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新模式探究

2015-03-28 05:49王金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

王金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新模式探究

王金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需要解决学校重视程度不足、教学实施缺乏规范、学生参与不够等问题,创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工作,可以从实践育人总体设计、考评体系完善、实施过程监控、课内实践活动、校内实践平台、校外社会实践、实践基地建设、网络空间拓展八个维度探索创新实践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研究”(2012SJDFDY022)阶段性成果。

高职教育坚持工学结合、知行统一,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工作提出新要求。近日,教育部颁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职业教育要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灵魂方面担当着主渠道职责,应积极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探索创新实践育人新模式,更好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一、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体现职业教育本质特征。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重要的育人理念。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职业教育要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实践育人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适应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是高职院校办学实践的内在要求与本质属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高职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紧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基于教学质量提升需求。职业教育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学方式方法不能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状况,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不够深入。虽然各高职院校按照要求制定并实施了实践教学计划,但限于资金不足、时间有限、人力不够等原因往往流于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纯理论教学为主在一些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如何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如何让大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是非常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要针对学校实际,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是开放的育人体系,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中,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参观学习等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要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高职学生在参与各种不同层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既能够增强学习能力,锻炼品格毅力,提高团队意识,还能够增强奉献社会的责任感。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工作能否深入持续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教师队伍的教育观念和思想认识。当前,有的高职院校没有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没有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有的高职院校存在重专业技能课轻公共素质课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时间和教学成效很难保证;有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紧缺,不能有效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有的高职院校没有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专项经费,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二)教学实施缺乏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它涉及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场所确定、经费落实、学时安排、成绩考核以及相互协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课堂教学要复杂得多,没有细致周密的安排和组织管理,就不可避免走过场,流于形式,难以取得教学实效。许多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面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指导安排,没有实践教学大纲和具体实施方案,没有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没有深化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组织实施具有较大随意性,实施过程不够严谨规范,致使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学生参与不够广泛。学生是实践育人的对象,也是开展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但是由于经费不够、存在安全隐患,学生人数众多等现实因素,高职院校往往不能在全体学生中实施实践教学,而把精力和重点放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主题实践活动上,社会调查或参观活动只由各班级派代表参加或只选派某个班级参加,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实践育人效果大打折扣。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热情,敷衍了事,有的认为上完那几节实践课时,自己的实践育人任务就算完成了,而面对全体同学的实践活动缺乏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相应措施,导致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

三、探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新模式

(一)加强实践育人总体设计。高职院校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文件。区分学校内部不同类型实践育人形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出明确分工、要求和规范,对实践教学时间、实践内容选择、学分设定等提出具体意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序进行。各高职院校要成立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有条件的成立相关组织机构,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是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实效性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应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同于专业课的实习实训,将其纳入到学生的正常考评体系中,单独设立实践教学评分标准,给与相应学分。学生在校期间拿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学分在体系设计上不能毕业,从而杜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给成绩或者笼统给每个同学一样的成绩,从思想上让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视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还应该对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考评,可以采取听课、抽查学生作业和学生测评等方式来开展,减少教师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三)强化实践育人过程监控。为了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有序进行,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思政部、学工处、教务处、质量管理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需要通力配合,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防止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监督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质量管理办公室可以将实践育人工作作为对思政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考核体系;教务处可以对学生的实践调研报告和教师的实践教学计划进行抽查;思政部领导可以通过参与教师组织的实践教学或者实地探访学生的实践活动来了解实践教学实施情况,也可以组织学生座谈会,请学生谈谈自己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对实践教学的建议。

(四)创新开展课内实践活动。由于资金不足、学生人数众多等现实原因,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全部放在课堂之外比较有难度,积极开展课内实践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课内实践教学,也就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利用案例讨论、专题辩论、主题演讲、播放影视片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不仅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可以获得展现空间,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主动实践,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实践育人资源,比如班团课、社团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活动都是很好的校内课外实践平台。在班团课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根据理论教学进度或者当前关注的时势热点问题,精心设计主题班团课选题,既解决学生班团课选题困难问题,又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的效果。在社团活动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从理论学习以及社团指导作为出发点,正面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根据学生特点、成长需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让高职学生在文体活动中陶冶情操,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六)延伸拓展校外社会实践。形式多样的校外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走出校门,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能力的有效社会实践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周末和寒暑假时间,让学生带着实践方案、实践任务回到家乡,通过社会调查、法律援助、公益活动等形式延伸拓展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考虑两个结合,一是与学校暑期社会实践相结合,二是与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2005年,北京科技大学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关于将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的通知》,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社会实践课列入本科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规划学分,值得借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活动在设计上可以与学生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确定内容和主题,这样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七)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要本着立足本地、特色鲜明、城乡并重的原则,在保证数量的同时严把质量关,注重发挥其实际作用,防止挂牌的多、有用的少等情况出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既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需要高校自身做出更多的努力。按照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要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行免票。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利用好当地的各种优质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建立更多有意义的实践教学基地。除了各类场馆,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强与企业、社区、部队等联系,搭建沟通桥梁,让更多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受益。

(八)拓展实践育人网络空间。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要将网络的影响力充分利用起来,搭建多维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平台。首先,构建实践教学网络指导平台。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能够了解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施方案、专题指导、考核评价等实践教学基本情况。其次,构建师生网络互动平台。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进行社会调查的时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等平台答疑解惑,交流互动。第三,搭建网络风采展示平台。大学生是实践育人的对象,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体。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加大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

[2]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edu.cn/srcsite/A07/moe_953/moe_958/201508/t20150817_200583.html,2015-7-29.

[3]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N].中国教育报,2012-2-4(1).

[4]王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6.

[5]徐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5.

The Research on Practical Education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

WANG Jin-juan

(Jiangsu Jianzhu Institute,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Abstract: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which need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lack of school attention, teaching practice and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order to inno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is paper tries to carry out the plan from the following eight aspects: the overall design to practical educating, evaluation system, the monitoring of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in-class practices, school practice platform, social practice,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network space development.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education through practice

作者简介:王金娟(1978-),女,硕士,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研究”(2012SJDFDY022)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0-0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74(2015)04-0083-04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