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脚于城市:商贸移民如何进入自雇创业领域

2016-03-21 15:51毛丰付白云浩张淼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社会网络

毛丰付++白云浩++张淼

摘要:商贸移民的自雇创业是农业转移人口落脚于城市的有效途径。基于杭州、苏州、宁波和温州四个城市的668份自雇创业者调查问卷,分析了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将城市商贸移民的自雇创业进入类型区分为自己摸索、社会网络及工作经验转入三种方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社会网络及企业特征因素对不同创业进入类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商贸移民的自雇创业进入对社会网络的依赖性较强,个体特征因素、工作经历、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异质性及企业特征因素对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网络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社会网络;企业特征

文章编号:2095-5960(2016)02-0062-09;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环节。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全国253亿流动人口中近八成属于从农村流向城市。如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从而提高城镇化质量,是当前政府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往研究主要将目光聚集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却相对忽略了其中“自雇创业移民”这一重要群体。自雇创业作为城市移民重要的就业形式,是指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全部或部分收入,而不是仅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雇主以换取工资。[1]实际上,外来劳动力在进入城市初期多为受雇,经过一段时间的打工经历后,部分劳动力才会转为自雇创业。从国外城市化历史经验看,自雇创业者是城市移民中最易于落脚于城市并与之相融合的群体。相比其他国家,我国自雇创业的城市移民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涉及行业多,影响广泛的特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14年我国自雇就业移民数为4657万人,占农民工总数的17%,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从事行业涵盖制造、建筑、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居民服务业等。自雇创业活动在使城市移民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王兴周(2011)关于城市移民的调查结果显示,每个自雇投资移民平均雇佣253个劳动者,年住房、交通、人际交往等生活支出约为43万元。[2]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大力支持有技术、有能力的城市移民以创业带动就业。由此可见,自雇创业活动的发展不仅对自雇者及其家庭更好地融入城市有直接影响,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近年来,自雇创业活动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国外学者的研究视角集中于自雇群体的范围,更多关注其独立劳动、自由职业的特质;国内学者往往将私营企业者的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作为切入点进行自雇研究,而关于流动人口中分离出的自雇创业群体如何由他雇进入自雇的研究较为鲜见。厘清从受雇到自雇的转换过程,把握创业活动的前进障碍,对于吸引城市移民进入自雇创业领域,进而稳定有序地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年杭州、苏州、宁波及温州四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以零售经营业、生产加工业和商贸运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商贸移民的自雇创业活动,分析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及其影响因素问题,架构起理解流动人口研究与自雇创业研究的桥梁。

二、文献回顾

关于自雇创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和移民城乡间流动问题中作用的研究,学术界起步较晚。既有文献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自雇创业群体的定义及范围划分。自雇创业者人员构成复杂多样,国外学者将各种街头服务者、散工、建筑师、医生、作家、修鞋匠都列入自雇者的范畴,而国内研究往往把自雇者限定为有一定经营规模的个体户及私营企业主。[3][4][5]实际上,自雇创业者虽具有一种类似于私营业主的企业家精神,但并不等同于私营企业主。[6]除了各种街头服务者、散工及流动摊贩等难以界定,拥有固定场所,经营零售、批发、加工维修等行业的城市移民都可以纳入自雇创业的研究视野。

另一类则探究移民进行自雇创业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从个体特征、人力资本、家庭关系、宏观经济、社会资本、政策制度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广泛研究。一般而言,年龄适中的已婚人士更倾向于自雇创业,他们在风险承担能力和家庭情感支持方面优势明显。[7]Lee(1999)发现,教育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培养了个人管理能力,进而更容易进行自雇创业,另一方面增加了移民找到高工资雇佣工作的可能性。[8]Yueh(2009)认为,社会资本与自雇创业行为显著正相关,不仅能直接给自雇者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还能通过增加收入间接地影响移民的自雇选择。[9]与此同时,自雇创业还受到政策环境的冲击,不断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解除了城市干部身上原有的禁锢,使其成为潜在的自雇创业者。[10]现实中,自雇行为并不都是城市移民主动选择的结果,在经济低迷时,部分主观偏好受雇的城市移民不得不选择自雇就业。[11]根据相对优势假说,移民选择自雇创业是因为自雇的效用高于受雇或失业的效用,是通过对各方面因素和信息进行整合、处理、权衡后的理性决策结果。[12]

在已有研究城市移民和自雇创业问题的文献中,大多以城市外来人口,如农民工等受雇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缺乏对自雇型城市移民,尤其是对商贸型移民的关注。此外,大量研究集中于城市移民自雇创业的进入条件,其着眼点多局限在传统文献中关注的因素,少有学者更进一步来探讨城市移民的自雇进入方式的选择问题,而企业特征差异对自雇创业活动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实证模型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由于既有文献尚未从这一角度来理解自雇创业活动,因此没有合适的进入方式划分标准作为参考。本研究先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获取城市商贸移民从受雇或失业转入自雇的方式,再对这些方式进行总结归纳,最终划分为自己摸索、社会网络以及工作经验转入这三种主要的自雇创业进入方式。可以看出,这三种自雇创业进入方式呈现多分类、无明显层级递进关系,从而适宜采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来展开实证分析。

Logistic回归模型是社会学和人口学中最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要求因变量为分类变量,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则应用于因变量是多分类且缺乏次序关系的情况。[13]对于多分类Logistic模型,需假设一类因变量作为参照组,其余各组与参照组进行比较。例如在本文中,设定三种进入方式作为因变量,即“自己摸索=1、社会网络=2、工作经验转入=3”,并假设“自己摸索”为参照组。那么对于y=j,模型形式如下:

式中:lnp(y=j/x)p(y=1/x)表示因变量第j种类别与第1种参照组发生比的自然对数形式;aj为常量;xi表示因变量中各种类别发生的影响因素,文中指城市商贸移民的个体特征、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企业特征等相关变量;βi为回归系数。

(二)变量选择

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发现,影响城市移民自雇创业活动的因素众多。结合已有研究结论以及问卷设计的问题,本文将自变量分为四组,包括被广泛使用的个体特征因素、人力资本因素及社会资本因素,同时加入了一直被忽视的企业特征因素,从这四个维度切入研究以求更全面地探讨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问题和相关影响机制。

个体特征因素包括城市商贸移民的性别、婚姻和家庭年收入,这类人口统计学变量常被纳入到城市移民的研究中来,也是影响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活动的重要因素。[14][15]人力资本因素主要考察城市商贸移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工作经历,它们在城市移民迁移、定居、融入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李强与龙文进(2009)分析发现教育程度的差别对外来务工者的定居影响最为强烈。[16]本文将城市商贸移民的教育水平和工作经历变量以连续变量的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因素涉及城市商贸移民的社会网络规模、名义关系强度、实际关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自法国著名社会学家Bourdieu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资本后,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到城市移民的研究中,如赵延东和王奋宇(2002)[17]关注社会网络对农民工社会认同及城市归属感的影响,万向东(2012)[18]研究了自雇就业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特征与差异等。本文将城市商贸移民的社会网络规模按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名义关系强度和实际关系强度则参考胡金华等(2010)[19]的测度方法,根据关系的紧密度分为家庭、亲缘、地缘、业缘,并依次赋值;而网络异质性依据商贸移民社会资本的行业相关性来度量。第四组变量为企业特征因素,主要指城市商贸移民的自雇创业行业和企业规模。企业特征是研究自雇创业活动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能够从侧面反映城市移民转入自雇创业时的行业选择倾向以及转入方式的差异性。文章将自雇创业行业划分为零售业、生产加工业和商贸运输业三种;企业规模以企业参与人数来度量。

(三)数据来源及描述

本次使用的数据源于2013年7月在杭州、苏州、宁波和温州四个城市展开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从事零售业、生产加工业和商贸运输业的城市商贸移民。浙江省和江苏省作为中国沿海发达省份,城市移民规模大、来源广,且商贸经济活动活跃,其中杭州、苏州、宁波、温州等地尤为突出。因此,本次问卷调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商贸移民的真实状况。由于存在调查对象特殊、数据获取难度大的问题,问卷调查采用以随机抽样调查为主,以针对部分典型商贸型移民实地访谈为辅的方法,共发放1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68份。本文相关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1所示。

自雇创业行业pattern10.5520.498零售业=1;其他=0pattern20.1320.338生产加工业=1;其他=0pattern30.3160.465商贸运输业;其他=0企业规模scale3.1351.760企业实际参与人数在本次受访的城市商贸移民中,通过社会网络进入自雇创业的比例最高,达到5449%;而由自己摸索和工作经验转入的人数只占2395%和2156%。显然,城市商贸移民的自雇进入对社会网路关系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这与Davidsson(2003)以及Yueh(2009)的研究结论相契合。[20][9]在个体特征方面,城市商贸移民的性别和家庭年收入分布比较均衡,婚姻状况则差别明显,主要集中在已婚人群,占总数的837%。在人力资本方面,选择自雇创业的城市移民并没有太高的教育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城市移民竞争力的相对弱势;工作经历变量的标准差达到1675,体现出城市商贸移民工作经历的差异性。在社会资本方面,城市商贸移民社会网络规模在100人以下的高达545%,社会关系也以亲缘、地缘等“强关系”为主,整体呈现出规模小、紧密度高、趋同性强、异质性低的特点。在企业特征方面,零售业样本居多,占到552%,这虽然与行业异质性的数据获取难度有关,但也符合城市商贸移民倾向于选择进入门槛较低的零售业这一现实状况;而企业规模的均值仅为3人恰恰佐证了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活动集中在零售业的调查结果。

四、统计分析

为探明利用三种方式进入自雇创业领域的群体特征,本文对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差异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一)个体特征视角

在个体特征方面,主要从性别、婚姻及家庭年收入三个因素分析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选择的内部差异。由表2可知,性别和家庭年收入与城市商贸移民的自雇创业进入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已婚与未婚人士的进入方式选择则差别不大。从性别上看,男性和女性城市商贸移民的自雇创业进入都以社会网络方式为主,且男性移民对社会网络的依赖性更强,接近男性总数的60%,而女性也有近50%。这10%的差距可能是由于女性的社会网络中更多涉及家庭成员等亲缘关系,这种同质性的网络关系往往无法帮助女性移民进入自雇创业,间接地“逼迫”三成女性选择自己摸索的方式。[21]从收入层面比较,家庭年收入处在10万元以下、10—20万和20万元以上的三组城市商贸移民都更倾向于通过社会网络方式进入自雇创业,但组别间的差别和变化趋势值得关注。如随着收入等级的提升,通过自己摸索方式进入自雇创业的移民比例逐步下降,而通过工作经验转入创业的移民数量稳步上升;家庭年收入为20万元以上的组别采取工作经验转入方式的比例达到2634%,远高于10万元以下的家庭。这说明拥有工作经验的城市商贸移民在相关领域创业更易取得成功。

(二)人力资本视角

人力资本与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选择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城市商贸移民通过自己摸索、社会网络和工作经验转入三种方式进入自雇创业没有显著的差异性。小学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城市商贸移民通过自己摸索进入自雇创业的可能性最高,为3146%;而受教育程度为中专或大专的移民可能性最低,只有2093%。高中学历的城市商贸移民通过社会网络方式进入自雇的概率最高,达到572%;本科及以上学历移民的相应概率却不到五成,为4815%。同时,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城市商贸移民通过工作经验转入自雇创业的可能性在缓慢上升,这似乎与移民相关工作的专业程度有关。从工作经历角度看,一般选择工作经验转入自雇创业的城市商贸移民工作经历会相对丰富。研究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通过工作经验转入自雇创业的城市商贸移民工作转换次数最多,达到262次。

(三)社会资本视角

社会资本的差别会影响城市移民从受雇转入自雇的方式。表2的结果显示,社会网络规模对城市商贸移民进入自雇创业有一定帮助,但拥有不同社会网络规模的移民在进入自雇创业方式的选择差异方面并不明显,都是以通过社会网络方式进入为主,通过自己摸索方式进入和以工作经验转入方式之间则并不存在必然的顺序关系。社会网络规模为100人以下、100—150人、150人以上三组的城市商贸移民通过社会网络进入自雇创业的比例都超过了50%;而社会网络规模为100人以下组别通过自己摸索进入自雇创业的比例最大,达到2637%,但通过工作经验转入创业的概率最小,为1951%;相反,社会网络规模为100—150人组别通过自己摸索进入自雇创业的可能性最低,为1959%,通过工作经验转入的可能性则最大,为2635%。从社会关系层面看,通过社会网络关系方式进入自雇创业的城市商贸移民无论是名义关系强度还是实际关系强度都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344和282;通过自己摸索进入自雇创业的城市商贸移民,其社会关系强度则较低,名义关系强度和实际关系强度分别为316和229。网络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商贸移民社会网络的广度,选择不同自雇创业进入方式的移民所体现的网络异质性必然存在差别。通过自己摸索进入自雇创业的商贸移民,其经历丰富、接触面更广,因此网络异质性最大是合乎情理的。

(四)企业特征视角

一般而言,自雇创业者会根据所从事的行业以及发展规模等企业特征选择适合的进入方式。由表2可知,城市商贸移民的自雇创业行业与自雇进入方式选择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除三种行业的城市移民都更倾向于通过社会网络方式进入自雇创业外,不同行业的自雇者在“自己摸索”和“工作经验转入”这两种进入方式的选择上差异明显。从事零售业的商贸移民选择通过自己摸索进入的比例达到2818%,但是在生产加工业从业移民中,仅有1023%选择这种方式;在选择通过工作经验转入自雇创业时,情况恰恰相反,高达375%的生产加工业自雇者选择了这种进入方式,而在零售业这一数字为176%。这种选择的差异与行业的自身特点不无关系,生产加工业的进入门槛较高,需要自雇者对相关技术、生产模式、加工流程等有所掌握。在企业规模方面,城市商贸移民的企业规模整体偏小,不同自雇进入方式间差别不大。

五、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以城市商贸移民的自雇创业进入方式为因变量(自己摸索为参照组),选择商贸移民的个体特征因素、人力资本因素、社会资本因素、企业特征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

(一)个体特征因素

实证结果显示,性别对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相对女性而言,男性移民更愿意通过社会网络和工作经验转入方式进入自雇创业,对应的可能性分别是女性的2133倍和1721倍。这符合张文宏(2013)的研究结论,男性倾向于使用弱关系寻找工作,女性所依靠的强关系往往无法为其职业发展提供帮助。[21]同时,男性从事生产加工业相对较多,该行业对技术、经验要求较高的特点使男性通过工作经验转入自雇的可能性更大。其次,已婚人士更倾向于通过自己摸索而不是通过工作经验转入创业,但婚姻状况对自雇创业进入的社会网络方式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已婚人士面临的生活压力比较大,在缺乏亲朋好友帮助和有效工作经验的情况下,为获得更高的收入会通过自己摸索方式进入自雇创业。最后,家庭年收入水平对城市商贸移民选择工作经验转入自雇创业的影响显著,而对选择通过社会网络方式进入自雇的影响不显著。一般而言,城市移民的家庭收入水平与其社会工作经验呈正相关性,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之后,他们可能会转入自雇创业以谋取更高的经济利益。

(二)人力资本因素

从表3可以看出,仅工作经历对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具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对自雇创业进入方式的影响并不显著,与前面的统计分析结果相吻合。商贸移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且差异性较小,这可能与本文研究的零售业、生产加工业及商贸运输业都对劳动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有关。商贸移民的工作经历越丰富,则越倾向于通过社会网络方式或工作经验转入自雇创业;工作经历每增加一个单位,城市商贸移民通过社会网络方式进入自雇的概率提高148%,由工作经验转入创业的概率更是大幅提高342%。这种结果是有道理的,随着移民的工作经历增多,其获取的社会网络资源和工作经验会不断累积,最终成为进入自雇创业的基石。

(三)社会资本因素

根据实证结果,在社会资本因素的相关变量中,除网络规模对城市商贸移民的自雇创业进入方式不存在显著影响外,名义关系强度、实际关系强度以及网络异质性都与自雇创业进入方式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但其作用方向与作用程度存在差异。就关系强度而言,一方面,无论是名义关系强度还是实际关系强度,对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都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名义关系强度和实际关系强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商贸移民通过社会网络方式进入自雇创业的可能性将提高268%和30%。社会网络关系越强,商贸移民从其网络中获得支持就越多,尤其是处在我国这样一个信息传递强烈依赖于人情关系的社会。[19]另一方面,名义关系强度对城市商贸移民选择由工作经验转入创业的影响并不显著,实际关系强度却影响显著。当实际关系强度提高一个单位时,城市商贸移民通过工作经验转入创业的可能性将提高304%。此外,社会网络异质性对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即网络异质性越大的商贸移民越倾向于通过自己摸索进入自雇创业。由表3可知,网络异质性每提高一个单位,商贸移民通过社会网络方式进入自雇创业的概率降低228%,通过工作经验转入自雇的概率降低259%。一般认为社会网络行业异质性越大,社会网络关系与自雇移民所从事行业之间的关联越小,移民只能更多地依靠自己摸索学习进入自雇创业。

(四)企业特征因素

由表3可知,企业特征因素对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从自雇创业行业角度看,从事生产加工业的商贸移民相比零售业自雇者更愿意通过社会网络和工作经验转入方式进入自雇创业,发生概率分别高出1151倍和4169倍;而从事商贸运输业的城市移民选择工作经验转入自雇创业的概率是零售业者的1822倍。不难理解,行业异质性使得不同行业在经营成本、经营复杂度、技术依赖性等方面相去甚远,生产加工业及商贸运输业的经营通常需要更广的社会网络与更高的工作技能。企业规模则对城市商贸移民通过工作经验转入自雇创业方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社会网络方式进入自雇的影响不显著。企业每增加一人,城市商贸移民通过工作经验转入自雇创业的可能性降低265%。一般而言,通过自己摸索进入自雇创业的城市商贸移民往往具有更强的风险偏好,更希望扩大企业规模以增加利润。

(五)稳健性检验

在上一节的分析中,社会资本因素和企业特征因素都对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彼此间是否存在共线性问题却不得而知。为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分别将社会资本因素和企业特征因素加入到模型中(见表4)。表4的实证结果显示,两因素相关变量的显著性并未受到影响,这说明社会资本因素和企业特征因素对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选择作用的相对独立性。

表4社会资本因素、企业特征因素对自雇创业进入方式的影响

VARIABLES社会网络工作经验转入社会网络工作经验转入BExp(B)BExp(B)BExp(B)BExp(B)netscale20230

(0257)1259

(0323)0488

(0297)1629

(0484)netscale30233

(0243)1262

(0306)0242

(0293)1274

(0374)mnet0188**

(00843)1207

(0102)-00627

(00965)0939

(00906)snet0306***

(00745)1358

(0101)0332***

(00915)1394

(0128)netdif-0262**

(0113)0769

(00866)-0343**

(0139)0710

(00984)pattern21030***

(0390)2802

(1093)1987***

(0420)7297

(3062)pattern30286

(0212)1331

(0282)0520**

(0264)1682

(0444)scale-00429

(00535)0958

(00513)-0197***

(00735)0821

(00604)Observations668668668668668668668668LR chi24162***3159***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我国正处于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大力提升城市化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时期,自雇创业已然成为解决流动人口城市就业问题、促进商贸移民落脚城市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杭州、苏州、宁波及温州四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首先对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自雇进入方式选择的内在差异性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得到以下几点结论和政策建议。

首先,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选择呈现多样化特点,但对社会网络的依赖性较强。政府应鼓励当地各类协会、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发挥信息传递、积极引导的作用,进一步消除城市移民因社会关系网宽度、广度不够而产生的自雇创业进入障碍,促进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活动的有序发展。其次,人力资本尤其是工作经历对城市商贸移民的自雇创业进入方式具有显著影响。因此,给城市商贸移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培训机会不仅能提高其进入自雇创业的可能性,而且有利于增强自雇者的行业竞争力,从而保障其继续留在自雇创业活动中,在城市扎根。再次,自雇创业行业是决定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的重要因素。部分城市商贸移民选择进入零售业可能是受制于其他行业的制度门槛较高以及各类营业证件的办理过程繁琐,这就要求政府简政放权,并适当降低一些行业的准入条件,使城市商贸移民进入到最有效率的领域。最后,企业规模显著影响城市商贸移民自雇创业进入方式的选择,但自雇创业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给予补贴的形式鼓励企业增加雇员、扩大经营规模,在为自雇型企业的快速发展给予支持的同时,提升地区就业水平。

参考文献:

[1]Steinmetz T. G., Erik O. W. The Fall and Rise of the Petty Bourgeoisie: Changing Patterns of Self-Employment in the Postwar United Stat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9,94:979.

[2]王兴周.国内投资移民定居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全国六个城市新移民调查[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86-93.

[3]陈立兵.国外自雇理论研究述评[J].全球视野,2011(1):160-163.

[4]叶静怡,王琼.农民工的自雇佣选择及其收入[J].财经研究,2013(1):93-102.

[5]王文彬,赵延东.自雇过程的社会网络分析[J].社会,2012(3):78-97.

[6]Gerber T. Paths to Success: individual and Regional Determinants of Self-employment Entry in Post-Communist Russ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2001,31(2):3-37.

[7]Kidd M. P. Immigrant Wage Differential and the Role of Self-employment in Australia[J]. Australia Economic Papers, 1993,32:92-115.

[8]Lee A. T. Empirical Studies of Self-employ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1999,13:381-416.

[9]Yueh, Linda. Self-Employment in Urban China: Networking in a Transition Economy[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9,20(3):471-484.

[10]吴晓刚.“下海”: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转型中的自雇活动与社会分层(1978-1996)[J].社会学研究,2006(6):120-146.

[11]Servo H. Self-Employment Transitions and Alternation in Finish Rural and Urban Labour Markets[J]. Paper in Regional Science, 2008,187(1):55-76.

[12]Evans D. S., Leighton L. S.. Some Empirical Aspects of Entrepreneurship[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9,79:519-535.

[13]杨菊华.数据管理与模型分析:STATA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62,334.

[14]黄乾.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的影响因素——基于五城市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8(4):21-26.

[15]Fan C. C.. Settlement intention and Split Households:Findings from a survey of migrants in Beijing's urban villages[J]. The China review,2011(2):11-42.

[16]李强,龙文进.农民工留城与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2):46-54.

[17]赵延东,王奋宇.城市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及决定因素[J].中国人口科学,2002(4):8-15.

[18]万向东.非正式自雇就业农民工的社会网络特征与差异——兼对波斯特“市场化悖论”的回应[J].学术研究,2012(12):62-69.

[19]胡金华等.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0(8):73-79.

[20]Davidsson P., Honig B.. The Role of Social and Human Capital among Nascent Entrepreneu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18(3):301-331.

[21]张文宏,刘琳.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研究——一种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J].社会学研究,2013(5):53-69.

Living in the city: how can business immigrants enter into the self-employed domain

MAO Fengfu1,2 , BAI Yunhao1 , ZHANG Miao1

(1.School of Economics,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2.Strategy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y CASS, Beijing 100028,China)

Abstract:Business immigrants self-employ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to live in the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ays entering into self-employment of urban business immigrant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based on 668 questionnaires of self-employed entrepreneurs in the four typical cities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Jiangsu province. The modes of urban business immigrants into Self-employed business are divided into self-fumble, social network and experience shifting,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 classification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human capital, social networks and enterprise features to different entering typ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oice about self-employment types of urban business immigration depends on the social network strongly, meanwhile, it is impacted significantly by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work experience, the strength of network, network heterogeneity and enterprise feature factors.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education lever and social network size to the manner of business immigrants self-employed i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urban business immigrant; self-employment; social network; enterprise feature

责任编辑:张士斌

猜你喜欢
社会网络
论微信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基层民主满意度影响路径研究
中国“面子”文化情境下领导政治技能对团队领导社会网络的作用机制研究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旅游目的地合作中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深度剖析微信营销的性质及原理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的研究
社会网络中的行为传染研究述评
社会网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