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主题学习”中“主问题”的设计

2015-09-10 07:22杜伟群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文章语文

杜伟群

近几年来国内各地纷纷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实践,然而如何把教材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机地整合却成了许多老师的困惑。许多老师都知道要让语文主题阅读顺利而有效地开展,设计一个触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来统领所要阅读的几篇文章是非常重要的。

“主问题”把握得准确而到位,是教师精细阅读文本、精心思考教学的结果,需要教师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解读能力、足够的教学知识经验和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甚至还需要更多的灵感和创造。设计一个触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来统领所要阅读的几篇文章,更需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做到深入浅出,既能深入教材、思接千载,从大处把握教材,又能跳出教材“一览众山小”,从战略上去思考教学方案。

设计一个好的“主问题”不容易,但只要用心思考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探究与大家交流一下。我认为主题阅读“主问题”的设计一般可从内容情感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入手。

一、内容情感方面

1.从文章的写作内容切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聆听雨的诉说”系列主题阅读设计中,结合课文《雨说》链接了《暴风雨》《雨的四季》《秋天的雨》以及《雨巷》。这几篇内容都跟雨有关,设计“主问题”时立足于文章,要求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圈画出文中描写雨的句子,分析感受雨的特点,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在认真阅读和积极探讨中明白了这些文章尽管都是写“雨”的,却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因为不同季节的雨有着不同的特点;雨也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尽管季节相同但作者在不同的心情下描写的雨也是不一样的;雨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与其他自然现象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景物不同,雨意也会不同……课后还让学生描写一个雨景的小片段,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从文章的写作内容切入,让学生在大量阅读写作素材相同或相似的文章的过程中明白,自然万物带给我们的各种感官享受都可以成为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生活中本来就司空见惯的素材,只要细致观察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展开联想,深入思考,你就能发现其精彩之处。

2.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切入

写人生活的记叙文,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事例突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的。教学时从主人公精神品质切入,层层深入地对课文进行剖析,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在“照亮生命的星辰”系列主题阅读设计中,结合课文《藤野先生》链接了《金岳霖先生》《我的老师——管叶羽》《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这几篇赞美师恩的文章。设计的“主问题”是所阅读的文章中你感受最深的一位老师是谁,请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这些老师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学生在认真阅读文本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些老师有着关爱学生、严谨治学的品质,也有着十分鲜明的人物个性,明白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笔写“我的一位老师”,涌现出不少的优秀作品。

在我们的生活中,多普普通通的人,少轰轰烈烈的英雄,多日常生活小事,少惊天动地的壮举,所以同学们总觉得写自己身边的人很难写出个性,总以为周围的人实在平凡得让人无话可说。其实不然,生活中的凡人琐事就如普通人的挣扎奋斗史,他们的情感生活和精神现象皆可以成为我们作文的亮点,而我们的学生往往忽视了这一丰富的源泉。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要说,世界上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在我们身边有着许多独具个性的人,关键就看我们是否能发现,如何去表现了。

3.从文章的人文思想教育切入

语文教学,在承载起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当努力从每一堂课、每一个文本中读出与人类共通的生命主题。那些散落在文本中的价值主题(高贵、尊严、幸福、谦卑……)富有生命活力和精神内涵,它们既是语言本身,又具有哲学、美学与文化意味;既是交流工具,又是“立人”的载体。它们好比一粒粒饱满的种子,通过润物无声的言语涵泳,播撒在学生的心田,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内化为学生生命的价值取向,成长为最壮丽的生命之树。由此看来,语文教育兼有多种功能,但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情操,涵养人的品格。

在“市井百态”系列主题阅读设计中,结合课文《吆喝》链接阅读《老街》《贩夫风景》《弄堂里的叫卖声》等几篇描写市井小民生存状态的文章。设计的“主问题”是圈画出文中精彩的场景描写,并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小市民怎样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在那种生存状态下的生活态度、人生境界。学生在阅读批注时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古老的行当也随之消失;街市上最精彩的风景是贩夫们做生意时那种欢快、热闹的场景。也能从人物的分析中体会到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应固守内心的一片宁静,要以自己的勤劳、乐观、善良、诚实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人与人之间应互相体谅等人生的道理。课后还让学生走出书本、课堂,利用周末到市场转转,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写一篇观察随笔。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获得全方位的收获。

“品高文自高。”正所谓“感于物”“得于心”“形于文”,当学生真正读懂了文章并从中汲取了精华,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之后,那他的作文必然是文思泉涌,汩汩滔滔,感染力自然也就较强。“阅读激发思想,思想照亮生活。”我们不应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但在语文教育中应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情感的熏陶、思维的提升,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写作手法方面

1.从文章的结构脉络切入

所谓脉络,指的是写作时作者思维发展的线索,在文章中体现为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理清文章脉络,是阅读理解的基础。看一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要看是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并且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思路理不清,就不可能理解文章内容。叶圣陶曾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特别是在指导学生阅读托物言志类的文章时显得尤为重要。

在“一枝一叶总关情”(指导学生阅读咏物抒怀文章的方法)这一主题阅读设计中,选取了《丁香赋》《银杏》《绝唱》这三篇写作思路相类似的文章。设计的“主问题”是这些文章描写了什么事物,所写的事物具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进行圈点批注,能够认识到咏物抒怀这类文章采用的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这类文章,对所咏的“物”,要具体描绘它的形象和内涵;对所抒的“怀”,要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物”与“怀”要和谐统一。该类文章经常采用对比、衬托、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只有把握了文章的整体写作思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对这类文章的畏难情绪消失了,不少同学还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

古人云:“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达尔文也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说明方法指导的重要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带着主问题来阅读,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

2.从文章的表现手法切入

写作技巧是作者为表情达意而采取的有效艺术手段,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等。

在“感受对比写法的魅力”这一系列主题阅读设计中,结合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链接阅读了《都市精灵》《幽径悲剧》《大自然的报复》《悟沙》这几篇同样运用了对比写作手法的文章。设计的“主问题”是画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以及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并做好阅读批注。学生在认真阅读思考中体会到文章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出巨大的落差,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造成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品读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中理解到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课后让学生写的练笔《窗外》选取学生熟悉的窗外景观的变化,让他们学会观察与思考。不少同学的文章流露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令我们熟悉的一些自然风光渐渐消逝,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永远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难题这样的忧患意识。

叶圣陶指出:“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也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吐纳,阅读要有益于写作。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为写作打下基础。叶老的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以运用,长期下去好文章自然水到渠成。

3.从文章的语言特色切入

语言是文章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阅读文章就是学习、感受、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语赏析有利于读者对文章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理解所以语言赏析设计可以从修辞、词语运用、分句子、理解文章等几个方面入手。

在“萱草的柔情”这一系列主题阅读设计中结合课文《我的母亲》链接阅读了《我的母亲》《亲与书》《最深情的哺育》《萱草的柔情》《崇高母性》这几篇歌颂母爱的文章。设计的“主问题是圈画出文章中最让你动情动容的词句,领着家一起品味这类词句中流淌的母爱。学生通过文章中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的描写及一些修饰语的赏析,品味到母爱既有其共性处,也会因人物的个性差异、生活状况差别、育理念的不同等,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表现方式平时学生在写母爱的文章时往往出现作文素材同的现象,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对母亲进行细致观察,对母爱没有进行深入的感受。随后要求生谈谈生活中,你的母亲又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对儿女的爱,并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自己亲与众不同的一面。学生作文中的母亲形象便个个鲜活起来了。

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动人魅力大多隐藏文本的细节里面,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到这些细节才能让他们真正进入文本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总之,文章需要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揣摩才能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思想,从中品味出丰富内涵。语言是心灵的载体,要引导学生在细品领略文章的美感,体味语言艺术的魅力,在赏中培养语感,提高文学修养并最终能够学以致用

所谓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是阅读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我们在进行语文题阅读的“主问题”设计时要立足于《义务教语文课程标准》,去繁就简,注重采用各种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注重知识能力、情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但核心应指向语文学习其“落脚点”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该与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作者简介: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主题学习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文本整合
我的“语文主题学习”探索之旅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课本的有机整合
山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