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一把双刃剑

2015-12-21 21:50杜淑玲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双刃剑课堂构建网络教学

杜淑玲

【摘要】教学与网络结合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网络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文章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为例,阐释了网络课堂构建的益处和弊端,以期提醒语文教师灵活看待处理网络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教学;课堂构建;双刃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以来,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变化,我们能把所有视听盛宴都集中到这里。现在的课堂不仅应用投影仪以及电子白板技术,还应用具有实效性的网络教学,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自主性加强,合作与共享成为可能,学习效果更好。但凡事都有利弊,我们在感受它的便捷和高效的同时,还要理智地认识到它的弊端,从而在教学中能尽量避免,实现网络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网络课堂构建的益处

(一)方式新颖,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课堂由于运用了人机对话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原来的一人一桌的反差较大,所以学生面对着新鲜事物非常兴奋,网络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论从查找资料,还是完成预习与课堂作业、质疑、展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

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课前预习、查找司马迁的文学常识材料、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写作背景等都可以在网络中动手查到,学生的学习不再像以前,教师投影大家了解一下而提不起精神,因为自己亲自动手而兴致勃勃,他们进行各项活动时是充满热情、满怀信心的。

(二)信息量大,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网络课堂由于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仅依靠手里的课本和资料,他们还可以从网络上搜寻、查找,然后整理加以合理运用。不但如此,学生手中搜查的资料不光自己个人应用,还可以和同组成员甚至是全班同学共享资料,这样一来,信息量大大超越了传统教学。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了解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间接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很多学生在网络上找到司马迁的有关信息,了解到司马迁的父亲及临终嘱托,司马迁为李陵的仗义执言遭受宫刑受到亲人的疏远及不解,精神备受煎熬;为写史十几年如一日耗尽心血……大量的信息使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阅读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操作性强,便于教师掌握学情

网络课堂依托微机,语文课堂由原来的只有教师展示教学设计,现在更加开放,学生随时可以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大家。有什么建议,随时可以修改,从而把问题处理完善。这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传统的课堂学生没有多少操作的机会。而如今实现了人机对话,课堂上操作随时都可以,学生在学习时更加自主,参与合作的面也更广了。

(四)素材丰富,提高了作文能力

由于学生搜寻的信息量很大,他们利用网络了解的东西也多,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阅读量,无形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后,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到了很多关于司马迁的资料,像司马迁不顾自己遭受侮辱,完成《史记》这件事;不顾个人安危,舍身为别人仗义执言,遭受宫刑也不后悔;写史忠实于真实,敢说真话,是后世史官的楷模……这些素材让学生深受感动,学生在以后作文中就用到其中搜集到的一些素材,让人感到非常欣慰。看来网络教学搜索的信息给学生积累素材带来很大的好处。

二、网络课堂构建的弊端

网络课堂上学生不再是仅依靠文本和资料来学习的,在其表现益处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一)学习不容易专心,心思不在文本上

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我们最怕的就是学生容易分心,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弱,对网络游戏的瘾相对来说很大,学生如果不能在课堂上控制自己的欲望,很难说他们会把心思放在文本的探究学习上,这样的网络课堂无疑是非常可怕的,它在学习上不仅起不到正面的作用,还会反过来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大部分学生学习还算专心,但少部分学生在找寻信息时被网络上的其他信息所吸引,很容易走神;课堂上教师随时都要分心监督、管理学生,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学习不能够静心,缺乏深刻地思考

学生依托电脑,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这让小学生认为电脑无所不能,这样学生对于讨论、探究的问题就不再深入思考,总想在网络上找到答案。这样一来,小学生就不会静下心来思考,或沉潜到文本中探究。

长此以往,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就会下降,对文本缺乏深刻地挖掘,容易让思考变得越来越肤浅无力,这对正在发展的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是个灾难。

(三)学习远离文本,脱离语文的本真

由于网络学习始终保持着人机对话,容易造成学生对电脑的依赖性很大,他们认为网络是万能的,只要需要都可以从中得到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把希望建立在网络的无所不能上。久而久之,语文学习就会逐渐远离文本,从而脱离了最本真的学习方式,失去了本真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没有了语文的味道。

如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学生在探究问题“司马迁为何著书?发愤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怎样看待司马迁写《史记》”等问题时,不能把自己的全部心思用在学习上,总是想结束任务 继续下面的环节,学生感兴趣的是电脑、网络,而不是语文的魅力。语文课堂重在品味语言,感受情感美、结构美和语言美等,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阅读能力,而学生却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能沉潜下去,这不能不说是网络课堂的悲哀。

语文网络课堂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学习方式上更灵活、方便,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眼界,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但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学生的走神、浮躁,提高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这把“剑”还会“伤”了自己。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双刃剑课堂构建网络教学
“行高人非”还是“见贤思齐”?职场上行比较对员工行为的双刃剑效应*
工作狂领导对团队绩效的双刃剑作用机制*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环节设置小议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浅谈阳光语文课堂的构建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试论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