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贴近生活

2015-09-10 09:01范梅荣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数学问题应用意识

范梅荣

摘 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关键词: 生活素材 数学问题 生活实际 应用意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我努力从两方面进行尝试,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生活。

一、数学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比如我在讲综合与实践活动时,让学生讨论这样一题:最近老师想以贷款的方式购买一套住房,在走访了几个同类小区之后,老师把目光锁定在相同条件下这两个小区。A小区,首付5万元,每月还款1483.8元左右;B小区,零首付,每月还款1985.8万元左右。要求:贷款年限15年。请同学们帮老师拿拿主意,看我究竟该选哪个小区?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同学考虑到交通问题。还有的同学问我手中是否有5万元钱,如果有,你有两种选择方式;如没有,只能选B小区。更是有的同学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因为现在经济发展迅速,货币会贬值一些,你可以贷款时间长些,把钱用在其他方面获利,创造更高的价值,贷款就等于现在花以后的钱,这样更合适。“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观察点不同,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把数学学活,使数学真正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数学问题生活化,认识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生活,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三、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1.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进而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让学生用有关“分数、百分数”的知识说明咱们班男、女学生人数的关系,同学们各抒己见: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在教学如何计算“百分率”后,让学生计算咱们班学生每天的出勤率是多少,计算每次单元测试咱们班的优秀率、及格率分别是多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2.用数学的知识创造现实生活

数学学习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从现实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于现实中,这样就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由于实际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只有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学好数学。例如,许多学生都梦想设计出他们的理想卧室。在高年级学生学习了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后,可以安排如下作业:设计你的卧室。在这个练习中,学生的设计受到尺寸和价格的限制。他们必须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覆盖物、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空调和供热设备等。学生兴趣盎然,他们设计好图纸后,有的去建材市场咨询地板和油漆价格,有的在网站上查找空调的型号、功率、价格……活动的结果令人惊喜,他们已经开始评价布局的合理性、物品的性能价格比、美观与实用的关系等。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从中了解了社会。

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学习的价值”。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数学问题应用意识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