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90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有效途径

2015-12-07 20:03杨晓杰任仲佳宋文娟孙烨忱李宗徽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育学生

杨晓杰+任仲佳+宋文娟+孙烨忱+李宗徽

摘要:高校“90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是当前国内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结合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性,通过研究高校“90后”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呈现出的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依据当前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探索高校“90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改进和加强“90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90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5-0077-02

我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各民族间的团结与和谐、多元民族文化的理解与交融,不仅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社会资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大厦的基石[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于民族工作极为重视。大学作为未来社会精英、国家栋梁的摇篮,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将是未来我国民族工作干部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分析新时期“90后”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特点和现状,加强和改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索符合时代需求、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特点以及更加具有实效性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途径,对于我国的民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90后”少数民族学生特点

“90后”大学生独立自信,自我意识、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思想上独立开放,很少对某种价值观直接认同,而喜欢通过思考、争论和碰撞后再接受。因此,“90后”大学生思维方式开阔[2]。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化,近年来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人数不断上升。而“90后”少数民族学生作为“90后”群体中的一分子,除了具有共同的特点外,也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在学习、生活、发展、就业等各方面产生了新的、独特的群体特点。

1.学习主动意识增强,但学习方法需要调整,学业成绩有待提高。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方面能克服困难,学习目标明确。“90后”少数民族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增强,但少数民族学生与内地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存在差距,原有的学习方法不适用于新的学习任务,学业成绩仍有待提高。

2.经济自助意识增强,但经济困难程度较重,仍需经济资助。少数民族学生往往需要学校提供各类资助,从而顺利完成学业。以往“80后”少数民族学生大多依靠学校给予困难补助,“90后”少数民族学生更倾向于主动去寻求解决生活困难的方法和途径,会主动咨询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也会主动向学校勤工助学管理部门或辅导员询问勤工俭学机会。

3.职业发展意愿强烈,但就业观念需针对性指导。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较少选择深造,在校期间更早地关心毕业就业问题,寻求实习、求职机会方面相对更加积极,渴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希望了解更多相关的政策。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总体仍以传统就业渠道为主,且返乡就业、不对口就业比例高。同时,创业意愿的增强是近两年出现的“90后”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新气象,超过60%参与座谈的“90后”少数民族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尝试创业。

4.文艺体育才能突出,但综合能力提升不够。“90后”少数民族学生喜爱大学生活,也对各类活动非常有兴趣,尤其在学生社团、文艺活动和体育赛场上,经常活跃着少数民族学生的身影,与来自其他地区的同学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对于能够提升个人能力素质的学生组织和活动,少数民族学生也十分希望参与,但往往存在较多顾虑。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度不高,大多数学生表示并不了解相关政策。

二、高校“90后”少数民族学生现状分析

针对“90后”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特点产生的原因,课题组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以及访谈等形式,全面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90后”少数民族学生的群体特点,掌握其真实想法和实际需求,客观分析了“90后”少数民族学生的现状。相对于内地学生来说,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其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十分刻苦,经常向老师请教,向内地学生学习,但仍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虽然“90后”少数民族学生开始主动寻求解决生活困难的方法,但实际上经济上的困难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待帮助。一是学习成绩的要求限制了一部分学生不能享受助学金的资助;二是现有的勤工助学岗位相对偏少,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勤工助学岗位则更少。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对助学金及助学岗位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缺少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分类助学模式,也很难找到适合的助学岗位。另外,当前的资助体系更多关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帮助,缺少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早地思考毕业后的去向。除教学培养计划中的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外,少数民族学生希望增加求职体验,进而能够获得一份与专业相关又切合自身特点的工作。少数民族学生朴实、勤劳、能吃苦,但在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不具优势。此外,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缺少全面的认识、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不足等,都成为影响少数民族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少数民族学生多才多艺,在学校的文体活动中比较活跃。但在其他活动如社会实践、社团工作等,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少数民族学生在对待能够提高自身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时也缺乏主观能动性,参与度较低。

三、高校“90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对策与建议

针对“90后”少数民族学生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对于提升高校“90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endprint

1.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加强学风建设。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和老师应帮助其理性地审视自身的优缺点,自觉能动地培养大学学习习惯,完善改进学习方法,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利用校园里的各项资源分步实现目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应在学业上给予少数民族学生一定的帮助。一方面,可以增加少数民族学生的答疑时间,切实解决其在听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应鼓励内地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学习互助,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解决知识难点等。学校在少数民族学生的学风建设上也要严格把关,做到奖惩分明,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

2.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实际需要开展助学育人工作,着重提升能力。学校可考虑设立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特点的助学金,如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进步助学金等,通过自我纵向比较,对学习路上的每一点进步都表示鼓励和肯定。将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社会活动等情况纳入助学金考核范围,以此鼓励其更好地融入集体。同时,适当增加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数量,尤其是在超市、食堂、图书馆、书报亭等窗口部门,使其不仅获得经济上的补助,更能得到精神上的收获。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工作应结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着重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和自强自立的能力,并鼓励受助学生积极回馈社会。

3.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新特点进行职业发展教育,提升就业服务质量。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择业观以及就业观引导,及时了解民族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需求、就业困难等,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学校可以将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求职的招聘信息、国家政策、市场发展等信息通过各院系服务到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创业意愿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少数民族学生创业指导和帮扶。同时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单位的合作和联系,拓展跟踪机制与反馈机制渠道。

4.搭建实践与锻炼平台,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组织各类学生活动时要注重人文关怀和思想教育,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学院、班级老师和同学的认同感。鼓励优秀学生骨干与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一对一交流,帮助其融入集体、开拓交际范围、重视和参与各类学生活动,提升集体意识和爱校意识。此外,搭建社会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交流平台,通过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广泛地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和锻炼实践能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高校“90后”少数民族学生相较于以往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表现出新特点和新变化,结合当今高校、教师以及学生等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升高校“90后”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必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使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成长为我国民族事业以及其他各项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华敏,李家富.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10):93-94.

[2]李焱.“90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4):82.endprint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学生写话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