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校本配套练习编制的实践与思考

2015-09-10 09:01严家声陈芳琴
考试周刊 2015年49期
关键词:教育质量减负增效高中生物

严家声 陈芳琴

摘 要: 教学过程中练习巩固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论哪种教辅资料使用时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实践角度看,编制一套有较强针对性的校本练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校高中生物组确定了以“减负增效”为目的,编制符合我校校情的人教版必修1-3的配套练习,今业已成书,并已试用。本文对高中生物试题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编制原则 精编习题 减负增效 教育质量

2011年12月22、23日,在福建省首批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工作研讨会上,我校高中生物组确定以“减负增效”为目的,编制符合我校校情的人教版必修1-3的配套练习,今业已成书,并已试用。现结合编制过程说说如何编制校本配套练习。

一、设计模板,理清思路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要编写配套练习首先要有相对统一、规范的模板,作为编制校本练习的导向和依据。怎样的模板既符合我校学生认知特点,又体现“减负增效”呢?通过教研组老师多次讨论,最终确定编制“基础导学→对点演练→巩固提升→自我诊断”四个板块,依次应对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深入学习、课后巩固学习及练后反馈四个环节。“基础导学”为教材中知识点的概括,主要以填空形式呈现。“对点演练”是针对重难点知识,题量一般3~5题,以选择题为主。“巩固提升”要求每一知识点都有涉及,且应突出重难点知识巩固和提升,题量控制应以知识点多寡及重难点而定,一般不超过20题。“自我诊断”是为分析、归纳错因类型而设计的一个简表。其次,我们还规定所编习题的难度必须适中,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谨慎选择综合性过强的习题。各板块间的练习设置要有梯度、有层次性,应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再次,制定模板时还要规定好细节(如纸张型号、字号、字体、行间距、图表的位置及大小等)及人员分工。总之,对相关问题考虑得越周密,对编题者的导向性越强,这样编题时效性会越高。

二、组建题库,选编练习

制定好模板后,各编题老师即可依据模板开始编写分配给自己章节的练习。如何编写呢?首先,应查阅并解读课标和考纲,列出该章节的知识点,标注重难点,思考每个知识点的题量和题型安排,以及知识点的考向及考能。其次,借助各种途径,如高考资源网、中国生物教学网、金太阳网及手头上的书面资料、错题集等,广泛收集该章节知识的练习组建题库。接着,针对某一知识点在题海中选择出考查该知识点的一系列题目,对该系列题进行分析比对,筛选出符合能力要求的且高质量的题。再根据环节要求,按一定方式(如由简入难、按知识点分布等)把所选题呈现出来。最后,把成套的题打印出来,再安静研读题目,看是否出现超纲、重复、遗落、科学性错误等问题,并加以修改。

如在“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节中,“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这一知识点虽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但它是学生理解蛋白质形成过程及相关计算的基础,又因我校高一下学期开始学习必修1,学生尚未接触有机化学,因此“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这一知识点是学习难点之一。编制练习时应如何突破难点呢?我们在“基础导学”中设置了:①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②说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对点演练”中安排了一题如下练习:下列物质中,哪些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

这两道题分别从元素组成角度和肽链结构角度考查学生对氨基酸的理解,通过变式题则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该知识点,同时相应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将得以强化。

三、交叉审题,收集问题

众人拾柴火焰高。因不同教师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可能不同,还有思维盲区、定势思维等因素存在,虽说是精心编写的练习,但不一定是符合要求的好练习。因此,要做好校本配套练习,还需要其他老师,特别是资深老师进行审题。一份练习至少要有2~3人审核,审题时最好把要审的练习打印出来,坐下静心研读,把审核结果注在题目周边的空白处。审题时究竟要审核哪些内容呢?据我们编制的校本练习而言,至少应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审核。①“基础导学”中知识点的概括是否准确、简洁、明了;是否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核心知识。②“对点训练”是否针对重难点知识编写;是否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③“巩固提升”知识点的考查是否出现遗落和重复;是否突出重难点;题型和题量安排是否合理。④题干叙述是否科学、完整、明确、精炼,易于理解,无歧义;图表是否清晰、准确;问题设置是否符合能力要求。⑤名词术语表述是否与教材一致;是否出现教材中表述不科学、有错误、陈旧或尚未定论的内容;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是否超前。⑥参考答案表述是否简明扼要、科学准确、逻辑清晰;是否具有唯一性。⑦练习难度控制是否适宜;练习检测所属能力划分是否恰当。⑧标点、字体等格式是否规范,排版是否美观。

四、研究探讨,提高质量

通过审核可能发现练习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需要对其增、删、改、换。如何修改或更换?不同老师可能想法不同。因此需要把有疑问的题放在桌面上讨论解决。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每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间对发现问题进行讨论,若有争议则可以借助网络等途径解决。如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一节中有位老师出了如下一道题:图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曲线甲代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

其中曲线乙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究竟是什么存在争议,参考答案是主动运输。但由图可知:曲线乙的前半支物质进入细胞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而后半支则是逆相对含量梯度,若以人教版教材为依据,顺相对含量梯度则是协助扩散,而逆相对含量梯度则为主动运输。一种物质是否存在两种不同运输方式,教材P76的思维拓展给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逆相对含量梯度,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进入血液则是顺相对含量梯度。那么,该题答案是两种运输方式都有吗?2010年第3期的《中学生物教学》吴成军(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文章提及:运输同一物质的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的载体蛋白是有差异的,同一细胞是否同时存在这两种载体?暂时未见到相关报道,则该图科学性值得商榷。

借助团队、网络、专业书籍、杂志的力量,对有疑义的问题进行探究和研讨,不仅使练习质量得以提升,还促进专业成长,良好的专业作用于练习的编写。

五、实践检验,再度打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练习经研究打磨后,即可印刷成册,发放给学生使用,让学生告诉我们是否还要做什么。我们利用“错题本”了解错题分布,分析难度值;利用晚自习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出错原因;利用问卷了解学生的使用感受,收集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的信息,我们删除了形如虚设的“自我诊断”,用“错题本”取而代之,增设学生强烈要求的“重难点解析”,对有疑义的问题再次进行研讨和修正,对难度过大的题进行改造,适当降低难度。

如何编制好校本配套练习呢?我认为上述五个环节是做好它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能否做好它,还与编制团队的专业水平、做事热情、参与程度,以及反馈信息的代表性和准确度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只有提高认识、遵循规律、集各方力量精心打造,才能编制出好练习,实现“减负增效”之功。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福建教育出版社.

[3]张燕,刁祖德.对作业设计有效性思考.

[4]刘艳红.高中生物学教材作业系统的设计.生物学教学,2006(03).

猜你喜欢
教育质量减负增效高中生物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综述
对职业教育发展中“软实力”的思考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