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背景下的杭州城市国际化路径选择

2016-04-01 03:51黄宝连
创意城市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杭州

◎黄宝连

“大事件”背景下的杭州城市国际化路径选择

◎黄宝连

国际化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选择。随着城市经济地位的日益增强和国际综合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全球性“大事件”将密集地在我国主要城市举办,一大批国内城市将走向国际舞台,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和要素配置。在把握国际城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国际化城市,研究“大事件”提升城市国际化的综合驱动效应,分析城市国际化与国际城市体系、城市国际化驱动因素演进、城市国际化发展机遇、城市国际化已有条件等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于杭州而言更具紧迫性。

“大事件”效应 城市国际化 杭州

作者黄宝连,杭州市发展规划和体制改革研究院博士(邮政编码 310006)。

20世纪后半期以来,以国际“大事件”驱动城市国际化已成为普遍的路径选择。这里所谓的国际“大事件”,特指影响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赛事、国际会议或重要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G20峰会、APEC峰会等,以及联合国、国际专业组织等举办的全球年度会议等。从国际城市运作的成功经验来看,“大事件”的筹划、运作一旦与城市转型升级的阶段性战略结合起来,就能带动城市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集聚高端要素资源,使城市发展环境全面国际化。理论界把这一现象称为“大事件”综合驱动效应,对应经济学的城市集聚效应,即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并不断发展的基本因素,也是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的新引擎。

对杭州而言,相继成为2016年G20峰会举办城市,成功获得2022年亚运会主办权,获批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成为2017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举办地,这些“大事件”为推进杭州在高起点上的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必将为杭州带来密集持续的、高端全方位的国际要素集聚,杭州迎来了城市国际化的历史机遇期。“大事件”的发生使世界发现了杭州,如何抢抓机遇向世界讲好杭州故事,如何依托既本土化又国际化的城市特质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是当前杭州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国际城市发展规律视角全面分析“大事件”的综合效应,以自身发展的内在路径为线索深入分析杭州国际化基因图谱,提出加快城市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一 “大事件”驱动成为加快城市国际化的普遍选择

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以及国际分工的深刻变化,特别是信息化与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国际分工深刻变化,全球生产性网络正向创新性网络化转变,国际化成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选择,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各国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纷纷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生产与创新网络的分工与协作。

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走向国际化的大都市,不仅要有国际化的城市经济服务功能和城市社会发展水平,而且要具备国际化的城市软实力、城市传播力和较高的美誉度。而全球性、国际性大型赛事和会议等“大事件”的举办,能够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和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城市功能的国际化对接。以国际“大事件”驱动城市国际化已成为普遍的路径选择,洛杉矶、亚特兰大、巴塞罗那和悉尼等国外大都市无不依靠奥运会的举办而实现城市发展的重大转型。

(一)“大事件”的自身驱动效应

“大事件”不仅具有理念高端、运行体量较大、建设标准严格的特征,而且具有超强的集聚能力和鲜明的时代品质,围绕满足“大事件”自身要求,能有效地推动城市国际化水平。综述国际上的“大事件”效应,可以将“大事件”的自身驱动效应归为五方面。

一是因主题理念高端,“大事件”拉高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由于自身的综合型、全球性,“大事件”往往具有非常鲜明的主题。为与“大事件”主题形成呼应,承办城市都会提出相应的未来发展新战略目标与政策取向,从而拉高城市的国际战略定位。澳大利亚悉尼以“绿色”主题成功举办了美誉全球的奥运盛会,“后奥运时代”的悉尼城市发展沿袭“绿色”主题,提出“绿色、全球、互联”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在“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下,“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三大理念不仅是北京筹办奥运的主题,而且明确了北京将朝国家首都、文化名城、国际都市和宜居城市的方向发展。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理念,形成按国际规则办事的城市管理体系,让世界记住上海,让上海走出世界。

二是因运行体量较大,“大事件”打开城市发展的新布局,拓展城市增长的新空间。在国际“大事件”组织过程中,地方政府根据承办“大事件”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加快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布局,明确城市未来发展格局和发展方向,进而为迈向国际化城市拓展新的空间,形成新的城市增长极。北京通过举办1990年亚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一举打破延续500年的城市格局,将中轴线向北延伸了10公里,并在北端形成一个集体育、文化、商务、会展、休闲、居住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和功能区,即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广州通过举办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建设天河新区,初步形成新的城市中轴线;通过举办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将城市轴线再次向东延伸;通过举办2010年亚运会,继续实施东进和南拓战略,奠定了新的未来城市发展基础。

三是因超强集聚能力,“大事件”带动城市发展的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策划与启动“大事件”,就会形成一个以举办城市为核心与号召力的全球要素集聚区,甚至可以引发外部时空范围内其他活跃要素,形成联动、共振或者传导效应,构成了一个全球要素资源配置与扩散的平台。国际上的芝加哥、洛杉矶、巴塞罗那、马德里、亚特兰大等城市都是成功典范,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是国内典型的“事件经济”“事件产业”案例。“后奥运时代”,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65%,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经济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上海世博会为上海文化创意、广告、传媒、旅游、贸易物流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发动机”和“放大器”,进一步夯实了迈向国际大都市的产业基础。

四是因建设标准严格,“大事件”推动城市发展的社会事业和文明发展。承办国际“大事件”的过程就是城市自身以国际通行标准进行城市社会建设的过程,尤其是对硬件基础设施、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生活环境品质等,必须按照一套严格的国际标准进行筹备。如城市要按照承办“大事件”的国际标准和工作要求,完善城市基本居住环境,引入国际化的社区管理理念和服务机制营造国际化城市社会空间;完善城市管理国际运行机制,建构符合国际惯例的法规体系、制度架构和法治秩序。北京通过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行业国际标准培训,制定主要领域双语双识的英文译法,开展市民讲英语活动等,显著地提升了城市社会建设和城市文明水平。

五是因鲜明时代特征,“大事件”促进城市发展的现代与传统深度融合。“大事件”本身就是现代性的体现和产物,举办“大事件”过程成为一个城市时尚元素与传统文化交锋、融合、对话的立体展现,从而促进城市文化多样性生长环境的形成。风靡全欧的“欧洲文化之都”新“文艺复兴”运动,为威尼斯、佛罗伦萨等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带来了现代设计、创意、时尚的文化元素。上海成功申办了F1上海站赛事,通过赛车场建设与嘉定融合发展带动了安亭卫星城的成长,在嘉定形成汽车研发产业集群,为上海国际科技、时尚文化大都市建设提供了现代文化元素。

(二)“大事件”的联动驱动效应

城市国际化的路径不仅是多渠道,而且随着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驱动城市国际化的动因不断演进。在近代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全球化生产网络向科技创新网络转变,适应新的发展趋势需要,法治民主的营商环境、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等新要素的作用逐渐增强,空港经济综合功能正逐渐替代海港物流单一功能。

从国际城市的特征分析,国际城市的支撑力量来自城市的优势产业、宽松的商贸制度、优美的生态环境等,由此形成相应的城市国际化发展路径,即以优势产业主导、以生态环境带动、以宽松制度吸引等城市国际化之路。以优势产业主导的城市国际化之路,就是通过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汇集一批跨国公司和企业总部及国际经济组织,制定行业国际标准,发布行业发展报告等,形成全球产业要素集聚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之一,成为世界城市,如纽约、伦教、东京、巴黎、迪拜、旧金山等。以生态环境带动的城市国际化之路,就是依托宜人宜居的优美生态自然环境和奇特的自然风貌,以及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吸引全球目光,形成以旅游、时尚、养生、健康等为主导的现代优势产业,提升所在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如迪拜、杭州。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的常驻机构或永久举办地,纷纷选择在生态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品质小城,从而使城市在一夜间闻名全球,如博鳌、乌镇等。以宽松制度吸引的城市国际化之路,就是得益于特殊的区位优势、特定的历史原因,一些城市通过实施较为宽松的财税制度,甚至自由贸易制度,来吸引国际产业要素集聚,打造国际商贸自由港,成为功能明确的专业化国际城市,如开曼群岛、巴厘岛、新加坡、香港等。

从国际城市的成功经验来看,“大事件”的成功举办,不仅通过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和国际化标准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而且“大事件”的后继效应能够增强城市国际化其他路径的作用效果,为再次举办“大事件”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大事件”具有连锁效应,各路径形成互为依托的叠加效应(见图1),本文称之为“大事件”的联动驱动效应。一旦“大事件”成功举办,这种联动驱动效应将持续发生。如“大事件”驱动效应能够促进城市的产业集聚及转型升级,增强城市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反过来,城市产业发展能够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城市制度完善和城市功能发挥,进一步吸引“大事件”争相落户,从而形成国际化的良性循环。

图1 城市国际化发展路径的作用机理

二 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基础与G20峰会等“大事件”机遇

推进城市国际化,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在高起点上加快推进杭州新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自2008年“城市国际化战略”提出以来,杭州建立了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机构,出台了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城市发展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国际旅游名城的品牌美誉世界,为G20峰会等“大事件”的成功落地奠定了基础,也为杭州顺应世界城市发展趋势和抓牢机会加速城市国际化提供了条件。

(一)杭州国际化的良好基础

1.城市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国际化推进机制,顶层设计逐步加强

组建了杭州市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委员会及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市城市国际化工作;成立了市对外宣传与推广、国际化旅游休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医疗、国际化标识建设与改造5个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专业委员会,推进重点环节关键领域工作。制定了《杭州市城市国际化推进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明确了杭州市城市国际化工作的运行机制、部门任务分工和基本职责。加强工作考核,旅游休闲业转型升级工作已纳入市综合考评工作,当前正积极谋划将城市国际化整体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早在2009年6月,杭州市就出台了《关于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市委〔2009〕18号),提出加快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目标和任务。2015年4月,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杭州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2015~2017年)》(市委办发〔2015〕41号),随后出台了专项行动计划。2015年以来分别制定了旅游休闲、教育、医疗等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了《杭州市旅游休闲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杭州市推进教育国际化行动计划》《杭州市推进医疗卫生国际化行动计划》《城市标识系统国际化行动计划(2016~2017年)》等。

2.杭州形成了国际旅游休闲胜地的城市品牌

杭州入选中国十大创新生态城市,成为首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拥有如阿里巴巴那样的一批国际知名创新引领企业。杭州成为全国首批仅有的两个“旅游休闲示范城市”之一,2015年杭州共承接国际性会议17个,列中国内地城市排名前3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并一举摘得“年度最佳国内会奖旅游城市”及“最佳文化风景MICE目的地”的荣誉称号。在《纽约时报》官方网站公布的“2016年全球最值得到达的52个目的地”中,杭州排名第16位。美国旅游杂志Travel+Leisure将杭州评为“2016年全球最值得到访的50个目的地城市”之一,列第7位。近年来,杭州在治理雾霾、污水、环境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15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242天,比上年增加14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12.3%。

3.杭州呈现鲜明产业国际的特色和亮点

一是以信息经济为特色的国际化产业集群初步成形。杭州涌现出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世界级跨国企业、以海康威视为代表的安防领先品牌、以马云为代表的全球顶尖风云杭商;杭州作为“电子商务之都”已经形成全球辐射力。二是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更趋稳固。当前杭州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超过80%;工业经济逐步转型升级,一批技术新、投资大、效益好的工业企业脱颖而出,高能耗低效益的传统工业逐步关停和迁移。三是以产品出口为重点的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杭州拥有如阿里巴巴那样的一批国际知名创新引领企业,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思科的区域总部,累计有112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杭投资188个项目;吉利和恒逸等一批杭州企业“走出去”发展取得佳绩,全球化配置资源初尝胜果。此外,作为国际旅游休闲中心,杭州的旅游休闲、会议会展、文化创意等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4.杭州形成了国际新兴产业创新的平台体系

杭州创新驱动持续强化,发展动力加快转换,以改革创新为使命的产业平台建设取得实效。杭州入选中国十大创新生态城市,成为首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呈现良好态势;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新增备案私募金融机构838家,新成立蒲公英等引导基金10家。成功举办2015年杭州云栖大会,全国云计算中心地位初步确立。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已建设云栖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9个,成为创业创新重要载体和经济新增长点。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全国提供“六体系两平台”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杭州经验;梦想小镇、基金小镇、云栖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成为汇聚人才资本、创业创新的新阵地。

(二)杭州国际化的历史机遇

在国际城市体系中,一批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城市日渐衰老,而基于竞争优势的一批新兴城市在国际上正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随着2016年G20峰会和2022年亚运会的举办,杭州将迎来国际“大事件”驱动城市国际化的历史机遇期。

1.杭州独特的城市特质顺应世界城市国际化的新趋势

一方面,20世纪以来,基于全球化生产网络,海港优势和资本优势对城市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历史看,纽约、伦敦和新加坡等综合性国际城市之所以能演化为全球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其发展初期海港经济的拉动是决定性因素;迪拜、拉斯维加斯等区域性国际城市之所以能够控制和影响区域性经济活动,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税收政策和法律制度。进入当代以来,伴随着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发展,以及基于科技创新网络的全球化,过去海港和资本的决定性作用逐渐弱化,而法制民主的营商环境、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等新要素的作用逐渐增强,空港经济综合功能正逐渐替代海港物流单一功能。

另一方面,国际化驱动新动力逐渐凸显。从当前看,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全球物流和信息网络日渐融合,宜居环境激发要素集聚,传统的产业国际化路径正在逐步变迁:地处海港的物流优势逐步让位于空港优势,如法兰克福、亚特兰大等区域性城市得益于发达的空港日益崛起;原材料优势逐渐让位于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环境优势,如温哥华、墨尔本、维也纳、悉尼等特质型城市因宜居环境声誉鹊起;免税等政策优势逐步让位于民主法治的营商环境和灵活便捷的人才、资本和科技管理优势,如西雅图、班加罗尔等城市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迅速发展为国际著名的科技城市。

杭州是“创新活力之城”“历史文化名城”“东方品质之城”,拥有山水旅游、文化休闲、信息经济等既本土化又国际化的城市特质,杭州顺应了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在全球城市国际化新高潮中必然顺势而上。

2.系列化的国际“大事件”叠加效应加速杭州国际化进程

国际城市发展经验证实,以国际“大事件”驱动城市国际化已成为普遍的路径选择。奥运会、世博会、G20峰会等“大事件”的筹划与运作,一旦与城市转型升级阶段性战略结合起来,就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与扩散,使城市硬设施和软环境得以迅速提升,如悉尼、日内瓦、威尼斯、首尔等都是成功案例;上海世博会后,上海的产业结构得到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实现了全面国际化。

围绕“后G20峰会”“前2022年亚运会”的“两会”驱动效应,杭州迎来了城市国际化的历史机遇期。在可预见的将来,“大事件”后效益必将促进其他国际性事件在杭州发生,因此要充分利用“大事件”驱动效应,推进杭州从特色国际城市向区域性国际大都市的华丽蝶变。G20峰会作为“大事件”,不仅具有一般性“大事件”的驱动效应,而且因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对举办城市更能产生推动效应。

三 “后G20”时代杭州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国际城市可大致分为世界城市、区域国际城市和国际特色城市三类。其中,世界城市即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多功能国际城市,世界上仅有几个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区域国际城市即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国际城市,如洛杉矶、温哥华、迪拜、香港、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国际特色城市主要是指单功能的专业化城市,包括在特定方面著称全球,或在一定区域鲜明突出,如维也纳、米兰、澳门、深圳等。当前,杭州要以G20峰会等“大事件”效应为驱动,顺应国际城市发展趋势,利用“大事件”驱动效应,放大自身城市特质,精准施策,在全面推进软硬件建设中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区域性重要影响的国际城市。

(一)争取大改革,释放制度供给红利

近年来,杭州先后取得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服务贸易等国家级试点红利,有助于全面提升杭州的城市国际竞争力。但是,相比上海、天津、福建和广东等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杭州的单项改革、单项红利尚显单薄,如何向中央争取更多改革红利仍是重大课题。一是争取国家赋予杭州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2015年国家部署开展“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杭州应借势争取列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点,根据杭州发展实际研究提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等一揽子改革方案,创建新的更大发展平台。二是打造杭州版“中国绿卡”制度。要破除以全面管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理念,让国际高端人才更便捷地在杭州进出、就业和居留。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放开外籍人士来杭旅游、就学、就业、购房和居留的管制措施,鼓励具有专长的外籍人士长期居留杭州。三是突破国际资本管制瓶颈。争取国家对杭州的外债规模实行切块管理,探索在杭州开展企业资本账户可兑换路径,取消境外融资的前置审批;逐步实行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允许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结汇,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以结汇资金开展境内股权投资。

(二)构筑新平台,提高服务贸易水平

杭州要利用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服务贸易改革试点城市的契机,快速提升杭州向全世界买卖商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设定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新目标。杭州首家获批的试点效应已经衰减,下一步要在做大做强商品进口和B2B贸易上有新的突破,促进杭州成为引领消费潮流的国际化城市,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成为杭州外贸经济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二是加快谋划发展大数据产业。要充分利用杭州信息经济发达的优势,抓紧谋划杭州大数据产业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布局。三是开创杭州服务贸易新局面。转变要素配置方式,将更多土地、资金和人力资源投放到服务贸易领域,着力开展服务贸易的针对性招商,建设高端服务贸易产业园区,引导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体的服务外包、以影视动漫为主的对外文化贸易成为杭州新兴的服务贸易产业。

(三)聚焦原基因,提升杭州元素魅力

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城市的老街、老宅、老树,来自老城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独特性甚至唯一性。城市经济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自然生态环境的竞争,环境已成为一个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一是实施大旅游战略。充分开发“西湖”金名片的潜在效应,更加突出旅游国际化带动城市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杭州世界级旅游休闲养生产业,围绕环西湖尽快建设轨道交通和地铁网络,开发西湖地下商业城,彻底改变西湖自然生态环境与商贸业混杂的局面。二是充分发展东方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杭州城市记忆工程”,挖掘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等传统文化精髓,推进跨湖桥、良渚、南宋皇城、钱塘江古海塘、西溪湿地等遗址的申遗和保护利用,扩大丝绸、茶叶、中医药等杭州传统文化和产品的展示与输出,形成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

(四)集聚高要素,增强可持续支撑力

创新海外引资、引智、引技政策和方式,加快集聚国际高品质要素。一要出台海外人才来华服务的鼓励政策,既支持其接受聘用来杭长期就业,也鼓励其采取灵活就业、专家咨询、短期服务的方式为杭州的企事业单位服务。二要组建以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为主业的银行机构,更好地服务于跨境电子商务,融通国际国内资本,组建一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推动杭州公路、地铁、桥梁隧道、赛事场馆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三要鼓励杭州企业引入海外战略投资,以产业投资基金入股或以企业股东方式直接持股;鼓励在杭企业设立国家级、国际级创新实验室,开展重大核心前沿科技攻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五)谋划大格局,打通国际物流通道

克服先天不足,打通杭州国际大通道。一要加快推进萧山国际机场扩容和提升改造,扩大和完善萧山国际机场货站设施,有序建设通用机场。二要借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契机,将上海、宁波、南京、义乌等城市的国际飞机、轮船、火车通道打通到杭州,实现长三角区域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通道一体化,尽快实现将义乌的义新欧国际专列延伸到杭州。三要跨越发展推动智能物流产业在杭州落地,提升杭州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地位,推动杭州建成高能量级国际化智能物流产业集群。

(六)找准突破点,发布杭州国际标准

目前国际化指标体系大致有1.0版和2.0版之说,其中1.0版主要侧重于经济指标和经济要素,侧重于配置全球经济要素的能力;2.0版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治理和空间6个维度,综合衡量一个城市的升级能力。杭州要在2.0版的基础上找准突破点,在信息经济智慧产业、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创新创业活力氛围、自然生态品质环境、民主法治营商环境、智慧城市管理等方面,形成特色和亮点,甚至提出3.0版指标体系。一是基于在电子商务、自然环境、文化休闲等方面既本土化又国际化的特质和优势,借助阿里巴巴的国际影响力,借鉴波罗的海的海运指数模式,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国际城市专项标准。二是推出全球互联网营销评估指数,并与专业运营机构合作推向国际传播。

(七)自我改革,创建国际营商环境

杭州要不断自我改革、简政放权,为城市国际化营造优良营商环境。一要建立涉外管理负面清单制度。评估杭州外经贸领域涉及外企、外商、外资、外汇的所有行政审批和管制措施,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涉外管理示范城市,凡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试点政策要求的,要坚决予以清理;凡不符合产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要逐步梳理并通过试点方案提请国家和省予以调整或废除。二要加快培养涉外事务管理人才。选任一批懂经济、懂法律、懂外语的“三懂”干部,充实到推进杭州产业国际化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选送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国际化城市学习或挂职,学习其产业国际化的先进经验。三要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民主法治环境。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和要求,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服务;加快“信用杭州”建设,尽早建立健全与国际信用接轨的社会信用体系;不断提升市民的国际意识、开放意识和文明意识,增强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罗小龙、韦雪霁、张京祥:《中国城市国际化的历程、特征与展望》,《规划师》2011年第1期。

叶南客、李程骅、周蜀秦:《基于“大事件”驱动的城市国际化战略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周一星:《新世纪中国国际城市的展望》,《管理世界》2000年第3期。

黄叶芳、梁怡、沈建法:《全球化与国际化:国际城市的一项实证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第6期。

伦佐·勒卡达内、卓健:《大事件——作为都市发展的新战略工具:从世博会对城市与社会的影响谈起》,《时代建筑》2003年第4期。

周蜀秦:《基于竞争优势的城市国际化路径》,《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

屠启宇:《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季新业:《完善城市国际化功能 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第12期。

《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市委〔2009〕18号)。

《杭州市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2015~2017年)》(市委办发〔2015〕41号)。

(责任编辑 方晨光)

猜你喜欢
国际化杭州
杭州
聚焦港口国际化
杭州亥迪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风电巨头的艰难国际化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