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语习得理论框架的大学英语教材出版改革

2015-05-30 06:19张弓
出版广角 2015年9期
关键词:理论框架二语习得大学英语

【摘要】对我国的英语教育来讲,二语习得理论一直都是大学英语教学和教材研发、出版的理论框架和支撑,其对英语教材的修订、改版以及不断创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对新媒体环境下基于二语习得理论框架的大学英语教材出版改革的方向、思路和相关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二语习得;新媒体;理论框架;大学英语;教材出版

【作者单位】张弓,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一、二语习得理论解析

R.埃利斯在其编著的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一书中对二语习得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他认为语言学习并不是有意识的学习,是非主动性的,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潜移默化的习得。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母语和目的语言之间会形成另外一种语言,称为中介语,而学习者构建出来的中介语会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逐渐向目的语言靠近、转化。

1. 正迁移与负迁移

在母语外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目的语言的学习会受到母语不同程度的影响,该影响会形成两种完成相反的迁移,即正面促进作用和负面阻碍作用。当目的语言和母语相似、相近时,就会产生正面、积极的促进作用,此为正迁移;当目的语言与母语差异较大或者是相反时,就会形成负面消极的阻碍作用,此为负迁移。英语是一门以名词和介词为中心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其主要特点是重形合以及静态之美的体现;汉语则是以动词为中心,重意合,侧重体现动态之美,属于汉藏语系。从整体上分析,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很大不同,但从语言类型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例如两者都是“主谓宾”的语法结构,这明显有别于德语和日语的“主宾谓”结构。所以,英语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点就是如何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促进作用,最大限度避免负面的消极影响,这也是大学英语教材编写出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 “意义—形式”思维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形式主义教学模式为主,这种以词汇为基础、语法教授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习者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二语习得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意义—形式”思维模式的转变最早在丹麦语言学著作《语法哲学》中就被提出,作者耶斯伯森认为语法的研究和描述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形态学”层面的“形式—意义”;另一方面是“句法学”层面的“意义—形式”。该理论在林语堂的《开明英文文法》以及李阳的《疯狂英语》中都有所体现。

3.新媒体对传统图书出版业的冲击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图书出版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以往的生活习惯、阅读习惯以及思维习惯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的出版销售调查统计显示,美国媒体出版销售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图书销售,这对传统图书出版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同时也是新的发展机遇。如今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首先,内容是教材的灵魂,而传统教材内容编排过于模式化、陈旧化,有待改善;其次,传统教材载体过于单一,需要强化对新媒体的运用,提高数字化出版水平,并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服务;再次,传统教材出版和发行缺乏均衡性和规范性,虽然大学英语教材的出版如雨后春笋,但专业性的英语教材的研发和出版相对薄弱。当前,出版物的核心仍然局限于传统创意和内容。在未来的数字时代,在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的基础上,将传统出版理念和新兴载体进行有机结合会成为出版行业竞争的核心。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材的数字立体化出版

数字出版是一种新兴的出版产业,是对传统出版内容的整合和超越。数字出版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存储技术为基础,其内容、生产模式、运作流程、传播载体、阅读消费以及学习形态都体现数字化特点。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表现出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以及个性化等特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应用二语习得理论实现大学英语教材的数字化、立体化出版发行是大学英语教材出版改革的重点。

1.实现排版内容的个性化服务

以往传统纸质出版物的排版模式都是固定不变的,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从头到尾难以明确重点和难点,也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来选择难度合适的测试题,这样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数字出版实现排版内容的个性化服务,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通过计算机构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题库,编排个性化学习内容,制订出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教材的设计研发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教材的选题和教材的编排,这两个方面需要考虑二语习得产生的正、负迁移影响。英语和汉语的相似之处可以形成正迁移影响,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而英语和汉语的相异之处却会形成负迁移影响,对学习产生消极阻碍作用。所以,教材的编排要重视这两个因素,无论是内容分类、排列次序还是难易程度,都要处理到位。例如对语法部分的编排,可以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听力和阅读可以结合词汇的难易程度来划分等级,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分段性学习,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2.形式编排模式的转变

以往的英语教材编排和英语教学主要围绕语法和词汇展开,这种机械的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容易使语言学习陷入瓶颈,亟须改革实施一种具有开创性的思维模式。在大学英语教材的编排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意义—形式”的语言习得模式的转向:第一,基于考试大纲建立大规模的电子词汇库,改变以往按照拼音进行检索的编排模式,以“意义”为理论框架,把近义的词汇编排在一起,并进行简单辨析,有利于学生从核心词汇到边缘词汇的联想式记忆;第二,对单词的词根和词缀进行切分,并给予具体解析,详细介绍词根和词缀的意义、来源以及演变模式,这样有利于学生凭借画面感加强记忆;第三,改变以往的万能写作模板,万能模板虽然可以用来应付考试,但长此以往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在模板之外精选优秀的写作句式构建作文句式库,并按照句式的功能和意义来分类,学生通过对同一意义不同句式的反复理解、记忆和运用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3.加强行业专业英语教学的立体化开发

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出版缺乏平衡性、标准性以及规范性。公共英语方面的教材出版种类很多,而高校在选用教材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有较大的随意性,且教材更换频繁,相比之下,行业专业英语教材的出版物种类较少。随着社会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很多高校纷纷增设物流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以及财经英语等专业,但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学校很难找到适合的教材开展教学,很多情况下只能选择自行编写。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材的研发需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实现立体化开发模式,把英语教材的出版划分为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两个模块。基础英语模块以语言基础为主,让学生接触并掌握各种职场与涉外活动的语言交际。行业英语模块立足于基础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本行业中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建立自主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平台是围绕语言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测试、辅导、评价以及交流的学习平台,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性改变。二语习得的关键在于自觉的、不间断的以及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重点在于语言的输出、评定以及信息反馈,这就体现了学习时间的碎片化特点,而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学习,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他们在自学平台上可以自由上传和下载学习资料,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习心得,也可以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或者是通过平台直接向教师请教。教师和专家对学生的疑问做出积极回应,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归类,找到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然后改进教学软件,完善教学视频。这些都体现了自学平台的互动性、实时性和共享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基于二语习得理论框架的大学英语教材出版需要考虑二语习得的正负迁移理论,实现“意义—形式”编排模式的转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动教材出版改革向数字化、立体化网络出版发行方向发展。

[1]李容,黄微微. 二语习得理论与外语教学[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张根应. 二语习得理论对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启示[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18).

[3]陈果.试析二语习得理论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文学教育(中), 2012(9).

[4]王琳.高校英语教学二语习得理论应用探微[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

[5]刘君璐. 二语习得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新西部(理论版),2013(8).

[6]佟晓牧. 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究[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7).

猜你喜欢
理论框架二语习得大学英语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