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方式的探索

2015-05-28 14:39张强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数学教学

张强

【摘 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关键词】创新精神;数学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数学教师应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精心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转变教学方式,营造创新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上要勇于创新,只有我们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出来。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的环境,给予他们创造性尝试的机会,对于学生富有创意,别出心裁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内在的无穷力量,也从老师的肯定中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同时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自觉地不断地去创新,去完善自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模式,努力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育环境。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倡问题意识

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创造性、思考性很强的学科。创新能力总是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发展起来的,可以说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虽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淡化“问题意识”,教者奉献给学生的是一些经过处理的规则问题和现成的漂亮解法,舍去了对问题的加工处理过程,也舍去了制定解决方案的艰苦历程,学生听起来似乎显得轻松,但数学的能力却未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随时要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多鼓励、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猜想,敢于向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问”是追求的动力、创新的前提,“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问难开始的,教师要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还可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判断加以解决,或用辩论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因此要强化“问题意识”,充分展现对问题加工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既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同一类题目,由于思考的角度、方法或理解的方式不同,就会产生多种解法。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课本中的例题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但由于例题作为新知识的应用,往往其解题涉及到的知识都与本节所学内容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内容挂起钩来,抑制了思维的全面展开,长此以往,不利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学中应让学生多想想,从不同方面去思考、探究,克服已有的思维定势,通过解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但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在列举学生多种解题思路之后,要进行讲评,教会学生选出简便、独特、优化的解题方法。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对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四、手脑结合,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现代的教学论主张“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学习数学,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天性,把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制作提供给学生,在自学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揭示规律,并在他们的好奇心推动下主动地去探索、想象。如一年级小朋友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后而进行的“拼组图形”实践活动课,我要求各组成员利用现有的颜色、形状、大小不一的各种平面图形纸片,在指定的一张宽大的吹塑纸上,拼贴出一幅展示城市风景的图案。最后各组合作有序,不仅很快完成了任务,而且拼出了最美丽的图案,从这些画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聪慧,天真的创造力。这样的操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也充分培养了小朋友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实际生活。学生的思维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他们能发现问题,并能够很快地进行讨论、学习、合作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都有着好奇的心理,他们都想亲自去试一试,教师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引导学生去做、去想、去讨论,让每一位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促使学生形成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就可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不但会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l角=10分,会进行换算,而且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周围,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数学教学最终以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后,教师还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真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到实处。如在教学百分数后,让学生课后对家庭中一月的日常开支作统计,包括电话费、水电费、吃穿等费用,然后求出各种开支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如何节约开支,确定节约开支的重点项目。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实践证明,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创新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广泛联想,积极探索,大胆猜测,尽可能主动、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更需要我们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引下,通过实践逐渐摸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红停.我国科学教育研究内容及实施问题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2]徐小东.要切实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创新能力.镇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9

注:本文系定西市教育局“十二五”规划课题DX[2013]GHBZ174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数学教学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