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建设

2014-08-15 00:44李云智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政党实力中国共产党

李云智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国情研究所,北京 100088)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与日俱增,不断走向壮大,不但靠的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硬”实力,更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护的“软”实力。因此,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建设,通过提升党的软实力,进一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至关重要。

一、政党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

1.将“软实力”概念从国家层面引入到政党政治领域,是当代加强政党建设的现实需要。软实力(SoftPower),也可译为软力量、软权力,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认为,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①由于这一概念反映了国际政治中依靠文化、价值观念施展国家影响力、参与国际事务的新特点,因而获得广泛的认可,被我国理论界所接纳。政党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观世界各国政党,可以看到,一个政党是否拥有足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能否如愿真正实现政治意志,不仅取决于政党的硬实力,更重要的是该党能否拥有软实力。

2.政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是政党实力的有机构成部分,两者虽各有特点,但又密切联系,相辅相成。政党硬实力是软实力的依托,是软实力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硬实力,政党的软实力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政党的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延伸,政党通过意识形态、政党文化、信息舆论等柔性手段,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发挥着硬实力难以达到或实现的效果。有人甚至认为,如果把硬实力当作常数,那么,软实力就是乘数或变数,它能倍增或递减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党的综合实力。②总结世界政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都与自身的软实力状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搞好党的软实力建设,有助于社会成员对执政党的认同、支持,有助于增强执政党的政治动员力,提高执政绩效,使得执政党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3.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建设,是抵御西方政党制度的影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选择。软实力在当今世界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依靠军事实力、经济力量的硬实力竞争转向了以政治价值观、思想文化为主的软实力竞争,软实力竞争成为当代国际竞争的主要方式。政党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当代的综合国力较量中,西方国家凭借经济、科技的优势,利用其政党制度来推行以自由、民主、人权为主的西方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进而实现其国家利益。在此背景下,我国要想抵御西方政党制度的影响,增强党的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就必须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建设。

二、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软实力建设面临的挑战

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具有非凡的政治影响力,其软实力基础仍然比较厚实。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新时期无论是从国际看,还是从国内看,都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面临着被消解的危险,影响着我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1.思想的多元化,削弱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政党意识形态不仅为政党活动的合法性提供理论依据,而且能从精神上和心理上把人们真正凝聚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宣传与灌输,使社会成员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理想、信仰、价值观等,实现了对政党意识形态主流地位的普遍认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昔日意识形态积累起来的强大社会凝聚力受到削弱。思想的多元化,改变了我国民众完全信从单一意识形态教化的状况,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个人思考和选择,这些必然会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个伴随着意识形态运动的政治过程”。③随着中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西方意识形态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也不断渗透,价值观的冲突会使部分社会成员模糊或失去原有的价值认同。此外,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很大程度上过度关注个人利益、推崇享乐主义,这也可能导致相当部分社会成员产生理想信念迷茫和对政党理论的困惑。

2.社会转型期的利益分化,降低了中国共产党价值观的感召力。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结构的调整,使我国的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的问题是社会成员收入和贫富差距拉大。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④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严重的利益分化,很容易使人民群众对党的价值取向和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产生质疑,甚至产生排斥心理。特别是利益分化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工人是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如果他们的利益长期得不到维护和发展,党的价值观的感召力也必然会随之降低,从而对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政权稳定造成威胁。

3.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降低了中国共产党的吸引力。现代政治更多地表现为政党政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用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获得了人民群众广泛的信任和认同。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党员的宗旨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等现象有滋长蔓延的趋势,给党的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降低了党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

4.现代媒体和网络的扩张,削弱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在信息化时代,大众媒体的迅速扩张对党的影响力构成了挑战。“现代媒体和网络实际上已经成为政党的最大竞争对手,它们和政党争夺受众(成员),争夺对社会主流意见的主宰权。”⑤第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打破了党对政治信息的垄断,而且打破了国界对信息扩散的限制。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决定了信息的传递、交流在相当程度上不受党和政府的限制,过去依靠组织权威控制社会的优势逐渐弱化。“政党的一些传统政治功能,如宣传、教育功能等,已在媒体的冲击下丧失殆尽。”⑥第二,现代传媒技术高度发达,使社会成员可以无须借助政党,直接利用新闻媒介从事政治活动。媒体越来越多地作为一种独立的民意表达渠道和工具,占据一部分原来属于政党的领地、代行政党的职能,这显然会使党的权威与影响力较之过去大为削弱。

三、提升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治国必先治党,坚持从战略高度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适应新形势的应然之举。就此,胡锦涛强调:“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⑦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应对挑战,就必须在硬实力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党的软实力建设,为党开拓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的新建构,强化执政为民的政治价值观。政党的软实力不是凭借强力而产生的,其作用的发挥是基于社会成员从内心深处的认可,因为“即使是执政党,它也不能用强制的办法要求群众承认和接受自己的宗旨和价值观。”⑧意识形态是政党的灵魂。党要保持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第一,就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手段、创新方式、引领社会舆论,维护和倡导对党的主流价值体系的认同。第二,要强化执政为民的政治价值观,增进民众对党的政治理念的认同。先进的政党价值观对民众具有吸引功能。“一个政党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人群,是因为它的主张引起了这些人的兴趣,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⑨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当代中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高价值定位。因此,党在多大程度上实践了她的执政诺言,人民就会在多大程度上拥护和支持党。社会转型期,我党必须转变政策理念,纠正较长时期以来偏重经济建设成果的价值取向,坚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制定和落实惠民的纲领政策,增强党为民谋福祉的政治价值理念;必须强化党的社会功能,对社会多元利益进行协调、整合,保障纲领政策的公共性,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切实增强党的价值理念的感召力。

2.整合政治资源,协调内外关系。1978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由此带来社会阶层的分化日趋复杂。我国新兴社会阶层、利益群体、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层出不穷,为此,党必须整合政治资源,协调内外关系,拓展党的组织包容力。第一,在组织内部,我党必须适应社会阶层结构剧烈变动的要求,把新生社会阶层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为党的肌体注入新鲜血液,增强我们党的政治渗透力。第二,在组织外部,我党要增强整合、协调各阶层、各团体利益的功能,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团结和调动政治系统中其他党派的政治力量,发挥共青团、工会、妇联等传统社会团体的政治作用;要创新党对新兴非政府组织的引领模式,增强党的社会基础,整合党的社会资源,形成党同各种社会团体之间的良好互动。

3.加强监督,有效治理党内腐败现象。当前,腐败问题严重地损害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中的声望,疏离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使党的软权力损耗严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会危及党的执政根基。因此,要维持、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权威,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就必须有效治理党内腐败现象。第一,要用先进的政党理念、政党文化来影响党员,引导他们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第二,加强各类监督,使执政者的公权在阳光下运行。为了防止权力滥用而导致腐败的猖獗,党必须接受各种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等监督方式在反腐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三,坚决铲除腐败。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⑩

4.加强党的形象建设。第一,要树立务实、勤政、亲民的政党形象。优良的党风是政党形象的重要构成,是政党感染和吸引民众认同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要注重党员的素质和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封建主义残余、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以及其他各种错误思潮的负面影响,弘扬优良传统,培育新风正气。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改进政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正面宣传功能,将党的价值观、执政理念有效地传达给社会成员,公开向民众传递惩恶反腐的决心,赢得民众的好感与心理认同。第二,改变传统僵硬的治理模式。社会转型期,利益冲突日趋激烈,应当避免暴力方式、恰当使用行政执法权,更多采用疏通引导的柔性方式解决问题;要改革和完善党的社会沟通机制,不断拓宽沟通渠道,做好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互动,听取意见。这样,可以增强党的亲和力与吸引力。

注释:

①(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东方出版社,2005 年5 月版。

②刘德斌:《“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 年第4 期。

③郑永廷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 版,第179 页。

④《中国居民贫富差距拉大,劳动者渴望缩小收入差距》,中国新闻网,2010 年1 月19 日。

⑤⑥托马斯·迈尔:《关于媒体社会中政党政治的对话》,《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 年第4 期。

⑦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 年11 月18 日。

⑧季建林:《政党软实力和社会核心价值观》,《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4 期。

⑨王长江著:《政党现代化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第209 页。

⑩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 年10 月24 日。

猜你喜欢
政党实力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