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也个性,让学生爱上数学

2016-03-30 14:40王苏伟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作业设计个性化

王苏伟

摘 要:作业既是巩固、反馈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又是学生独立体验知识与技能,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大多数教师只对课堂教学的革新,却忽略了数学作业的改革,严重阻碍学生个性发展。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如何让学生做作业时能“各尽所能,各得其需”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对数学作业设计进行个性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关键词:数学作业;个性化;作业设计

作业被我们视为对教学过程的延续与补充,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当今许多教师只是重视教学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改革,往往忽视对数学作业个性的创新,造成学生认为数学作业仅仅是书本上、试卷上、课外参考资料上的机械、乏味的低效作业,严重打消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从而造成“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句空话。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作为教师就应该想学生所想、想教师所想,对数学作业进行个性化的优化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由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进而爱上数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笔者的探索实践,简单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使数学作业焕发生命的色彩,真正成为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

■一、个性化作业必以“分层”为先导

《新课标》指出: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各个阶段都要关注每个有差异的学生群体,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然而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很多学校一个班的人数多达五六十人,因而教师面临着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的难题,这使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以及作业设计成为必需的要求。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数学素质。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可适当布置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能继续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能经常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在对班级中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将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层次(小组),同一层次学生的作业量、难度和要求基本一致。例如,新课上完后,教师可根据分层设定的目标将作业分为难度逐次发展的三或四级,比如可以有基本题,即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探索题,即基本题的延伸,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后才能完成;综合应用题(即实践题),需要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并且学会实际应用才能正确解答。作业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已有知识的综合、归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充分练习,逐步发展和拥有自由选择的空间。教师要注意采取措施,使学生逐步从低水平发展到较高水平,而不是一直保持这种差异。

通过分层性作业,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感受学习的成功,体验数学的魅力,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二、个性化作业离不开“调查”

所谓“调查型”作业就是让学生进行社会小调查,通过探究、讨论来分析计算调查结果,得出其所需结论的一个实践过程,再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增进学生的数感意识。如学习了“升和毫升”后,就让学生去超市或家中进行调查,看看哪些物品是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并将其结果记录下来。《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有一个很好的范例:请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学生一年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土地上盖几层呢?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个建议吗?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意识,还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个性化作业要以“思维探究”为主导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低年级的数学作业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生从传统模仿习题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后,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外作业:

1. 了解人民币相关的知识,新版和旧版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2. 研究人民币里为什么只有1、2、5的三种币值。

3. 怎样分辨真假人民币?一元钱在小商店里可以买什么东西?这个作业设计让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完成,然后在班上与同学交流、汇报,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学会向家长和别人请教,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节俭的习惯,使学生真正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个性化作业可以“形式多样”

在新课程不断深入的今天,书面作业逐渐走向丰富、非常规的道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1. 数学日记

日记使学生坦然记录自己一天的学习收获,巩固和反馈学习过程,抒发学习情感和态度,最好能体现个性化。这样可以使学习更贴近于学生内心情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激发对数学学习的欲望。

2. 研究报告

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动脑分析,撰写小型的研究报告。这种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敏捷灵活的数学眼光,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如学习了“百分率”后,让学生亲身调查本地区各银行利息的利率是多少,相同的本金在不同的银行中获利分别是多少,写一份关于银行利率的研究报告。

3. 数学报纸

利用课余时间、周末乃至寒暑假,学生自行组成小组共同编写一份数学小报纸。内容可以是趣味数学题目、数学故事笑话、数学家传记等等,只要与数学息息相关就可以。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在数学领域中的事业,还丰富了学生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之间共同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个性化作业的批改要多“激励”

心理学实验表明:通过激励,人的积极性可能增加3~4倍。在批改作业中,笔者经常用一些简洁的评语,对学生进行激励,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有的学生想到一个好的解题思路,笔者会写上:“你的解法太妙了”,再例如遇到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笔者会写上:“你能不能想到更好的方法呢?”对作业错得多的学生,笔者会写上:“老师期待着你下次的进步”,对作业有进步的学生,笔者会写上:“你真棒,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的”。笔者还利用作业本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配合教师进行教育,例如“某某同学,最近计算错得多,请家长给他多练习”,“某某同学最近上课有点贪玩,请家长配合教育”。

通过这些温馨的评语,及时给学生激励,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批改作业是数学教师的一项经常性的常规工作,通过这项工作可使教师和学生迅速准确地得到教和学的信息反馈,从而调整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批改作业的方法多种多样,上述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事实证明,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反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机械、模仿式的完成作业为自主探索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是以练为主,而是以“做”为主,通过做来体验数学,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紧扣新课标将作业设计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获得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作业设计个性化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