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心得

2016-03-04 20:3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体罚班风品德

多 吉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中学 西藏日喀则 857000)

如何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心得

多 吉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中学 西藏日喀则 857000)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做一些探讨。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良好班风,矫正学生不良品德

有句话说的好:“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教师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同时教师要会展示自我,并且树立威望,孩子做好事时会渴望得到你的肯定,孩子犯错误时会怕你的批评。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与你产生共鸣,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崇拜你,敬重你,甚至把你作为心中的偶像,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我们的工作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质疑的。学生因为“亲其道”,进而“信其师”,作为教师,就要有意识到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这种关系,教师才有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才能针对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才能取得不良品德转化工作的最终胜利。因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进行不良品德预防和矫正工作的前提。在日常常工作中,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一个优秀的班级体,必然要有良好的班风,只有具备良好的班风,才能提倡和支持正义,批评和抵制非正义,使班集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正确的标准。心理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情况模糊不清,缺乏明确判断标准时,人往往产生一种从众行为。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自豪的集体能够做到的一切。”因而,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他的教育力量是任何个人所代替不了的,他是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坚实基础。

二、培养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品德不良学生,大多有严重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反正不行,前途无望,缺乏自信心,因而自暴自弃,放任自流。但在其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别人能给其表现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有的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自傲感,目空一切,其实,自傲的人自卑感最强,他们只是想以自傲的外表掩盖自己内心的怯懦而已。自卑感和自傲感都不利于学生处理好本人与他人的关系,是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

自尊心是个体要求得到他人、集体尊重的情感,它的功能在于使学生珍视自己在集体或社会中的地位,保持自己在他人之中的声誉,并在心理上获得自我角色的认同和满足感。因而,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要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首先要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和自傲感。遵循“己所不欲,勿失于人。”的原则,学会尊重他人,使学生知道,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其次,因为人类有一个最基本的社会性要求,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归属于一定的集体。所以,教育者还要设法将品德不良的学生置于集体生活之中,为他们提供创建集体荣誉的条件和机会,引导他们为集体争光,维护集体的尊严,以帮助他们形成集体荣誉感,逐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要做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的有心人,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

现在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的直接动力,那么个性则是孕育和形成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和心理依据,其最重要的是品德培养。对那些以我为主,心胸偏狭,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的个性突出的学生,要讲究批评的方式,通过谈心、讨论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逐步纠正其品德方面的缺陷,发展他健康的个性。让他们明白高尚的情操应在小事中培养。在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事,并不是都能引人入胜的。你如果对一件有长远意义的事缺乏兴趣,千万不要消极回避,而应该强迫自己积极地去做这件事,因为它恰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好机会,在这些小的机会中能逐步培养高尚的情操。作为一个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待人宽容,关爱学生,严于律己,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的学生,正处在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时时刻刻接受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教师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功,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的层面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一个会做工作的教师,会调动千军万马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会搞好与学生的合作,千万不能与学生斤斤计较,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与学生冲突时,要冷静,要换位思考。换位是一个心理学命题向哲学命题的挑战。在生活中,我们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不会给自己、学生都难堪。这样的老师就会被视为一个善解人意的教师。这样的老师就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 伸出友谊之手,而不是视别人的痛痒而不顾。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需要,它还是一个很高层次的需要,是在人的生存、生理等需要满足之后产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会产生巨大的逆反心理,与你抗衡。你失去了学生的信赖,就失去了教育成功的良机。

四、教师尊重学生人格,杜绝体罚,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教育的成功就是让学生具有高尚、诚实、聪明、勤奋、自尊和自豪而不骄傲的人品。有时候过分溺爱和体罚具有相同的消极面,不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错误的。溺爱把人惯坏,体罚是对学生的一种摧残,尤其在人人平等和人权共享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法制逐步完成的新时期,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既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杜绝体罚,应该大力鼓励他们自尊、自爱和自强,培养其自主意识,促进其自主学习,实现其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心态、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

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教育的对象又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所以我们的言行举止,思想修养,待人处事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许多的问题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我们当教师的要学会思考,善于合作,捧着真心,充满爱心为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而全身心地工作。

猜你喜欢
体罚班风品德
爱心·言行·思想·制度·班风——班主任工作“五部曲”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班风:班级教育的场域
难忘的体罚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浅谈家风与班风的良性互动关系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福建省教练员对未成年运动员体罚现象研究
全球第25个儿童权利日:何时告别暴力和体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