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与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2015-05-28 21:48梅琼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人格培养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梅琼

【摘 要】高职教育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影响学生就业,但职业教育又不能仅仅将受教育者作为服务经济的工具,而是更具有现代性国际化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我国高职课程已经历多次价值观转变,当前,为应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我国高职教育正朝内涵建设转型,重视受教育者的人格培养,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职教育;可持续学习;课程改革;发展趋势;人格培养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内涵提升的核心内容之一,虽然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中已取得突破进展,但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轻人格培养、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在于教育理念上的功利性目的,如何继续深入推行课程改革,在于回归教育的本源,即促进受教育者人格的全面发展。

一、高职课程体系现状

我国高职课程经历了第一次价值观转变是从学科本位到技能本位。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具有学科本位的特征,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科本位课程模式体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完系统的理论知识后,到了工作岗位无法直接应用,表现出知识有余,技能不足,适应岗位能力差等问题;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利润导向越发明确,企业要求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到了企业要马上上手才受欢迎,在这两个原因下,目前高职基本上倡导以技能本位课程模式为主。

以我校财会专业为例,在技能本位模式下,课程设置上明显加大了财会技能实操能力的训练,如实训类课时增加,近几年增加了点钞、小键盘等技能课程,删减了部分纯理论性、学术性过强,应用度不高的课程,从短时间看,确实解决了学科本位的积弊,学生工作岗位适应能力有所提高。学科体系消解后,相应的专业知识被融入操作性的实务操作中,然而,这也有一个弱点,即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中的专业知识是不系统的,这种零乱的知识容易遗忘和不易迁移,只能在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情境中就事论事。这种实训本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职业生涯的后劲不足,而且,实训为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培养不足。

二、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观的第二次转变

学科本位和技能本位都有各自的不足,现代职教体系要求扬弃它们各自的不足,把做人放在教育的首位,强调可持续学习能力这一“软技能”的培养,实现从技能本位到人格本位。

1.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需要终生不断继续学习的技能,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学生进入社会后,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一是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完成专业入门;二是能使学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基础;三是学生能在自身对知识技能迁移能力的把握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最终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尤其是在面临社会道德滑坡、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下,明确职业良知、职业操守是每一位职业后备人员进入职场的必修课。十六大以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发展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这些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由此可见,职高院校德育、人格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作为高职院校,要以有效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即软技能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为促进社会风气健康发展的生力军。

2.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现状

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进行了大量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学界也提出诸多观点,但对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持续学习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等仍缺乏完整全面而细致的方案设计,少有教师关注高职教育入门和后续学习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3.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的内涵

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健全人格的塑造。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文化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人格包含能力、气质、性格、兴趣、情感、信念等各种特征。一个人人格的形成除了先天因素,其成长的环境对其具有重要影响,而环境中教育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课程的设置是关键因素。现代职教体系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完善为目的,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课程的设置不再仅仅是为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职教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以德为先。人格本位职教的实质是以德育为先,知识和技能并重的教育。基于人格本位的职高课程,要体现现代职教体系的各种要求,尤其是要在课程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内涵。要形成理论课程、技能课程、人文课程共生和互相融合的体系。但是,对高职学生实施人格本位教育,又不仅仅是加强人文课程,更不是说教,而是通过将人格教育的目标化整为零的渗透到各门专业课、技能实训课、文化基础课和校内各种活动和校外的社会实践中,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才是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教育思想的真正内涵。

在设计高职课程时,首先,要在课程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内涵。高职年限较短,专业技能培训任务重,尽量少开设通识课程,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中;其次,课程的设置要重视关注学生的共性与个体差异,建构灵活多样,能满足不同个体需要的课程体系;第三,注重团体文化对学生人格的熏陶,如优秀班级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推广和优秀企业文化的引入等;第四,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第五,课程改革要为学生适应可持续学习社会做好准备,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发展面向全民的现代学徒制,设立面向成人的基础学位,设立终身学习账户,使学生建构起健全的人格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现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也将会日益关注学生作为个体人的需求和人格的完善,现代职教人格本位价值观的建立,能使更多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完善的元素融入到高职课程中,使高职课程的设置更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高职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实现价值观的转。推行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的人格本位教育价值观就是要摒弃一切的功利性目的,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使学生能在毕业进入社会后,能实现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各种挑战,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格本位的高职课程价值体系是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翠香,张媛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的价值取向分析[J].职教论坛,2014(10):38-41

[2]孙晓玲,郑宏.高职”人格本位”教育的”职业人文”路径初探[J].职教论坛,2010(4):30-32

[3]王璐.英国教育督导与评价:制度、理念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6

[4]吴亚萍.近十年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1(33)

猜你喜欢
人格培养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浅析语文在塑造职校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优势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创建校园文化,丰盈学生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