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假设,落实言语实践

2015-09-10 07:22孙曼曼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12期
关键词:言语实践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孙曼曼

[摘 要]假设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假设,可以有效地发挥假设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平淡为神奇的多种功能,进而达到促进词语内化,感受人物特点,领悟写作技巧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假设 言语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68

假设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方法,如能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则可以有效拉近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实践的距离,有效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的言语实践趋向于更加真实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

一、巧借假设,促进词语内化

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学生认知经验不足,在理解词语上往往望文生义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对词语的理解浮于表面。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假设,带领学生走进语言情境中,促进词语内化,从而使学生在内化的过程中获得对词语的丰富感知。

《庐山的云雾》教学片断。

师:说说你对“瞬息万变”这个词语的理解?

生1:“瞬息万变”就是变化非常快,可以说是在呼吸之间就会有许多变化。

师:那么,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瞬息万变”这个词语来形容呢?

生2:天气。

师:天气可以吗?

生3:我觉得不合适,因为天气变化只有风雨雷电等,体现不出万变。

生4:我觉得人的心情可以瞬息万变,在呼吸之间就会发生许多变化。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在“瞬息万变”一词的理解上,教师没有采取下定义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而是巧借假设,把学生带入了对“瞬息万变”用词范围的描述上,在这样的假设情境中,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词语的内化。

二、巧借假设,感受人物特点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歌颂人物形象的作品。要想使学生获得对人物深刻的感悟、体会,获得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方法,教师就可以巧妙地借助假设,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从而获得对人物客观的感受评价,了解人物特点,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军神》教学片断。

师:眼睛对我们来说是最敏感、最脆弱的部位,在眼睛上动手术,请大家想想会是一种什么状况?

生1:疼得难以忍受。

师: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样?

生2:我会让医生想尽一切办法为我减轻痛苦。麻醉是必须的。

师:那么,刘伯承在手术前是什么态度?

生3:不让打麻醉药,独个承受手术痛苦。

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4:为了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自己的伤势、痛苦都不算什么。他是一个伟大的军人。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主要运用了假设法,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刘伯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学

猜你喜欢
言语实践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探寻思维训练的最佳路径
立足言语实践,培养语感能力
始于精心行于精致成于精彩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言语实践:语用视野下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