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员工团结互助职业道德的有效形成

2015-04-10 13:40张猛
山东工会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协作

张猛

(江西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江西南昌 330077)

刍议员工团结互助职业道德的有效形成

张猛

(江西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江西南昌 33007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企事业单位员工之间、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要同心协力,相互支持和帮助,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共同奋斗。对员工来说,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就是平等尊重、顾全大局、互相学习和加强合作。对企事业单位来说,一是要培养团队精神,构建团队文化;二是要畅通团队沟通,引导员工搞好团队合作;三是要化解团队冲突,推动团队发展;四是要提升团队归属,建设和谐团队。

企业员工;团结互助;职业道德

团结互助是员工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之一,它要求员工要有团队精神,认可团队文化,学会团队合作,顾全大局,友爱亲善,平等尊重,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形成用人单位的凝聚力,促进用人单位的发展,实现员工与用人单位的共同发展。

一、团结互助职业道德形成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合力。在一个单位内部,员工在才能上是互补的,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一个人再优秀,如果没有其他人的配合,也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有每一个人都给予对方全力的支持与配合,产生协同效应,整个团队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发挥与创造,从而产生大于个体简单相加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力量,实现使用较少的人力达到更高绩效的目标。

二是有利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单位内部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会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而团队成员由于各自知识、能力的不同,可以形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互相启发的整体优势,所以要求人与人之间必须紧密地合作,发扬群策群力、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共同分析讨论、协商解决问题,不断促进团队成员有机会发挥潜力,使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三是有利于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现代化的生产更强调合作与协作的能力,团结互助职业道德的形成可以改善员工与用人单位的关系,培养员工的合作与协作能力。团结互助的职业道德是一种精神支持,是一种文化氛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是用人单位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武器。它召唤着所有认同用人单位团队文化的人自愿聚集在一起,精诚合作,互信互助,为实现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目标而共同奋斗。

二、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

一要平等尊重。平等尊重是指在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职业活动中,不管彼此之间的工作性质、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等有多大差别,都应一视同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其中平等尊重、相互信任是团结互助的基本和出发点。

平等尊重包括上下级之间的平等尊重、同事之间的平等尊重、师徒之间的平等尊重和对待服务对象的平等尊重。只有真正做到平等尊重,彼此之间才能精诚合作,达成共识,共同发展。

相互信任,是团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相互信任可以增强员工对用人单位的情感认可,可以给员工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员工能真正认同单位,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二要顾全大局。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必须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让有奉献精神的人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上,要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要让员工树立全局观念,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利益,自觉服从整体利益的需要。

顾全大局还要求员工要以用人单位为家,与用人单位同舟共济。要深刻认识到员工个人利益与用人单位利益、员工个人前途与用人单位前途的关系

是一种生死共存、荣辱与共的关系。

三要互相学习。这是团结互助道德规范的中心一环。包括向书本学、向领导学、向师傅学、向同行学、向先进人物学、向社会各类有经验的人学。通过勤学巧练,用新知识、新观念充实头脑,创新工作。

四要加强协作。这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为了协作从业人员之间,包括工序之间、工种之间、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完成职业工作任务,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搞好协作。

要做到加强协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处理主角与配角的关系时,要做到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应该相互配合,都应该以完成生产任务为己任。即使是充当主角,也要充分尊重配角的劳动,要成绩共得,荣誉共享。在看待合作与竞争的关系时,要看到竞争的基本原则是既竞争又协作,是一种公平有益的竞争,通过员工在技术、效率、质量、创新等方面的竞争,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机制,促进员工素质的提高,促进用人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团结互助职业道德形成的具体方法

一要培养团队精神,构建团队文化。所谓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是员工成功的基石,员工具有团队精神,可以明确目标,激发热情,挖掘潜力,自律行为。因此,员工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认清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以最佳的状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与领导、同事相互支持和帮助,勇于为团队承担责任。要认同团队文化,把个人愿景与团队愿景有机结合起来,与团队保持步调一致,积极主动参加团队活动,自觉接受团队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熟练程度、经验积累程度以及知识水平。

二要畅通团队沟通,引导员工搞好团队合作。沟通是团结互助的关键和前提。在团队中,员工应该和领导、同事、服务对象及时沟通,互相帮助,坦诚相待,和谐相处。沟通要注意方法,在采用面对面沟通时,要事先做好诸如确定面谈主题,收集面谈资料等工作,尽可能地把第一手资料收集齐全;在采用电话沟通时,把要谈话的内容先行整理一下,以便在电话沟通时出现无话可讲或语无伦次的情况;在通话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语速和语调,及时复述,加以确定;在采用书面沟通时,要注重文字的质量,语言表达要准确无误;在采用网络沟通时,要注意发送的信息要有针对性,要及时将发送邮件信息告诉邮件接收者。在沟通时要积极倾听、有效表达、及时反馈,以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要学会合作共事、优势互补,信任团队成员,服从团队决定,建立良好的团队人际关系。

三要化解团队冲突,推动团队发展。团队冲突是由于个人价值观不同、利益之间的纷争、工作职责的混乱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这种冲突总体上可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建设性冲突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用和有效的处理,成为团队前进的动力,有利于推动团队的发展。破坏性冲突会造成团队内耗和气氛紧张,不利于团队的发展。化解冲突的方式有真心赞美、换位思考、宽容大度、注重细节等。因此,员工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团队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不断提高自身职业化水平,始终把团队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团队当成自己的家,与团队成员同呼吸、共命运,为团队建设开源节流,不断促进团队创新发展。

四要提升团队归属,建设和谐团队。培养团队精神就必须确立员工的主人翁地位,提升团队对于员工的归属感和感召力,建设和谐团队。对团队来说,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就体现为员工对组织的所有、使用和经营管理关系及权利,以其意志能够影响和支配组织的各种活动。当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在组织内得到切实的保障,他们的劳动又与自身的物质利益紧密联系的时候,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员工的精神面貌就会焕然一新,整个团队也就充满了勃勃生机。在团队建设中要使每个员工树立用人单位即“家”的基本理念。“家”是社会最基本的文化概念,用人单位是“家”的放大体。在用人单位这个大家庭中,所有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员,其中最高经营者可视为家长。在大家庭中,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员工有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权力。领导要特别重视“感情投资”,在团队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员工之家。

综上所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企事业单位员工之间、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要同心协力,相互支持和帮助,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共同奋斗。对员工来说,团结互助的基本要求就是平等尊重、顾全大局、互相学习和加强合作。对企事业单位来说,一是要培养团队精神,构建团队文化;二是要畅通团队沟通,引导员工搞好团队合作;三是要化解团队冲突,推动团队发展;四是要提升团队归属,建设和谐团队。

(责任编辑:张希宇)

D648.1

A

2095—7416(2015)06—0037—02

2015-10-08

张猛(1968-),男,大学学历,江西省总工会干部学校校长、经济师、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协作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团队精神培养研究
团结协作成功易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编者的话
协作
论企业如何建造团队精神
协作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