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评价

2015-09-10 07:22陈建新
考试周刊 2015年51期
关键词:课堂评价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陈建新

摘 要: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既是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标志,又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运用有效的评价手段,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充分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教学方法

好的课堂评价语,就像天旱之后的甘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可以激励学生奋进,甚至成就学生辉煌的一生。有人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作了如下描述:新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是富有诗意的课堂,是饱含情意的课堂,是体现创意的课堂……这其中,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评价是功不可没的。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现状看,评价观的“形”居多,而没有领会其“神”真正的内涵。审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变化走向,我们看到,课堂评价标准经历了从关注教师到关注学生、从关注学生的知识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关注教师的成分大于关注学生的成分,教学中以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为主,颇有偏颇。导致现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存在各种需要探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课堂评价的主体错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评价的主要目标依然指向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老师等十分少见。在课堂中,“权威”充斥课堂评价的每个角落,致使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课堂不能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个性化的东西不多,即使呈现出多种活动,也都是教师课前设计,没有充分利用现有活动所营造出来的教育机会。学生很少有主动建构知识的机会,教学中封闭性非常突出。这种评价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纠错”“挑毛病”,教师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学生是接受评价的被判者。这种单一主体的教师评价,使评价的结果容易片面、主观,使评价失去客观和公正,使学生的持续发展失去了原动力。

(二)课堂评价的方式单一

“蜻蜓点水”式的点评,主要表现为两种:第一,评价时动作单一,有的教师总是:“表扬他”,生(啪啪啪)。一堂课反复出现这种形式,而且成为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师生之间就像动物之间的一种条件反射一样,毫无情感。第二,评价的语言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知识简单地说:“请坐,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对学生满意的回答,教师只是给予“好”、“不错”、“很好”之类比较笼统的评价,很少有较为具体的点评。甚或是对学生的回答不作评价,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机械问答,教师问学生答等现象,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三)课堂评价的层次简单

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学生答对了,教师给予重赏,而对学生的大胆发现,教师却不以为然,甚至不答,学生之间的点评还不能形成争论性的话题,不能真正发挥学习评价的激励、导向、纠偏、深化等方面的作用。既降低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又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四)课堂评价语言空泛

“很好”“你真棒”“真聪明”“不错”这样口头禅式的浮泛空洞评价语在课堂上是最常见的,很多时候,只要学生的回答没有错误,就会用上这几个简单空洞的评价语。这种随意、没有实质内容的评价语对学生毫无吸引力,久而久之,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就会产生淡漠感。同时会误导学生,使学生认为只要有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使学生忽视对问题的思考,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面对同样的表扬,其快乐程度下降,更达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课堂评价要真诚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魅力,欣赏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精彩,渗透教师的关爱与鼓励,这样就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在评价学生时,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美善愿望,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美好的东西、善良的品质和进取的本性,对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关注。课文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人的情与意,可以说是作者“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从骨髓宣泄出来的生之灵泉”。因此,语文课呼唤教师评价发自内心,投入真情。真诚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地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有时也许是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有力的大拇指,即使“无声”,也会达到“胜有声”的效果。只有发自肺腑的表扬和与鼓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教师让学生读《海底世界》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老师几句看似平常的话语,深入到了学生的情感世界。老师的语言没有虚情假意的表扬与鼓励,有的只是师生真情的交融,有的只是教师真正将关爱与智慧的甘露滴洒在学生的心中,具有真情实感,让课堂充满温馨。

(二)课堂评价应有效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首先,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课堂评价语言,“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多好的问题,不仅会读,而且会思考,进步真大”……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营造了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了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其次,情感激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都是无声的激励。再次,动作行为评价也是不可缺失的有效激励,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更是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课堂评价应尽量少用物质奖励,避免转移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失去探索求知的原动力。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课堂评价的手段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创新多变。

(三)课堂评价要客观及时

课堂评价不应只是简单地判断学生的是与否,而应适时、适当、适量地为学生评价,在评价中为学生把关定向、释疑解难,引领学生走出迷茫,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有的老师总喜欢这样评价:“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学生就不懂。如果我们这样评价:“读得正确、响亮又流利,很好!”这样岂不更知所以然?

当然,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肯定,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一定要或委婉地,或直截了当地指出。其实,批评无禁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遵循一个基本标准:在尊重学生这一主体的独特体验时,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切记文本是语文教学价值观之根本。

(四)课堂评价需共同参与

课堂评价要注重共同参与、多元发展。只要你是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那么你不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价,还会教会学生如何评价。评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方法。课堂上,我教给学生“听、想、评、听”四步评价方法。“听”是指听清楚对方的发言,这是做好评价的前提。“想”是根据别人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组织好评价的语言。“评”就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的“听”是虚心地倾听别人的反馈意见。这样,学生评价的内容就更具体充实,更具有针对性。要使学生评价更有序、更有效,必须让他们在评价中遵循一些原则。课堂评价一定要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根据他人的观点,结合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思考,并选择适当的语言,对别人进行鼓励,或诚恳提出不同的意见。总之,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发挥教师和学生不同评价主体的互动作用,使评价向着人性化、科学化发展,则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课堂评价应将评价主体的外延和内涵作相应的审视,学生也应是评价主体的一部分。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及他人的关注都是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我评价应该是一个内化的教育过程。一学生在对《美丽的小路》中一个片断朗读后,教师引导:“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培养的一种能力。我们要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因为这种能力将伴随孩子终生,这也是体现对学生的终极关怀。

(五)课堂评价要讲究语言

有一句话这样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让我们关注课堂评价,在课堂中,针对动态生成性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情绪、学习方式乃至错误的回答等,巧妙而恰当地进行课堂评价,使学生全身心地学习,使教与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确,语文课本更是师生想象力任意挥洒,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教师评价语言应不拘一格,不能拘于一种形式,而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时时给予学生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

通过几年来的思考与探索,我深谙课堂评价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它就像一面镜子,让学生客观地认识问题,更像一双温暖的手,扶持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N].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350-352.

[3]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08-109.

[4]杨向东.谈课堂评价的地位与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9(09).

[5]侯丽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8).

[6]杨华.让绿色评价走进语文课堂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32).

[7]沈松茂.略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J].考试周刊,2011(9).

[8]黄德梅.浅谈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17).

猜你喜欢
课堂评价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