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5-12-21 21:50葛花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初中语文

葛花

【摘要】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上产生了一些误区,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与新课改不相适应的教学现象,如泛语文、非语文,甚至低效化、形式化等,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显现。但随着大家对新课改的不断理解和领会,普遍认识到对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探究才是教改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不仅要能够具有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还应该能够形成良好的语感,并注重积累,而且要多种阅读方法灵活运用。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渠道,与课堂教学的效果环环相扣。因此,加强现代文阅读有效性的探究势在必行。

一、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增强实效

语文课堂上现代文的教学应该教学目标明确,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上重点不是怎么提问题,关键是确定明确实在,简明扼要,易于把握和实现的教学目标,不要太笼统虚化,更不要过于复杂。这样教师在教学时就会很容易确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教学。在教学目标制定时,应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确定,不可以主观臆断,使得目标难以达成,学生更会轻重不分。教学时要能够依据课文的具体要求把握重点教学内容,把非语文、泛语文的内容,甚至不是重点要讲述的语文内容踢出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的教学不再拖泥带水,从而变得重点突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为例,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可以把体会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作为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语言的揣摩上,学生也能够从朗读语感上获得铿锵有力的感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当然,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变化,给教学目标预留一个空间,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二、突出教材语文价值,还原本真

语文教学的范围很广,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让学生获得多种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但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突出教材的语文价值,教学过程中还是应该重点对学生的语言感受、表达以及思维能力进行重点训练。对于文本中隐含的具有其他教育价值的相关内容,不应该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要还原本真,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社会课或者品德教育课。比如对于课文中涉及的具有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价值、品德教育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就应该一带而过,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讨论,还原真正的语文课堂真面目。教材上有很多这样的篇目,稍不注意就容易把教学的重点偏移,完不成教学目标,学生也就把握不住教学的重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比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内容涉及环境保护,但教学时教师要适时调控好学生的思维,控制在语言的感受以及表达能力方面。再如《奇妙的克隆》可以在导入时简洁地以克隆的发展史引入课题,切不可长篇累牍的叙述,偏离教学目标,要最大限度地突出和优化语文性特征。

三、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思想

前面讲述语文课堂要突出语文教材的语文价值,还原本真,但并不是说语文课堂只是学习语文基础知识那么简单。因此,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增强学生传统文化意识,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影响并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化观,培养学生深度的思维。这样的文本在教材中并不少见,可以在教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受到各种文化知识的影响,是让学生接受祖国文化精神,吸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平台。初中学生在学习现代文的阅读中,技巧不是第一要素,如果能够受到各种文化精神的影响,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能够把握文章的文化主旨,学生的知识素养及思想意识必定会获得提升,既学到了语文基础知识,又受到了文化精神的熏陶,既高分又高能,实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目标。例如:在教学《端午日》一文时,语文知识的教学是必需的,但文中关于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应该被作为教学的重点,不容忽视。可以在阅读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对祖国传统节日有所了解,扩大知识面。

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开拓创新

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进步,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步地发生着改变。在传统阅读教学中,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把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入自己教学设计的框框内,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依着老师的思路而展开,无思考余地,扩散思维更是无从谈起。结果是尽管教师苦口婆心,唇干舌燥,学生还是没有多大的收获。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往往在阅读教学中考虑自己如何“教”,没有考虑学生如何“学”,用教师的思维替代学生的思维。现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经从如何教的思维向如何学的概念进行更多的转变,注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以作品为载体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与对话,实现心灵之间的交流。课堂的主线是学生的阅读和联想,质疑和讨论,收获和感悟,而另一条次要的线索只是教师的引导交流和归纳。这种教学过程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阅读心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情感体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把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引向深入。

总之,提高初中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有效性,必须要有明晰的教学目标,在体现语文教材价值,还原语文本真的前提下,还应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更应走在教改的前沿,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方面不断探讨。

参考文献

[1]董丽娟.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手段分析[J].快乐阅读,2013(12).

[2]朱宝存.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2011(11).

[3]唐卫珠.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探索[J].现代阅读,2011(16).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现代文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现代文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