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内校际间集体备课操作策略探究

2015-02-13 16:44刘晓玲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校际备课组教研员

刘晓玲

县域内校际间集体备课操作策略探究

刘晓玲

(安图县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安图 133600)

本文从集体备课管理操作策略、集体备课研究与指导策略及集体备课成果展示策略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的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组织与实施县域内、校际间集体备课操作策略,以期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县域校际;集体备课;操作策略

目前,乡、村中心学校相对规模较小,教学设备比较落后,生源严重不足,整体师资水平薄弱,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一个年级一个教师授课,几个年级一个教师授课,几个学科一个教师授课等问题。由于没有平行班级,面对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问题,教师间不能及时进行研讨,互动与交流,缺少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开展困难或无法开展,从而导致教研氛围不浓,教学激情不够,教学质量不高的局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乡、村中心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教研员要深入各区域学校,充分利用城镇学校教师资源的优势,开展以城镇学校为龙头,进而辐射周边乡、村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抓常规、抓落实、抓成效,对集体备课操作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活动进行指导、督促、检查、总结与反馈,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的方式方法,从而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集体备课操作策略

通过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的研究,建立“县域校际间互动式集体备课”模式,形成城乡交流,校际互动,同伴互助的研究格局,体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宗旨。集体备课的操作策略可分成以下三个部分,即集体备课管理策略、集体备课研究与指导策略及集体备课成果展示策略。

(一)集体备课管理策略

集体备课管理策略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建立集体备课组织机构。

一是建立管理与研究机构。为了保证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首先要建立集体备课的管理与研究机构,由教研员和主备学校的主管领导、教导主任、科研主任、教研组长、学年组长为管理与研究机构成员。其管理职能是组织、管理、监督集体备课的全过程;研究职能是为教师提供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研究的平台,参与并负责集体备课操作策略具体的研究工作,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及调控,积累阶段性研究材料,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是建立基层集体备课组。为了有效管理,切实加强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的研究,还要成立基层集体备课组,要求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以学科和年级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的研究,教导主任或学年组组长、学科组长为备课组组长,具体实施学科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的研究。

第二部分:建章立制 规范运作策略。

一是整体规划部署,拟定详尽方案策略。在每学期初,教研员要针对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研究活动的具体情况,及时制定与下发《“县域校际间”教师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研究活动》方案。方案中要对学科集体备课的主题、内容、时间、地点、人员,都要做详细的规定,使各学校能够依照方案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的研究活动。每学期初要做统一部署,确定每个县域学校中的主备校和参与校,以及研究工作的月行事安排。同时要依据主备校各自的特点来规定每个学科的备课次数和内容。

二是统一规定,即“四定、五统一、六备”。根据方案要求,统一规定每周五下午3点---5点,各个县域主备学校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参与学校教师准时参加,开展集体备课研究活动,并做到“四定五统一六备”。

“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课时导学案、统一教学质量检测、统一教学评价。“六备”是指:一备课标、教材、教参;二备学情;三备教学目标;四备教学重点、难点;五备教法、学法;六备教学设计。

三是建立说课、上课、评课研讨机制。

具体操作流程为:备课组内研备——教师教前说课——教师上课——教后评课、反思(自评、他评、教研员全面评、写反思材料)。要求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时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方法及知识点上下功夫。通过备课组成员的研讨、互动与交流,从中找出最佳解决方案,达成共识,最终形成统一的教案、学案。同时要求上课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反思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结合实际情况,修改教学预案。课中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适时调控。课后反思,对于整节课的得与失进行反思,找出亮点与不足,并及时进行总结与提升,形成文字材料,整理归档。

(二)集体备课研究与指导策略

1.集体备课研究策略

(1)集体备课操作模式

各个区域主备校依据本学校实际和进修学校小学部下发的集体备课方案制定区域集体备课计划,依据教材和教学进度确定集体备课内容和主备人,保证备课活动的质量。

集体备课流程图为:主备人初备→备课组研讨→主备或备课组长进行点评→教研员专业引领→教案与导学案生成→个性设计与反思(二次备课),具体要求如下:

主备人初备。要求根据各学科备课内容,在集体备课前,不仅要求主备人初备,还要求所有参与备课人员进行独立备课。主备人事先研读教参,钻研教材,教学内容要符合新课标精神。教学预案设计详实,力求规范、科学。

备课组研讨。各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前瞻后延,先由主备人围绕主备稿说课,其他教师就“集体备课”问题开展讨论、争议,要求人人发言,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对备课进行讨论、优化,最后达成共识。备课组组长做好详细记录和点评。

教研员专业引领。备课组研讨后,教研员及时解决备课组内的疑难问题,进行学科专业指导,达到与教师共同研究和成长,以促进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引领能力的提升。

教案与导学案生成。主备教师做好记录,并集思广益,加以分析与研究,修改最初的教学教案与导学案。

个性设计与反思。主要指主备人二次备课和教师个人二次备课。主备人二次备课并展示集体备课成果。在上课之前,主备人根据备课组的建议,结合本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并进行授课,其他成员进行观摩写出听课心得,以便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教师个人二次备课。在主备人二次备课展示后,各备课教师结合集体智慧,在研讨深化的基础上写出具有个性特点的课时教案,体现集体智慧结晶。备课组人员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加以分析与研究,总结得与失,并形成文字材料。

(2)学校组织制定集体备课要点

集体备课应体现六个字即:标、点、联、例、练、法。

三标:以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目标具体。

一点:知识点讲解透彻并且能延伸。

两联:抓住知识的前后联系,教学资料补充添加到位;联系现实生活,做到了学科知识现实化。

一例;典型例题设计巧妙。

一练:练习设计灵活、多样具有层次性。

两法:教法灵活,注重学法指导。

2.集体备课指导策略

一是备课组专业引领。备课组长由教导处主任、科研主任、学年组长、学科组长或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担任,负责落实组内教师集体备课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并对教师集体备课的疑难问题等进行引领。包括主备教学预案、主讲内容及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的调控等指导。

二是教研员专业指导与引领。教研员对集体备课活动要进行行为跟进,并做具体研究操作的指导与引领。如集体备课活动的主题确定;集体备课方式、方法的运用;集体备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困惑等等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教研员对每次活动主题的指导,针对困惑,都应及时进行专业指导与引领。

(三)集体备课成果展示策略

构建两种形式的集体备课成果展示活动策略:第一种是“同课异构”方式,也叫“三同课”(同年级,同学科、同课题),每个县域主备校和参与校各选两名教师共同上一节内容相同的课;第二种是“双人连续课” 方式,每个县域主备校和参与校各选两名教师共同上内容相邻的两节课。一个教师处理第一课时,另一个处理第二课时。通过集体备课成果展示活动,检验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及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以调动教师参与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技能的提高。

二、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组织与实施县域校际间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的研究,对于构建县域内教师集体备课的模式,奠定集体备课的文化基础,缩小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教师之间的差距,提高县域师资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区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促进乡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乡村学校教师在县域校际间集体备课活动中,可以学会沟通与合作、合作与竞争,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避免“独立作战”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教师的创造性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集体智慧得到充分的体现,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为科研兴校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乡村教师经过城镇学校大班额教学的尝试与锻炼,学会并掌握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进一步明确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性,使其教学水平和技能得到极大提升,从而促进乡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快推进教育均衡的发展。

二是促进城镇教师的自我提高,实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学校的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一般承担着主备的任务,因此,在活动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对课程标准的研读、教材的梳理、教参的研读,要学习并掌握备课的基本技能及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准备的过程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如出现问题,要及时反思,查找原因,适时调控、解决,反思的过程也是提高的过程。同时在与乡村教师的合作中也会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也是促进自我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同课异构” 和“双人连续课”的教研方式,无形中加大了城镇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其产生紧迫感,以促使他们更加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教研模式,教学方式,从而激活教师队伍,突破教研的瓶颈,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实现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县域校际间集体备课操作策略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广大城、乡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城乡校际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是引领、辐射乡村学校教研活动,提高县域教师教学水平与技能,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策略,是一项互动双赢的活动,值得借鉴与参考。

2015—04—30

G420

A

1673-4564(2015)03—0051—03

猜你喜欢
校际备课组教研员
备课组长的定位
我校与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网络环境下校际协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以教育规律指导备课组建设
以“梯度”为切入点开展教研组备课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