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9-10 07:22王翠林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王翠林

[摘   要] 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要素,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育。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采取朗读教学来培养学生情感。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深入感受文章中所包含的作者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来获得情感体验。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学习中去。

[关键词] 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情感教育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育。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要素,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达人、以情育人。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材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触发学生情感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他们对很多事物都拥有较强的新鲜感。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个性特点来实施情感教育,多媒体教学就是一项重要手段。教师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多媒体教学,将教材中的文字与图片通过添加色彩、声音及视频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带入到色彩缤纷的文学殿堂,让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文章中所描绘到的场景,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增加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采取朗读教学来培养学生情感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情感认知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增加自身的语文语感,强化对文章的理解。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引导学生充分将情感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去。教师进行朗读教学不是泛读,而是要进行精读。从教材中挑选出几篇代表性强、学生容易理解、能够有效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文章来进行朗读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后,还要让学生进行自主朗读,进而加深他们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与领悟。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还可以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并能够逐渐将学生引入到教师所营造的气氛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

三、应用蕴含情感的教学语言来激发情感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动体现,也是将教师情感有效传递给学生的重要方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去体验文章中所蕴含的的深厚情感。如教师在讲授课文《生命 生命》时,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带有炽热情感的词语,如“震惊”“跃动”“挣扎”“强烈”等等。让学生通过联系文章内容来深入感受这些词语中所包含的作者情感,让学生体会到飞蛾对生存的渴望与它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进而培养他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来获得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与角色转换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居于主导地位,一堂课中也只是教师单纯地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做笔记。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开展情感教育,还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要想强化情感教育的实际效果,教师就需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换位思考、学生与文章主人公的角色转换来构建学生主动接受情感教育的良性发展机制,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情感教育中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情感认知态度、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目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于激发学生头脑中的情感认知系统,让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经历。

例如,学生在学习《一定要争气》这篇课文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向生物学家童第周先生学习他锲而不舍、不怕艰难困苦的学习精神。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与角色转换,让学生想想如果自身处于童第周那种情况之下会怎么做。通过自身的行为选择来与童第周相对比,进而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认知特点、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地思考,还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看法与同学分享,通过与同学、教师的情感交流来加深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角色之间的转换来增加学生的情感历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语文思维方式。

五、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保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保障。小学生的求知欲强,情感丰富,对学习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兴趣较为广泛。他们非常希望能够在教师与家长面前展现自身的优点并得到他们的认可,渴望得到教师与家长的鼓励与表扬,希望能够得到同学的支持。目前的小学生由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内心比较孤独,渴望有很多同学能够跟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因此,语文教师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开展因材施教的情感教育,要在情感教育时多关爱学生,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逐渐将教师当成是一个可以倾诉的好朋友。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支持,尽量少批评与否定,为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但目前的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还不够完善,因此内心较为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自尊心强。这些因素会导致他们逐渐陷入孤僻,不愿与人沟通,而且不能接受批评与挫折。基于这种现实情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开展情感教育,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进而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信任老师、爱戴老师,能够主动与教师分享内心的情感,可以主动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

六、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开展情感实践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情感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检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开展情感实践教育,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通过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来评价情感教育的实际成效。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教育专家或模范人物来学校开展情感教育讲座,通过专家与模范人物的实践经历来打动学生,进而让学生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造活力的重要方式。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或是学校,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去观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验社会,让学生走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秀美,领悟生活的真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艺术馆或博物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参观学习中去。

总而言之,情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感知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情感教育充分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能够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对于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并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情感教育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 敖小英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