队合作精神

品管圈活动可明显降低静脉外渗的发生,在活动中,让每一位圈员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6-7]。在工作中多开展品质圈活动,可及时解决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高效、务实的品质圈管理目标。

[1] 杨 丽,王卫琼. 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 -45.

[2] 熊 艳. 肝源性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8):4 -7.

[3] 夏同霞,罗晓兰,王玉和,等. 风险管理在我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 中国药房,2010,21(7):1 552 -1 553.

[4] 胡 玲,郭向群.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预防[J]. 医学信息,2010,1(23):208.

[5] 陈红琢,刘薇群. 屠庆非化疗药物致输液性静脉炎机制的研究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627 -628.

[6] 庄佳嘉,史瑞芬. 临床护士对生活护理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6 -28.

[7] 陈泽萍,余红春,王喜辉,等.“品质圈”活动对提高护士疼痛评估技能的效果探讨[J]. 护理管理杂志,2006,6(4):45 -46.

猜你喜欢
外渗品管圈输液
增速预注射在降低肿瘤非首疗程化疗患者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率中的应用价值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外渗1例护理体会
放疗患者CT定位造影剂外渗的护理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颈枕输液袋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