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的策略

2016-03-04 20:34曾国敏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效果教师

曾国敏

(四川省乐至县通旅镇中心小学 四川乐至 641500)

浅析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的策略

曾国敏

(四川省乐至县通旅镇中心小学 四川乐至 641500)

开展《品德与社会》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尤为重要。

小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效果 策略

随着现在教育体制的大力改革,我国学校的教育模式不断更新。新课改要求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为现代的教学模式,让素质教育得到强有力的开展,促进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素质教育中品德的教育是位居首位,显而易见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就针对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可行性的建议或措施。[1]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这则条例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议,可见我国现在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重视。因此,我国各地方政府为了贯彻以及落实这一条例,将《品德与社会》全面落实于各个小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

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现如今教育部门早已颁发了新课改政策,现在的教学教材都进行了改革。但是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还没有从传统中剥离出来,总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在教学时还是应用应试教育体制那一套方案,使得教学死板硬套,缺乏了灵活性,让学生们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的学习知识,进而降低了教学效果。[2]

2.对《品德与社会》认识不够

很多教师还没有从应试教育体制中抽离出来,一贯的认为《品德与社会》没有进入考试科目的行列就显得不重要,甚至认为这门学科没有必要开展,于是在教学中就没有设定出硬性任务,导致学生们对于《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不感兴趣、积极性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了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与发展。

3.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热情

老套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在小学生对于学习的要求,加上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的极度不重视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使得教学氛围枯燥无味,没有活力,从而导致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3]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1.对《品德与社会》加大重视程度

要想提高《品德与社会》的重视程度,首先政府方面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各省各市以及各镇的政府多多的组织一些与品德教育相关的宣传活动,同时制定一些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及监管学校,进而使得学校对学生们《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引起高度重视。然后,还要让学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让所谓的语文、数学、英语这三个主课学科的教师们不要去占用《品德与社会》课,让教师们意识到《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性并重视起来,创新健全教学方式,从而营造一个科学的、良好的、合理的品德教学环境供学生们学习。最后,利用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们自身的重视程度。学习交流的常用方式就是讨论,例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民主生活》第一课《我们的班队干部选举》中就要运用到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讨论来了解怎样的人可以当选为班队干部,讨论为什么推荐他来当班队干部或是推举他的理由是什么等,这样不仅使学生们对品德与社会课的认知度得到大大的提升,更是让学生们高度的重视了品德与社会课。讨论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品德与社会课可以使学生们的道德素质得到培养以及提升,进而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品德与社会课还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做基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样就能让学生们对社会、生活了解的更加透彻。

2.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突出教育特点

小学阶段的孩子缺乏理性科学的认知,那么教师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的只讲解教材内容上的知识,因为这样会让学生们觉得品德与社会课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不愿去学习理解和接受知识。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学生们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情况来进行教学。由于我国各个地方各个年级的不同,所以其教学特点也不一样。在农村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们就要教育学生们要热爱劳动,热爱家乡,考取好的大学或是以后取得一些成就时,一定要记得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回报亲人父母等。比如,教师在讲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中的第一课《我的劳动感受》时,教师们就可以利用类比法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们讲讲劳动的感受,谈谈劳动的意义所在,从而使得学生们热爱劳动。还有在城市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们要教育学生们要端正心态,乐于助人,不要有瞧不起乡下人的心态,要有一颗充满爱的心。

3.开拓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要想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还应开拓训练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比如,教师们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在植树节这一天,教师们组织起大家去种植树苗。还可开展一些课外阅读,像劳动模范书刊、国家大事书刊等具有品德品质的书集来培养学生,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进而为学生知识的不足做补充。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品德与社会》这一门学科的分量是越来越重,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养和促进其健康成长,为社会未来和谐健康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与促进全面发展。

[1]魏晓艳.试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的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5,(8):62-62.

[2]刘晶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J].未来英才,2015,(20):110.

[3]赵玉栓.巧用策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J].学园,2015,(7):87-87.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效果教师
最美教师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