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内涵、价值、路径及其引领作用

2014-08-15 00:44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特色群众

孔 萍

(中共昆明市委党校 科研处,云南 昆明 650500)

一、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

中国梦的提出是建立在历史的、具体的、实践的背景之下的,是深深地根植于历史潮流之中,社会实践之中,伟大创造之中。

1.经济飞跃的“梦想”。国内外广泛认为“中国梦”是在中国经济总量奔向世界之巅的路途上提出的,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超越了许多工业化国家,先是意大利、法国、英国,然后是德国、日本。“中国梦”是中国在向全球经济阶梯攀升的时候提出的,是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近年来不仅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而且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健康可持续理念的背景下提出的,凝聚全民族共同理想,进一步提升国家软实力,鼓舞民族精神而提出的,是一个集体主义的梦想。

2.肩负使命的“梦想”。当今中国是突破西方霸权主义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国际舞台上为自己、为世界承担着大国的责任。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平衡,世界对于中国担负起责任的期望越发强烈,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都希望中国能担负起更大责任,保证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其规模已经对世界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其影响力已经遍布全世界,影响程度已远超其他任何新兴国家。中国的主张、行为方式及其文化影响力越来越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与梦想越来越成为中国进步乃至人类整体进步相当重要的牵引力。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的内涵可从“强国梦”、“民生梦”、“复兴梦”、“可持续发展的梦”、“和谐梦”等维度概括。

1.强国梦。中国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冲破着一个五百年来所形成的西方统领世界的历史大周期,其指标意义及颠覆力量,史无前例。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无法在世界民族的竞争中生存的,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想继续在发展道路上有所作为,就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梦想,对内增加活力,对外增强国力,开启中国新的经济、政治、外交、知识和艺术视野,扩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国的复兴将使中国人民扩大在世界的呈现,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2.民生梦。中国梦不是空想,而是与中国人民的教育、住房、医疗等切实需求息息相关,是中国人民对更高质量生活的向往。社会观察家广泛认为,中国梦是对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的有力抵制,让更多的人,不论老幼,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来,尤其是农村地区居民、妇女及少数民族等,通过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认可和关怀,扩大医疗保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努力实践,尽最大可能保障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梦追求的终极目标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一种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中国政府需要为民众的幸福生活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时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感受到生活在中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

3.复兴梦。中国梦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内涵和历史要求。中国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反映了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内部涌动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进步思潮的要求,凝结着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的理想,当代中国的追求和未来中国的走向,是连接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民族复兴之梦。中国复兴成为世界变革的主要因素,从大国崛起的规律来看,中国具有日益增强的国际政治影响力,也具有强大的国内社会动员力。

三、中国梦的中国特色及时代价值

1.中国梦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坚持、继承、创新和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基本路线强调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统一的,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致的;中国梦的实现同样要靠发展。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梦强调的是人民的梦想,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同样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主人翁地位。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强调发展的长期性、永续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关于发展思想的全面发展和创新,是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的强大动力和指导方针;中国梦提出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下,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中国梦作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毫无疑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中国梦在理论层面上的形成和提出,在实践层面上的实践和推进,都归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总进程之中。作为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既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关于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规划,也是指导当前和今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理论指针,作为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无疑应纳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中。

3. 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的新的理论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框架之中,并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实现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梦作为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自然也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范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牢牢坚持公有制和共同富裕这两个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强调要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为民谋利的政治情怀和为民服务、为国奉献的政治本色。

四、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反思,凝聚了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救国救民的不懈探索,凝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光辉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契合了时代的诉求,回应了实践的检验。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我们全部工作和实践的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唯一正确路径。

2.加强党的建设。走中国道路,关键在党,关键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巩固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党的团结统一是确保党的全部战斗力、感召力、吸引力的根本保证,严明的政治纪律是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的关键,从严治党,夯实执政基础,必须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自信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根本保障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突出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为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正确方向。

3.凝聚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经过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沉淀而传承下来的,是立足中国实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是立足于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中形成的、以改革开放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具有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激昂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求真务实的精神追求,高举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旗帜。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特别容易产生精神懈怠的危险,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群众观点淡化,艰苦奋斗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弱化,甚至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和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悲观失望情绪等等,都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敌和障碍,必须坚决克服,振奋精神,正视困难和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舆论引导工作。当前,要着力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特别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要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彰显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团结就是最强大的力量,团结就是改天换地的战斗力,团结就是蒸蒸日上的生产力,团结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各社会阶层凝神聚力,需要各种政治力量和衷共济,需要党内党外各界群众团结一心,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同舟共济。党的团结统一的力量,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真正的中国力量。在当前,需要进一步巩固党的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落实群众路线这个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

五、中国梦的引领作用

1.引导形成踏实工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在实际工作中,要运用中国梦的理论引导形成踏实工作、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中国梦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的干劲和创新精神,要求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敢于探索。

2.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国梦就是当代中国老百姓的梦,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寻找适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思想政治工作要及时的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讨论实践活动,第一,在政治上要相信群众、在生活上关心群众,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梦想,甘愿做人民群众的服务员。第二,要善于总结群众工作经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领导员。第三,作为称职的干部,在中国梦的实现道路上,要做到身先士卒,亲力亲为,起好带头表率作用,让人民群众把自己的梦想、集体的梦想和全民族的梦想结合起来,提高对中国梦的认同。第四,要始终坚持把党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走群众路线,构建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利益诉求,调动各个阶层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把中国梦的思想精髓逐渐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为中。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这就需要建设一支能够承担伟大使命和经得住风吹雨打的干部队伍。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不断的学习新思想、新理论来武装自己的思想,做到与时俱进,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并能够取得相应的工作效果。第一,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两个务必”,廉洁奉公,踏实工作,不忘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自觉增强反腐意识和能力。第二,要不断的深化和提高党员干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学习、多思考,加强对实践工作经验的总结,面对新情况新任务要有一定的大局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继承和弘扬优良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时刻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时刻听取群众意见,坚持人民群众的监督。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特色群众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多让群众咧嘴笑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