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效果观察

2015-02-22 14:59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窦道糖尿病足溃疡

马 琼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阴 223300)

45例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效果观察

马 琼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阴 223300)

糖尿病足;护理;并发症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糖尿病足(DF)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原因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生活负担[1]。早期发现糖尿病足,通过精心护理,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可有效减轻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2013年,江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共收治糖尿病足患者45例,经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取得较好的治疗护理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基本资料 45例糖尿病足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67.24±13.27)岁,其中年龄最小32岁,年龄最大92岁;入院时随机血糖平均值(15.62±6.72)mmol/L,其中1例患者因低血糖(2.3mmol/L)入院;左足皮肤破溃面积平均值(0.69±1.14)cm,右足皮肤破溃面积平均值(1.32±1.98)cm;糖尿病病史平均值(13.71±1.14)年;左足Wagner评分(1.33±1.43),右足Wagner评分(1.49±1.36);住院时间平均(13.08±15.81)天。

1.2 并发症 高血压15例,冠心病1例,神经病变5例,周围血管病变4例,45例糖尿病足患者中有9例患者同时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45例糖尿病足患者中有8例患者没有其它并发症。

1.3 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38例,截趾手术2例,经皮穿刺下肢动脉成形术、支架植入术1例,溃疡切除、皮瓣移植1例,扩创植皮2例,扩创、剔骨、支架植入术、皮瓣移植术1例。

1.4 结果 病愈出院7例,好转出院38例。

2 护理方法

Wagner分级高低、血管病变程度、溃疡面积和深度与糖尿病足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护理中应积极配合诊疗措施,降低Wagner级别,改善血管状况,缩小溃疡面积、深度,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状态。

2.1 糖尿病足部创面护理 ⑴45例患者中有44例患者采取干性愈合护理,将创面充分暴露,创面充分保持干燥,减少细菌滋生,有助于创面愈合。⑵1例患者采取了湿性愈合,即将患足泡在40℃左右的温清水中,以加速破溃组织的分离、脱落,有利于彻底清创,缩短患者足部愈合时间,效果较好。⑶对创面有脓液或分泌物较多患者,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直至暴露新鲜的肉芽组织,并将创面分泌物进行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指导临床用药。清除坏死组织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并用碘伏棉球擦拭消毒创面,最后用碘伏纱布覆盖创面并保留10分钟左右,使创面消毒时间有效延长,提高消毒效果。⑷若患者足部有窦道,可用注射器连接剪去针头的头皮针管抽吸生理盐水或双氧水冲洗窦道,促进窦道内脓液流出,减少继发感染。患者窦道内可放置引流条、凡士林纱布等引流物品。可将无菌手套用无菌剪,剪成长条,制成引流条,放入窦道。自制的无菌手套引流条,材质为橡胶,不吸收脓液,塞入窦道,可促进脓液流出。清创后,待创面略干,根据创面情况选择银离子敷料、泡沫敷料、溃疡贴、无菌纱布覆盖。⑸Wagner评分3级以上,溃疡面积大且深的患足,使用银离子敷料、泡沫敷料、溃疡贴效果欠佳,可根据患者足部窦道状况选择VSD负压引流,促进创面愈合。还可使用庆大霉素、胰岛素、利多卡因加入生理盐水中24小时持续缓慢窦道或创面滴注,以提高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抑制环磷酸的形成,使血糖降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促进创面愈合[3]。

2.2 糖尿病足感染控制 根据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护士严格执行医嘱,抗生素现配现用,注意配伍禁忌。患者足部破溃,抵抗能力下降,护士接触患者前后勤洗手,勤换床单位,注意室内通风,每天紫外线消毒病房,必要时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

2.3 足部日常护理 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掌握足部护理知识中,足部日常护理和足部问题处理知识两个维度掌握最差,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自护行为中,每日检查鞋子内部和每日泡脚执行较差[4]。因此,应加强足部护理教育。经常观察足部动脉搏动情况、皮肤色泽、温湿度、皮肤破损情况。患

者足部未破溃时,每日用不超过40℃温水洗脚,洗脚后用浅色、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擦拭足部,观察毛巾上有无脓液、血液等物质。保持趾间干燥状态,可涂尿素霜,防止足部皮肤皲裂。定期剪趾甲,做到平剪趾甲。患者有鸡眼、胼胝等足部疾患时,应由医生处理,防止患者、非专业人士自行处理不当而诱发、加重足部损伤。嘱病人不赤足穿鞋,不穿拖鞋,以防止磨伤。糖尿病病人足底压力最高的5个区域依次为足底中部、足后跟外侧、足后跟内侧、第二跖骨和大足趾,所以应尽量减少足底压力,选择洁净、透气性好、干燥、适度宽松且软的鞋袜。穿鞋前要检查鞋内有无异物,避免穿高跟、过紧、过硬的鞋。告知患者每日可足部按摩数次,动作轻柔,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由于神经病变致感觉功能减退,患足可出现皮肤瘙痒症状,应告知患者不可用力挠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并告知患者不可使用热水袋、电热毯取暖。

2.4 糖尿病足患者运动护理 非负重运动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肉芽组织快速生长,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能有效预防糖尿病足及促进创面愈合,防止长期卧床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所以,糖尿病足患者可进行适度的非负重运动,促进患者足部末梢血液循环。建议病人每天适度做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如甩腿运动、脚后跟抬高运动、左右蹬脚运动、摩擦腿部、拍打两腿等。平躺时尽量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

2.5 控制体重、血压、血糖 有研究发现控制体重、血压,可积极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发生[5]。控制体重主要通过饮食、运动治疗,按照糖尿病患者每日总热量,科学分配到每餐,要少量多餐,营养合理搭配,品种多样,定餐定量,减少高脂肪等饮食摄入,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告知患者控制体重、血压对控制血糖、控制糖尿病足的重要意义。根据年龄、活动能力、足部状况,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或非负重运动。足部状况较好时,建议患者散步、打太极拳、太极剑等活动。运动要做到定时、定量,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运动时预防低血糖的发生,身边应备有糖果、饼干等食物,以便发生低血糖时应急食用。患者出院后要遵医嘱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控制好血糖,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嘱患者出院后学会使用血糖仪,每日定时测血糖并记录每天测血糖的时间和数值,便于医生日后复诊时制定诊疗方案和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

2.6 糖尿病足患者健康教育 有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病人护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6]。本文45例糖尿病患者中病愈出院7例,好转出院28例,自动出院10例,大部分患者是在院外进行后期康复,所以要求加强针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促进糖尿病足的愈合。可加强医院与医药企业合作,由医药企业为患者提供有关糖尿病知识的资料和物品,如模型、图片、画册、健康教育手册、糖尿病患者日记等。医院可定期开展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也可进行电话随访等多种形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依据患者的文化水平、接受程度、疾病现状、心理状况等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诊疗,按时门诊复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 小结

通过对45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我们认为应采取多方面手段和方法,不仅要对创面进行处理,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足日常护理进行指导,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且能有效控制病情。

[1]戴亚兰.糖尿病足36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59-60.

[2]黄瑶,谢挺,陆树良,等.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 (6):14-18.

[3]贺玉兰,陈奕雯.严重糖尿病足部溃烂创面护理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84-285.

[4]王群,吴丽华.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足部自护行为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179-180.

[5]Nemcová J, Hlinková E.The efficacy of diabetic foot care education[J].J Clin Nurs,2014,23(5-6):877-882.

[6]Turns M.The diabetic foot: an overview for community nurses[J]. Br J Community Nurs,2012, 17(9):424-427.

[7]dos Santos CT,Oliveira MC,Pereira AG, et al.Pressure ulcer care quality indicator:analysis of medical records and incident report[J].Rev Gaucha Enferm,2013,34 (1):111-118.

R473

B

1004-6879(2015)03-0227-03

2014-05-26)

猜你喜欢
窦道糖尿病足溃疡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都是“溃疡”惹的祸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慢性窦道的诊治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 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 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①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