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杭州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的调适

2016-04-01 03:51郭玉飞
创意城市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阶层心态常态

◎章 琼 郭玉飞

新常态下杭州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的调适

◎章 琼 郭玉飞

在经济增长逐渐向新常态过渡的时期,中小企业主调适好社会心态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杭州中小企业主社会心态的个人认知、阶层认知、企业认知、政府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调查,揭示了中小企业主阶层存在的社会心态问题,并就社会心态问题提出了调适的建议。

中小企业主 社会心态 心态调适 杭州

作者章琼,杭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邮政编码 310006);郭玉飞,浙江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邮政编码 310018)。

中国经济已经迎来了新常态,全面的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正逐步展开。长期以来的高增长投资、资源驱动、外贸拉动等经济手段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节奏变化,迫使经济步入一个新的常态,开始转入“市场驱动、创新驱动、消费拉动”这样一种中速、稳定、平稳的增长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通过加快改革、深化改革、加大改革力度来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潜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在此特殊的历史时期,民营及中小企业主阶层拥有一个健康的社会心态,是社会和谐、经济增长、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社会心态也称群众心理,是指一定时期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者某些社会群体中,对自身及现实社会所持有的较普遍的社会态度、社会共识、情感体验、价值取向等心理状态的总和。社会心态通过社会的流行、时尚、舆论以及社会成员的生活感受、信心指数、社会动机、情感基调等表现出来;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作用,通过社会认同、情绪感染、去个性化等机制,对社会行为者形成模糊的、潜在的和情绪性的影响。中小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心态是中小企业主在新常态下社会适应的重要表现特征,在正负两种社会心态的较量中,如果整个中小企业主阶层的负面社会心态比较严重,甚至占上风,就会严重恶化整个社会环境,吞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以及社会变革的正能量。这不仅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城市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科技与经济的进步,而且关系到中小企业主阶层人心的聚散和共识的达成。

目前,作为中小企业集聚的杭州市,其经济增长逐渐向新常态过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新常态的一些特征尚需进一步认识,这给不少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扰。同时,政治、社会、经济氛围的变化,导致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的变化。过去那种意气风发、高歌猛进的气势渐渐消失,焦虑和无力感不时袭来。为进一步把握新常态下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的变迁,为杭州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杭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特此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以杭州中小企业主阶层为对象,采取非概率抽样选取调查样本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

一 对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的调查与分析

本调查问卷是基于杭州中小企业主阶层的实际情况设计的,问卷共分为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个人认知、阶层认知、企业认知、政府和社会认知五个部分,相关调查统计分析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性别结构。男性为65人(67.7%),女性为29人(30.2%)。

年龄结构。20岁以下占5.2%,20~29岁占26.0%,30~39岁占38.5%,40~49岁占22.9%,50~59岁占6.3%,60岁及以上占0。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占12.5%,共青团员占11.5%,民主党派占10.4%,群众占53.1%,其他占1.0%。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18.8%,高中(中专)占41.7%,大专占10.4%,本科占22.9%,硕士及以上占5.2%。

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占47.9%,50万~100万元占17.7%,100万~500万元占14.6%,500万~1000万元占10.4%,1000万元以上占0。

员工人数。8人以下占28.1%,8~20人占28.1%,20~50人占21.9%,50~100人占10.4%,100~200人占4.2%,200人以上占1.0%。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单位:%

(二)个人认知

个人认知是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调查的基础,主要包括个人信仰认同、政策认同、法律认同、社会道德认同和企业未来发展认同五个方面。

1.个人信仰认同

调查结果显示,信仰马克思主义占27.1%,信仰宗教占12.5%,无信仰占31.3%,其他占27.1%。同时,通过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个人信仰的交叉分析发现,杭州中小企业主阶层的个人信仰与三者均没有产生相关性,结合其较低的信仰率,可以说明目前杭州中小企业主阶层整体呈现信仰缺失或信仰危机。

2.政策认同

在与当前中小企业主相关的政策方面,80%的中小企业主对相关国家政策持肯定态度,只有20%的调查对象认为“不太好”或者“很不好”。这说明中小企业主对国家政策在制定与实施上整体呈现“积极的态度”。通过个人信仰与现行国家政策认知的交叉分析发现,不同信仰群体对国家政策的评价集中表现为“比较好”,这说明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在政策方面依然受到不同信仰群体中小企业主阶层的信赖与支持。

3.法律认同

在回答“当您或您的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您会首先选择哪一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时,68.2%的中小企业主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17.0%的中小企业主倾向“找关系协调解决”,14.8%的中小企业主选择“其他方式”,这说明中小企业主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普遍较高。

4.社会道德认同

在社会道德认同上,只有42.7%的人持肯定态度,51.6%的中小企业主认为“不太好”,5.3%的中小企业主认为“很不好”,这说明中小企业主阶层对我国目前的社会风气总体上不太乐观。而从交叉分析中可以看出,对社会风气评价不太高的群体主要为20~49岁的中青年群体,而性别、文化程度与政治面貌的影响不大。

5.企业未来发展认同

74.5 %的中小企业主对企业未来发展信心持肯定的态度,24.5%的中小企业主认为“一般”,对企业发展没有“信心”的只占1.1%。然而在对企业未来三年所在行业发展空间和企业发展目标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认为未来三年企业所在领域的发展空间将“变大”的中小企业主占40.2%,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42.7%的中小企业主选择“没有具体考虑过”,32.6%的中小企业主争取在“本行业市内领先”。这说明大部分中小企业主虽然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充满信心,但是对我国经济以及企业在短期内获得巨大发展持谨慎理性的态度。

综上可知,当前杭州中小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心态总体以正向为主,但因受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群体中存在一些不利于个人心态健康和社会和谐的负向情绪。这类群体的指向较明确,主要是20~49岁的中小企业主。同时,这些群体对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的认识也由“高歌猛进”逐步转变为“理性客观”。清楚地认识当前杭州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的整体趋势,对于政府的引导与决策行为非常重要。

(三)阶层认知

阶层认知主要考察中小企业主对自己阶层的社会地位、社会责任、社会压力、社会安全等方面的感受。

1.社会地位

56.0 %的中小企业主的社会地位“较低”或“很低”。然而在对“当前中小企业主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与社会给予他们的回报”的调查中发现,有81.9%的中小企业主认为“很公平”或“较公平”,认为“不太公平”的占16.0%,认为“不公平”的只占2.1%。付出与回报成正比说明中小企业主在经济上处于“领先”或者“优势”地位,其自我感觉社会地位“较低”或者“很低”是由其政治上的地位决定的。也就是说,目前杭州中小企业主呈现经济地位较高但政治地位较低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因此,杭州市政府要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主或者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这是引导与疏通当前中小企业主社会心态的基本策略。

2.社会责任

通过认可度分析得出,排名前六位的分别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依法纳税、诚信经营,确保企业利润,遵守行业道德和规范,维护员工利益,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而企业认为在社会责任方面最需要改进的分别是确保企业利润,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维护员工利益,依法纳税、诚信经营,遵守行业道德和规范。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分析可知,当前杭州中小企业主阶层具有较强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依法诚信经营的意识以及进一步提升的意愿,这与经济新常态要求的改变“资源驱动”的增长方式不谋而合。同时,通过调研还发现,杭州中小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意识较淡薄,需要进一步提升。

随着中小企业主阶层文化程度的提高,其参与公益与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也逐步提高,这说明中小企业主阶层的文化程度与其社会责任呈正相关性。同时还发现,中小企业主阶层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同与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并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3.社会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88.1%的中小企业主阶层认为企业经营中社会压力“很大”或者“比较大”。在面对当今市场的竞争时36.5%的中小企业主认为需要提升产品质量,33.3%的中小企业主认为应提升质量和加强宣传并重,只有10.4%的中小企业主认为应该加大宣传。当企业面临生产或经营困难时,只有29.2%的企业员工会选择积极建言献策,绝大部分企业员工选择消极的方式听之任之或逃避。这说明当前杭州中小企业主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和生产经营压力,而经营压力主要来自产品质量与企业员工的忠诚度。

4.社会安全

中小企业主的社会安全感较高,有71%的人认为社会经营环境“比较安全”或者“很安全”,但是仍然有29%的人认为“不太安全”或者“很不安全”(见图1)。

图1 经营环境安全程度

(四)企业认知

对企业认知的调研,主要从企业困境、危机影响以及救助措施三个方面入手。

1.企业困境

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市场竞争加剧(48.9%)、劳动力等各项成本上升(42.2%)、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紧张(32.2%)、员工素质及稳定性(27.8%)、外部经济疲软缺少订单(21.1%)、其他(8.9%)和国际市场萎缩(7.8%),对于中小企业的经营影响依次递减。也就是说,在新常态下影响中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依然是国内市场、成本和资金,而且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生产经营能力弱,其潜在客户群主要为国内消费者,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小。

通过交叉分析可以发现(见表2),企业注册资本越小,其融资难度就越大,企业员工人数与融资难易程度也呈现相关性。这说明中小企业中的部分小微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承受着更大的经营压力与社会压力,政府不仅需要帮扶其渡过生存难关,而且需要对这部分企业主的社会心态进行疏导与干预。

表2 注册资本与融资难易程度的交叉分析 单位:家

2.危机影响

调查对象反馈的对其所经营的企业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依次为“国内市场萎缩”(33.3%)、“资金流动性降低”(32.1%)、“融资难”(27.2%)、“出口减少”(18.5%)、“信心下降”(16.0%)、“原材料价格波动”(16.0%)、“汇兑损失”(9.9%)、“其他”(4.2%)、“没有影响”(2.5%)。可见,当前中小企业主阶层的经营与社会压力主要来自国内市场萎缩、融资难、生产成本高等方面。

3.救助措施

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企业自救与期待政府救助两个方面。在企业采取措施自救中排在首位的是“加大融资”(27.8%),其余依次为“调整产品结构”(25.6%)、“和往常一样,没有改变”(23.3%)、“裁员”(18.9%)、“减少投资”(17.8%)、“减少经营成本”(12.2%)、“限产减产”(10.0%)、“降薪”(5.6%)、“其他”(4.4%)。而在政府救助中的排列顺序为“出台优惠政策”(34.9%)、“保持政策稳定性”(32.6%)、“加大减税力度”(26.7%)、“放松信贷”(23.3%)、“加大投资”(22.1%)、“降息”(17.4%)、“扩大融资渠道”(15.1%)、“简政放权”(12.8%)、“其他”(3.5%)。由此可知,新常态下部分中小企业主在改变企业困境时依然是习惯于长期以来的高增长投资、资源驱动,或者是希望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只有一部分企业主会通过改变产品结构、经营模式来促使企业步入一个新的常态。这种现象不仅说明部分中小企业主经营理念依然保守,而且反映了部分中小企业主社会心态的固化。

(五)政府和社会认知

政府行为及政策对于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的影响虽然是外在的,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部分主要从社会稳定与政府满意度、反腐倡廉、简政放权与体制改革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社会稳定与政府满意度

目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最主要因素分别是“收入差距”(36.8%)和“腐败问题”(35.6%),二者的影响作用远远高于“‘三农’问题”“金融危机”“突发事件”等因素。在政府工作满意度方面,在对杭州市区域发展最满意与最不满意的调查中,为了了解中小企业主对地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问卷设计了有关政府服务、商业法制、金融服务、教育科技、市场环境、社会文化六个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主对“政府服务”最满意(32.8%),对“市场环境”最不满意(26.7%)。

2.反腐倡廉

对中小企业主不同程度的评价进行赋值,“1”表示满意,“2”表示“还算满意”,“3”表示“一般”,“4”表示“不太满意”,“5”表示“很不满意”,然后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小企业主对目前反腐情况较满意,均值为1.88,这表明中小企业主对反腐的评价介于“还算满意”和“满意”之间。同时,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对当前反腐评价波动最大的群体主要集中于公司注册资本低于50万元的企业主,这可能与当前我国反腐以“治标”和“抓老虎”为主相关,毕竟与中小企业主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苍蝇”才是影响企业主对反腐成果评价的关键。而针对“对现阶段政府社会的清廉有何看法”这一问题,有90.4%的中小企业主认为“还需进一步加强”或“还不完善”。而且在回答“反腐败是否改善了经商的环境”这一问题时,只有23.4%的调查对象认为“效果明显”,76.6%的中小企业主认为“暂时还说不好”或者“没有什么感觉”,这表明对于反腐败的实际效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主依然持“观望”与“徘徊”的心态。

3.简政放权

在简政放权方面,44.4%的中小企业主认为“说不好”,26.7%的中小企业主认为“满意,执行力很强”,28.9%的中小企业主认为“不满意,地方很难执行”。

4.体制改革

对于政府出台的微刺激政策,只有26.0%的中小企业主认为“有效,会提升内需”,19.4%的中小企业主认为“无效,应遵循经济规律”,30.1%的中小企业主认为微调力度不够,应该“出台更大的刺激政策”。而对于政府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只有25%的中小企业主认为机会很多,75%的中小企业主认为“力度有限”或者“还在观望中”。

从整体上来看,虽然当前杭州中小企业主阶层对国家和社会的一些政策与行为的认知总体上处于满意状态,但是对于这些政策与行为的实际效果依然持观望态度,这归因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和社会环境变化对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中小企业发展与转型面临诸多困难,中小企业主阶层信心缺失,动力不足。

二 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的特征与问题

从总体上看,当前杭州中小企业主社会心态趋向良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总体特征

1.社会心态总体基调以正向为主

从调查情况来看,在个人认知上,当前杭州中小企业主的政策认同度为80.0%,企业未来发展认同度为74.5%,法律认同度为68.2%,均处于较为和谐的状态。在阶层认知上,社会安全感认同度为71.0%,社会公平认同度为81.9%,且具有相应的社会责任感意识。在政府社会认知上,对于反腐和体制改革均有较高的评价。这些数据表明,当前杭州中小企业主社会心态总体基调以正向为主,具有比较和谐的特征。

2.差异性

杭州中小企业主社会心态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年龄、政治面貌、学历、企业规模(资金与人员)等因素,都影响着中小企业主的社会心态。这说明新常态下杭州中小企业主的社会心态分化和多元性较严重,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平衡性

从数据分析来看,中小企业主社会心态呈现不平衡性。在个人认知方面,对政策、企业未来发展、法律的认同度较高,而对社会道德(或环境)、个人信仰等认同度相对较低。在阶层认知方面,对社会安全感、社会公平感的认知度较高,而对社会地位、社会压力的认知度较低。对企业、国家体制改革与长远发展的认知度较高,短期效果却持观望态度。

(二)存在问题

从中小企业主社会心态的差异性、平衡性上分析,总体上存在信仰缺失、经营观念落伍、经营手段陈旧、经济与政治地位失衡、社会压力较大、对社会风气的评价较低、对政府行为的实际效果信心不足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存在下去,会影响中小企业主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应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并对其社会心态进行行之有效的调适。

三 对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调适的建议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辩证分析、理性看待。一方面,总体来看,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主流是好的,杭州中小企业主的社会心态总体基调以正向为主。另一方面,新常态下社会矛盾多发且表现形式多样化、复杂化,这些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又往往会通过社会舆论、社会情绪等层面影响中小企业主阶层的社会心态。因此,中小企业主阶层出现某些负面社会心态也在所难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而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的调适梳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配合。

(一)加强制度体制建设,改善社会心态环境

所谓社会心态环境,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社会心态孕育成熟的社会精神氛围;从广义上讲,主要是指社会心态产生的全部现实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改善社会心态环境是调控不良社会心态的根本举措,而加强社会制度体制建设则是改善社会心态环境的基本着力点。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新旧制度摩擦以及在这种常态下存在的制度真空问题是当前社会非制度化行为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非制度化行为对制度安排的公正性和社会正常秩序的运行以及良好风气的延续极具危害性,最终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环境的建设。开放的社会环境与便捷的信息网络使中小企业主阶层置身于这种变化之中,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不良社会心态的形成可以说是社会心态环境恶化的结果。通过制度体制建设调适中小企业主阶层不良的社会心态,关键是要突出制度规划的合理性与制度实施的合法性,进而夯实政府公信力和中小企业主心理认同的制度根基。特别需要加强制度体制的适度创新以改变中小企业主阶层“唯利是图”“社会责任低下”“社会地位较低”的现状,从政策制度设计层面确保中小企业主阶层的不良社会心态得到有效调适。

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新常态下一部分中小企业主阶层的心态出现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因为这部分人对未来的恐惧,也就是其核心利益得不到保障。新的经济发展态势的建立健全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在所难免,关键是要有一套完善的保障制度来保障这部分人的权益。这样才能避免悲观失望、消极厌世、迁怒于人的心态出现。让包括中小企业主在内的全体人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解决人们在养老、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提高民众安全感,这样可以为良好社会心态的培养提供经济基础和制度保障。

1.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反腐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以良好党风、政风涵养良好社会心态,这对于消除中小企业主对腐败不满情绪带来的不良社会心态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2.进一步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权益保护政策,消除政治性歧视

培育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要逐步打破市场垄断,在资源配置上平等对待民营企业,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应肯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解决地方就业和发展地方经济做出的实际贡献,给民营企业更多实惠的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和法律保障。针对当前杭州社会地位低、社会公平感不高的状况,应进一步落实中小企业主权益保护政策,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高社会公平感程度。良好经营环境的形成,能够增强中小企业主经营的信念,缓解中小企业主的心理焦虑情绪。

(二)掌握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引导健康网络舆论

社会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分析,是掌握中小企业主社会心态波动规律的重要途径。所谓社会舆情,是指“公众以媒介为载体对社会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情绪、意愿、态度、意见等”,因此社会舆情也是观察社会心态的“风向标”。一方面,自身及企业利益受损或社会公正不彰是中小企业主不良社会心态产生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心态波动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持有的社会期待紧密相连。一旦社会期待无法得到社会事实的支持或社会实际感受与个人主观意愿出现较大反差,都会催生中小企业主的不良社会心态。因此,需要培养中小企业主理性认识新常态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客观必然性,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针砭时弊要彻底扭转简单化、绝对化、“一刀切”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意识,逐步引导他们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社会期待。

主流网络机构需注意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以主流论坛的议论时评和意见领袖积极理性的情绪来影响公众舆论,引导公众舆论由非理性的宣泄走向理性客观的思考,引导民众学会辩证思维,正确归因。强化舆论传媒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舆情引导水平,既要防止政府对舆论的过度干涉,确保媒体的批评监督权,又要做好政府的“喉舌”,做到舆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这就要通过制度设计释放传媒的生命力,赋予传媒组织真正的独立地位和自由权利,让媒体自由与媒体责任协同发展,进而杜绝各种媒体失语、媒体腐败、媒体缺位等现象。不断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自律精神。一方面,媒体社会责任的实现离不开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媒体可以追求利益,但绝不能不屈从于利益,媒体可以寻求自私的目的,但不能损害公众的福利。另一方面,媒体社会责任的落实还需要不断增强传媒从业人员和使用人员的道德自律。

(三)强化心理疏导教育,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心理疏导机制为构建心理和谐奠定了心理基础。改善客观条件虽然有利于疏导社会心理失衡等现象,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个人的主观能力来疏导心理压力,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确面对社会中出现的挫折和困难。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人们的生存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人感到茫然和不适。因此,在完善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客观条件的同时,要注重对生命个体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和抗击打能力的培养,提高公民在现代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在国家的管理和服务中增强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疏导心理压力和宣泄不良情绪的渠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心理的形成。

(四)政府要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中小企业主阶层的心理和谐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态和幸福感的关注,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各种需求的肯定,是以人性、人道为基础的,是对人自身价值和命运的无限关怀。人文关怀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对人的关注是全方位的、积极主动的,是从有利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来的。对于中小企业主来说,政府的人文关怀与物质关怀同样必要,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中小企业主的心理和谐,政府要注重以下几点。

1.坚持以人为本

重视中小企业主的社会感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要“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人民群众的感觉是多层次的,除了安全感以外,还有温暖感、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总而言之,是人们的幸福感。以人为本是人文关怀的核心。因此,在加强对中小企业主进行人文关怀时,必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主在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

2.营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要实现和保持新常态下中小企业主阶层社会心态的和谐,必须不断提高和谐的程度和水平。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一如既往地尽可能减少改革阵痛,减少社会负面事件发生的概率,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帮助中小企业主解决新常态下最关心的市场、资金等问题,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尽可能降低企业经营所面临的风险,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制支持。

3.完善人文关怀的机制

加强社会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健全完善社会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机制,促进社会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4.中小企业主要加强自身修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中小企业主要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和潜质有自知之明,根据自己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个人志向和企业目标,从付出、劳动、自己的创造中获得幸福感,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作为个体的人,中小企业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自尊、自信、自强、自爱;学会用理性、平和、包容的心态去认识和看待他人与社会,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对社会成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需要培养健康、积极、稳定的心态,主动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趋势。这对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小企业主阶层来说,社会心态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相当的动态性。当然,在向新常态转型的过程中,完全杜绝中小企业主阶层不良社会心态的发生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要紧紧把握中小企业主阶层的心理特征及其现实需求,认真分析不良社会心态产生的内在机理,以便确立多角度的治理与疏导路径,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减轻不良社会心态对中小企业主阶层以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努力培育中小企业主健康、向上、积极的企业家精神。

杨宜音:《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4期。

王雅君:《“无直接利益冲突”与社会心态调控》,《理论探讨》2008年第4期。

冯霞:《科学认识和有效应对社会舆情——学术界关于社会舆情的研究综述》,《人民日报》2012年4月20日。

(责任编辑 方晨光)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5HZYJ1)成果。

猜你喜欢
阶层心态常态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还是“看掐架”心态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