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治疗科雷氏骨折116例分析

2015-02-22 14:59岳俊杰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偏角夹板前臂

岳俊杰

(顺义区空港医院外科,北京 101318)

门诊治疗科雷氏骨折116例分析

岳俊杰

(顺义区空港医院外科,北京 101318)

目的:观察门诊采用手法复位后给予高分子夹板固定治疗科雷氏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外科门诊于2009年1月-2014年1月治疗的116例科雷氏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复位后给予高分子夹板固定6周。结果:116例科雷氏骨折患者全部复位成功,治疗优良率为100%(116/116),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明显改善。结论:门诊采用手法复位及高分子夹板固定的方法治疗科雷氏骨折简单易行,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手法复位;科雷氏骨折;高分子夹板固定

科雷氏(Colles')骨折又称为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一般指距离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骨科门诊比较常见,一般粉碎性骨折所占比例较高,治疗原则是腕关节功能不受影响,大多数病例通过手法整复后进行外固定即可痊愈。治疗科雷氏骨折时要恢复原来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否则会造成畸形愈合,进而可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由于桡骨远端特殊的解剖关系,往往不是较大损伤就会造成骨折,国内外都有统计显示,科雷氏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6%左右[1]。我院门诊2009年1月-2014年1月手法复位后应用高分子夹板固定治疗科雷氏骨折116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门诊2009年1月-2014年1月门诊治疗的116例科雷氏骨折患者,其中男62例、女54例,平均年龄48.8岁,平均就医时间3.8h;平地跌倒62例,高处跌落54例;左侧46例,右侧70例;所有骨折均属闭合型损伤。

1.2 治疗方法 门诊接诊医生首先让患者拍片检查,了解骨折及移位情况,必要时可应用CT三维成像进行分析,然后手法复位治疗。手法复位时一般不麻醉,精神紧张的患者可采用局部麻醉,即将2%利多卡因5ml-10ml注射到骨折血肿部位,注射后1min即可进行复位。复位时将患者骨折侧前臂前伸,第一助手双手分别紧握患者大拇指及其余四指,第二助手双手紧握患者前臂近肘部位,患者与第一助手坐位面对面,两助手分别用力对患者骨折处进行维持3min左右的牵引,牵引目的是使相互嵌入的骨折端分离,牵引后医师双手贴于患者桡骨骨折处,用双拇指压于桡骨背侧,食指贴于桡骨掌侧,拇指与食指相向用力,同时第一助手迅速屈患者手掌及尺偏。复位后用手抚摸桡骨背侧是否平坦,必要时可用拇指加压进行矫正。复位成功后,前后用2块高分子夹板进行固定,高分子夹板长度为患者前臂长度的75%左右,将前臂固定于掌屈与尺偏的中立位;固定2周后更换至正常功能位。总固定时间为6周左右。高分子夹板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患肢的颜色、肿胀情况、手指活动度等,必要时需调整夹板松紧度。高分子夹板固定期间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炼,如进行握拳、旋肩等运动,以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利于早日康复。治疗结束后定期拍摄X线片,以便了解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情况及掌倾角、尺偏角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愈合时间及角度变化情况,跟踪患者病历,记录患者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功能恢复情况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骨折解剖复位,愈合,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正常,无疼痛;良,骨折功能复位,愈合,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3°-7°,尺偏角12°-18°,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感疼痛;可,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愈合,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2°,尺偏角9°-11°;差,外观畸形。

2 结果

本组116例科雷氏骨折患者全部复位成功,随访3-12个月。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3.7±7.8)d,肿胀消退平均时间为(6.1±1.3)d,疼痛缓解平均时间为(5.9±1.8)d。116例中,优86例、良30例,优良率为100%;并且,患者治疗后的掌倾角和尺偏角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3 讨论

科雷氏骨折是门诊常见骨折,多采用传统复位及固定方法。但对于通过关节面的骨折,如复位固定时对骨折处不能提供轴向的牵引力,就会导致骨折部位轴向压缩,从而不能保证骨折断端的稳定性,进一步导致血液、淋巴循环障碍,进而可发生骨折的畸形愈合,最终可引发腕关节功能障碍和创伤性关节炎[2]。因此,对于移位较重的骨折、对腕关节功能预后要求较高的患者、合并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患者、桡骨缩短超过5mm、侧方倾斜超过20°、关节面台阶超过2mm以及粉碎超过骨干中轴线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3]。

门诊治疗科雷氏骨折时,治疗的宗旨是注意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手法复位时两个助手协助复位,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牵拉,即可以使嵌入的骨折端充分分离,又可以避免因前臂双骨不能旋转造成的对位不良,最终使骨折得到完全的解剖对位愈合。此外,托住患侧前臂远端近肘部,也可以使患肢通过舟骨、月骨的模板作用使腕关节近侧磨平,以减少骨性关节炎的发生。良好的复位可以保证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良好的纠正短缩、移位,更好的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另外,复位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正中神经损伤[4]。本组中外固定用高分子夹板取代了传统的石膏固定。高分子夹板是石膏绷带的升级换代产品,主要由进口聚氨酯、聚酯和高分子纤维组成,使用简单、轻便、透气、方便剪裁、硬化快、不怕水、无毒、无副作用,是骨折外固定的最佳材料。手法复位后患肢通常会出现肿胀、移位等现象,使用高分子夹板可以随时调节固定的松紧度,可避免因固定过紧发生肢体血运障碍等情况,同时也可避免发生骨折再次移位。因此,在夹板固定的早期,嘱患者一定要要注意高分子夹板对软组织的压迫性,而在固定的中后期则要密切关注高分子夹板过松对骨折固定的有效性。在固定的同时康复训练也很重要,要求患者进行握拳、旋肩等功能锻炼,握拳时锻炼手掌指关节可以帮助患者消除骨折处的肿胀,旋肩运动可以防止患肢肩关节发生僵硬。固定6周拆除高分子夹板后,患者更要主动加强腕关节及前臂的运动,以达到尽快恢复功能的目的。

总之,手法复位及高分子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简单易行且疗效明显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Geerts RW, Toonen HG, van Unen JM, et al. A new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the Micronail [J]. 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 2011, 45(2):85-93.

[2]Ono H, Furuta K, Fujitani R, et al. Distal radius fracture arthroscopic intraarticular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after open reduction andinternal f ixation from a volar approach[J]. J Orthop Sci, 2010, 15(4): 502-508.

[3]Das AK, Sundaram N, Prasad TG, et al. Percutaneous pinning for non-comminuted ex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distal radius[J]. Indian J Orthop, 2011, 45(5): 422-426.

[4]Zyluk A, Waśków B. Symptoms of the compression of median nerve in patients afte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radius treated operatively[J]. Chir Narzadow Ruchu Ortop Pol, 2011, 76(4):189-192.

R683.4

A

1004-6879(2015)03-0215-03

2014-09-09)

猜你喜欢
偏角夹板前臂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翼吊长涵道发动机短舱内偏角优化和机理研究
2018全国Ⅱ卷选修3-4中偏角的解法探讨
欧姆表偶然误差分析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定义风格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侧偏角估计的电动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