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现高效语文教学的必需条件

2015-09-10 07:22姚丽群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关爱学生人格魅力语文教学

姚丽群

[摘   要]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的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教师要实现高效语文教学,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人格魅力是先决条件,关爱学生是核心条件,坚持以严治学是基本条件,加强阅读和反思是重要条件。

[关键词] 语文教学;高效课堂;人格魅力;关爱学生;以严治学

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显著特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数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的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部分语文教师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教学习惯仍然没有改变,低效课、无效课还比比皆是。而要实现高效教学,教师也同样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

一、人格魅力是先决条件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人。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有几年教龄的教师都知道,一个学生对一个教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这名学生对这位教师所教学科的情绪。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就会喜欢听他的课,喜欢他教的这一科,相应地,这一科的学习成绩就好,反之则不然。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相当重要的。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语文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语文教师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其他科目教师,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位文化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圣贤书、名人言,似乎语文教师都得知晓。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使自己首先变成一位文化人。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就要积极地自我塑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功底厚实的文化人。

学生最喜欢听故事、听历史,而这也是语文教师最能表现自我、发挥魅力的关键时刻。例如讲到《三国演义——杨修之死》这篇课文,里面提到了曹操,但只讲到了曹操生性多疑的特点。因此,学生对曹操的形象大加批判、贬斥。可是,当教师拓展了《三国志》中的曹操的高大形象,讲到曹操的乐府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中所体现的豪气干云、才情无比后,学生们对曹操的认识大为改观,瞬间就把曹操当成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在教师讲故事同时,学生也对教师的博学多识崇拜敬佩,此刻教师就是他们眼中的文化人。

2.教师应该是一位高修养的君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的“传道”,更多的应当是指培养一个人的精神修养、性格品质等,这也是当下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所在。《论语》中写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情操,才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典范。当然,对于一些内在的修养,必须在日积月累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于外显的一些品质,如言语文明、勤劳担当、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品质,都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学习养成。

二、关爱学生是核心条件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论教何种科目,关心爱护学生是最核心的职业道德标准。关爱学生的方式有多种,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小故事讲大道理,如此“托物寓意”式的说教方式则最适合语文教师了。语文教师是天生的说教家,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是最能使人刻骨铭心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关爱学生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而实际上教师很难做到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因为有的学生似乎永远没有出息,有的学生的智商似乎真的偏低,有的学生似乎永远品质恶劣。面对这些学生,教师要保持自己的耐心和信心,要对他们进行循循善诱,而不是对他们采取各种惩罚手段或者讽刺、挖苦他们。

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首先要公平公正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绝不能戴有色眼镜看学生,更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成绩差的学生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脾气不好的学生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习惯不好的学生需要教师循循善诱,成绩好而骄傲的学生也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处于成长发展阶段,都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其次要学会宽容,教师必须常含包容之心去对待学生,要以宽容的胸怀来感化学生。

三、坚持以严治学是基本条件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这是古人很有名的带兵名言。正如孙子所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教师在课堂上正担任着统帅的角色,一堂课能不能完满,主要在于一个教师的领导能力。而每个班级总会有个别捣蛋的孩子喜欢违反课堂纪律,影响课堂。针对此种情况,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当机立断,该“制裁就制裁”。课堂属于所有学生,教师不能因为隐忍某个学生的放肆而耽误所有孩子的学习。教师应该正确处理课堂的突发事件,坚持严而有格,严而有度。

在教学中要严厉,在课外亦是如此。例如中考前夕,有个别孩子在压力下出现了厌学的情绪,如上网、抽烟、打电玩、逃课等各种逃避、减压的不良行为频频出现,对考前冲刺良好的学习氛围带来了不良影响。中考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对每个学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教师是坚决不能容许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不良因素存在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帮助产生不良影响的学生解决困难。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那些不良学生进行管控,通过学校、班级、家庭三方合力,规劝甚至惩罚学生。必要时,可以建议家长将学生带回家休息调整状态。

四、加强阅读和反思是重要条件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它担任着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历史使命。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个文化人,不仅要学习继承传统文化,更肩负着发扬传播文化的重要责任。而要完成这样的使命,教师就需要不断学习。

阅读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既要多读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专业书籍,工作之余也要喜欢阅读,要博览众家,“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气质不光在阅读量的广博上,在阅读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反思,要积极思考阅读内容,产生自己的体会,“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要通过阅读和反思来内化所读书籍知识,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教师加强阅读和反思不光是要提高自己,也可以在课堂上向孩子们推荐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作品,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阅读和反思产生影响。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设一个图书角,收藏各式各样的书籍,有名家散文,有小说,有现代诗歌、唐诗、宋词、科幻作品等等。可以让孩子们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是自习课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读本进行阅读。另外,教师每周都可以利用一节课进行课外阅读辅导,引导学生从作品内容、写作方法、情感体验等方面对作品进行鉴赏,在课堂上培养孩子们鉴赏作品的能力,之后可以要求孩子们针对作品写反思。

责任编辑 范宏芳

猜你喜欢
关爱学生人格魅力语文教学
博爱是班主任工作的重心
浅析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情感管理
彰显“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素养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爱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