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14-12-26 20:32朗嘎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效率课堂教学

朗嘎

摘  要: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方面的学习困难。在开始时常常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学习兴趣,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又开始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因此,了解清楚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特点对物理学习有哪些潜在影响,提高每个初中生学习物理水平是我们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的当务之急。由于每位学生学习天赋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透彻了解,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就要求物理教师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每一个分化点的教学和各个教学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14-01

一、感性物理概念和规律

感性认识是进行思维加工以建立物理概念的基本材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有效武器,感性认识不是学习物理的主要思维困难。受“应试教育”影响,有的教师认为做实验费时费事,不如讲实验,把物理概念硬塞给学生,导致学生感性认识不足,不理解物理概念含义而形成学习困难。物理概念是建立在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实验基础上的,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教师必须创设适合教学要求的、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具体、真实的物理情境的同时,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探索事物共同的物理特征、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形成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物理意义、适用条件等,从而影响学生对规律的掌握和应用,造成学习困难。

二、常识概念和经验是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另一困难

初学生在学物理之时,大脑里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对一些物理现象有一定认识,已存在着许多物理表象。他们常被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的非本质因素所迷惑,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往往凭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得出错误结论。例如: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要物体保持运动状态就必须有力不断作用在物体上;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作用;烧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等等。针对学生存在的常识性思维困难,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认真做好实验,要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再现察,用实验来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物理现象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思考,抽象概括出物理现象的本质因素,摒弃由于前概念和经验形成的错误物理概念,才能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三、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清导致学习困难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对物理概念不够重视,因为考试中不常考物理概念。有的甚至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对物理概念所反映的物理对象、现象,物理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理解不清。有的对物理概念的“外延”,即物理概念的适用条件不注意、不清楚。如“密度”这一概念,有的学生看成是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不理解密度是物质的固有本质属性。

四、不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和范围

物理规律一般都可用文字表达,大多数还可用数学公式表示。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式,学生由于不理解含义而采取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因为不懂物理规律的真正含义,背得再熟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有关物理现象和过程深入研究,并在对它的本质有相当认识的基础上,对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深入分析,要特别注意关键的字、词,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学生只有理解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才能正确运用规律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条件是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机械能才守恒。

五、实验技能的形成困难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物理现象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同时也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在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特别是物理实验技能差。在实验中,学生信心不足、粗心大意、操作不规范、观察不细心、不全面。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教育,教育他们要像科学家那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六、相关知识的干扰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到一定阶段,接触的物理概念多了,就会对相关相连的物理概念混淆不清。例如:温度和热量、速度和加速度、路程和位移、电功和电热等。究其原因是没有理解这些相关物理概念的含义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在进行这类物理概念教学中,要通过分析、比较排除干扰,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对学习物理也有一定的干扰。物理规律的建立离不开数学推理。物理规律的表述离不开数学语言,物理量的精确描述离不开数学工具。但是,有些学生往往用纯数学的观念去理解物理规律,思考和处理物理问题而忽视了它的物理本质,从而得出错误结论。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才能在教学中“对症下药”,避免和克服这些困难的产生,使学生从厌学变为乐学。在物理教学中应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能否认教师之“主导作用”。因此,物理教师应积极加强“导”。在政治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好物理,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学好物理,让学生学习物理得法。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分化,后进生的形成,除了有学科本身知识上的困难、学生自身思维能力上的困难外,还有学生心理上非智力困难。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分析并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合理的引导以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振雄,浅谈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物理教学[j]2004

[2] 王  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思考[J]才智,2011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效率课堂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