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辨体现于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

2016-03-15 06:42刘建伟
关键词:思辨教学环节大学英语

刘建伟

(黑龙江工程学院 外语系,哈尔滨 150050)



将思辨体现于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

刘建伟

(黑龙江工程学院 外语系,哈尔滨 150050)

摘要: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同时也应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的养成要依靠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最终将体现于课堂教学环节中。因此,教学环节本身必须是思辨的,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以思辨方法来培养思辨的能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促进其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辨 ;教学环节

思辨能力发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界,对于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一问题非常重视。普遍认为语言教学不宜拘泥于语言本身,而忽略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特别是语言对于思维发展的激发和推动作用。通过调整教学理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固然重要,可是在语言学习环境未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条件下,教师如果能将思辨方法应用于各具体教学环节中,必然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思辨与语言

我国古代的《中庸》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命题,讲的是治学求进的道理。意思是: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亦开启了西方注重思辨能力的先河。这些思想都体现了思辨(CriticalThinking)对于认识事物本质的重要意义。关于思辨的含义,广为接受的论述为: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最终做出判断。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1]。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思辨能力体现于两个维度即认知和情感,它依赖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并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文化背景等。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而且也是正常人进行思维的工具。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因素,但概念是由词来表示的,例如桌子的概念就是用词“桌子”来表示的。桌子一词单独以符号的形式存在,标志了所有各式各样的同类物件,具有概括性。词的这些特性使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成为可能。人在思考时,言语的发音器官的活动受到抑制,起作用的是一种不出声的言语即内部言语,思维是借助于内部言语来进行的。巴甫洛夫学说区分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将思维看作是以词为信号刺激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J·B·华生将思维与言语完全等同起来。

二、适用思辨指导大学英语教学

目前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界,对于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一问题非常重视,普遍认为语言教学亦不宜拘泥于语言本身,而忽略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特别是语言对于思维发展的激发和推动作用。相关论述很多,其主要主张为,以教学材料为载体和依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包括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如通过翻转课堂或任务教学法等得以实现,将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语言学习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本应是一个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过程。通过调整教学理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固然重要,可是在语言学习环境未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条件下,教师如果能将思辨方法应用于各具体教学环境中,必然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教学理念如何先进如何具有前瞻性,对于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最终还是要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具体而言,即每一堂英语课。将思辨融入到每一个微教学环节,才能真正体现出思辨的价值,才能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切实意义。

三、试将思辨融入教学环节

将思辨体现于课前互动环节。一堂优秀的大学英语课,往往是以精彩的课前互动开始的。任何一名优秀英语教师,都不该在进入教室后便直入教材主题,机械讲授。课前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而结合即将讲授内容的课前互动既能够沟通师生感情,又可使学生尽快投入学习之中。以话题讨论(Topic Discussion)和新闻报道(News Report)形式为例, 如果欲讲授内容为A Good Heart to Learn On,教师在课前即可布置一个以亲情为主的话题如Love Between Family Members。如前所言,思辨能力体现于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在情感维度里,学生会引申出很多类似范例,对其给予评价,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对于情感的认识自然会得到升华。如果课程相关话题是关于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 Protecton),即可引导学生做如下尝试:深入分析环境问题的现状如何(what),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why or causes),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有哪些(how),进而还可以让学生去评价这些措施的预期效果如何(effects包括side-effects)。这是一个很常规的问题,是就一个问题做出对应方案的常规程序,可这一程序本身既是逻辑,也是思辨过程。列举原因和措施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全面看待问题能力的过程,对现象、措施和结果的判定也是体现因果关系(cause and effect)的推导过程。学生做News Report时,所选新闻材料往往包含一些事实和评论,而评论本身往往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这就要提醒学生对事实及评论的客观性进行鉴别。这些都是以思辨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将思辨体现于课中讲解环节。课程内容讲授过程中,同样需要以思辨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大学英语的讲授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更要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养成,这两个层面,都需要教师将思辨的方法落实在每个具体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在语言层面,主要体现于对词句和篇章的讲解。对于词汇的讲解不能仅提供汉语意思,而要将词汇融于英语的语境中进行讲解,辩证分析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差别。如steady虽有“稳定”之意却不可用于a steady society这样的表达。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在讲授时还要提供必要的方法,如对同一词根不同词性的扩展,及应用联想、词缀和词义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记牢并扩展词汇。对长句做语法和语义上的分析同样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考验和锻炼。而文章的段落布局,本身就是作者逻辑思维的体现,教师对作者写作主旨抛砖引玉式的分析,对行文思路的渐进展示,即是以思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思辨认知能力。在文化层面,主要是强化学生在处理中西文化差异时的鉴别和包容能力。这特别有益于体现出思辨中认知和情感因素。大学英语教程中有很多文章是西方社会题材内容,要让学生在感受中西文化差异同时,更要确立文化自信,树立包容和学习的理念。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的Time-Conscious Americans一文中,中西方商务人事在处理商务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时间观念完全不同。教师则要以思辨方法做对比分析,并诱导学生对差异之处进行扩展,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加深刻地去体验文化差异,包容文化差异。课程内容的讲解,是一个动态过程,思辨的教学方法要体现于这一动态过程的始终,要随具体内容的不同而“随机应变”,这一过程本身也是对思辨的运用和展示[2]。

将思辨体现于课堂提问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示教学图表和内容、展开教学过程、运用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最常用的教学基本手段或教学形式。16世纪著名教育家蒙旦,有一个至今仍有影响的教育观点,即提倡读书要“思辨”。他认为教学“不是要学生知道多少知识,而是使学生成为更好更多地判断知识的人”。 “思辨型”的课堂提问,不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是使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断发展与创新,具有创新的显著特点和实践意义。课堂提问要讲求发展价值,给人以思考意义。即提出的问题不论深浅难易,不论属于哪种类型,都是富于思考性的,都能启发学生通过思考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并增长智慧;同时,启发性还体现在提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启发性的,即引导学生不断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中又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又在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去探究新的问题,以致来理解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正确结论。提问要富有可持续性,也就是系统性。即指所有的提问都放在一个特定的系统内进行设计与实施,凡与当时教学内容相关的所有提问,都不能彼此毫无关联。课文本身就是一种结构体,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文中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乃至每一篇,都必须讲求上下衔接,彼此关照,所以课堂提问也自然应呈现这种规律,表现出这种关联性。“思辨型”的课堂提问常体现为:是什么(what),怎么样(how),为什么(why)和综合型(comprehensive),教师要结合讲授具体运用[3]。

此外,思辨还应体现在教学反馈和能力扩展方面,通过课后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通过布置课后任务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如大学英语课后的阅读理解测试,教师不能仅是公布答案,要对其“所以然”做出解释,在分析和验证过程中,要体现出对细节的捕捉能力和对主旨的归纳能力。听、说、读、写、译绝不是相互孤立的能力,教师要以思辨方法清晰揭示其内在联系。

总之,思辨要体现于每个教学环节,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不仅要收获语言知识,更要使思辨能力得到锻炼和强化,而思辨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促进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鞠明.思与行的互动: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2]郑树堂.新视野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14.

[3]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世界,2013,(5).

[责任编辑:曲占峰]

收稿日期:2016-03-24

作者简介:刘建伟(1978-),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66(2016)03-0153-02

猜你喜欢
思辨教学环节大学英语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