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溃疡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2014-10-10 12:43王俊平李树洋
河北农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条斑病果褐色

王俊平 李树洋

番茄溃疡病是番茄上的毁灭性病害,由病原细菌通过种子传播,自1986年正式证实北京发生番茄溃疡病以来,已在东北、华北等地番茄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发病的地块番茄减产达25%一75%。给我国的番茄生产造成了很多威胁,是我国的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

一、主要寄主

番茄、辣椒以及龙葵、天仙子等杂草,但不危害马铃薯。

二、危害症状

该病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在植株的全生育期均可发生。番茄的叶、茎、果均受害。

1、植株。幼苗发病叶片自上而下逐渐萎蔫,植株矮化或枯死。移栽后,初期成株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卷缩,似缺水状,细菌未达到的部位,其枝叶生长正常。发病植株枯萎很慢,不表现出萎蔫症状,有些情况下,植株一侧或部分小叶出现萎蔫,而其余部分生长正常。病情继续发展,叶脉和叶柄出现小白点,茎变粗,外部形成瘤状突起,内部变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发病后期茎中空乃至开裂,可见褐色条斑,易折,叶片枯死,植株上部呈青枯状,湿度大时,有褐色菌脓溢出。

2、果实。细菌可通过维管束侵染果实,也胎座和果肉。幼果发病后皱缩、滞育、畸形,果实内的种子很小、黑色、不成熟。正常大小的果实发病后外观正常,偶尔有少数种子变黑或有黑色小点(发病种子的发芽率仍很高),在暴风雨多时,果实上往往出现白色圆形小点,病情发展后变为褐色,中心粗糙,略微突起,直径约3毫米左右,斑点边缘围绕着白色晕圈,呈典型的鸟眼斑。有时连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区,使病果表面十分粗糙。鸟眼斑是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由再侵染引起,不一定与茎部系统侵染同发生于一株。反季番茄溃疡病发病较迟,7—8月份为发病的高峰期。

溃疡病在番茄茎上的症状表现与番茄条斑病毒病极为相似,可凭下列特征区分:手捏病茎,内部中空且变为褐色的为溃疡病株;茎内不中空,髓部不变褐色的则为条斑病毒病。

三、番茄溃疡病传播途径

病原菌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种子带菌是新病区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初侵染发病后,条件合适时可发生多次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该菌主要由各种伤口侵入,包括损伤的叶片、幼根,也可从植株茎部或花柄处侵入,经维管束进人果实的胚,侵染种子脐部或种皮,使种子内带菌。病菌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特别是连阴雨及暴风雨,通过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

四、发病因素

番茄溃疡病是细菌性病害,严格好氧;最适pH值为7.5—8.5,最适温度为25—27℃。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发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含水量大,易发病。

5、播种出苗后,前期阴雨,后期又遇高温高湿,使病菌得以快速蔓延,甚至短暂几天就会造成植株死亡。高温、大雾、重露、多雨等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尤其是暴风雨后病害明显加重。

6、害虫危害严重或农事操作造成了大量伤口易发病。棚室内采用喷灌时亦可造成果实发病加重。

五、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

番茄溃疡病为检疫性病害,应加强检疫制度,避免病害从疫区向非疫区传播。

2、农业防治

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最好水旱轮作;选用包衣抗病品种,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减少果实受伤。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摘除病果,清理落地果。

3、化学防治

(1)1.3%次氯酸钠浸种30分钟,或5%盐酸浸种5—10小时,后冲净晾干后催芽。

(2)发病初期喷施:50%琥胶肥酸铜5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二元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1∶1∶200波尔多液,隔5—7天喷1次,连续3—4次。

猜你喜欢
条斑病果褐色
‘翠香’猕猴桃黑头病常温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研究
本是同根生
不同干条斑紫菜和烤条斑紫菜光合色素含量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在番茄果实颜色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你的手充满时辰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Red Panda小熊猫
湖南双季杂交晚稻对细菌性条斑病的田间抗性及条斑病发生动态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研究进展
核桃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