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气象景观的构景理念与智慧

2016-04-01 03:51张立峰
创意城市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十景云雾西湖

◎张立峰 贾 燕

西湖气象景观的构景理念与智慧

◎张立峰 贾 燕

气象景观是旅游景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景名胜区中气象景观往往成为主景、名景,或是重要的副景、配景。本文结合杭州风景名胜,从气象景观的类型入手,对杭州主要气象景观的特点、构景条件进行分析,对西湖十景中气象景观的构景原理、构景要素进行剖析和总结,以期为气象景观规划、设计和应用提供借鉴。

气象景观 构景原理 风景名胜 西湖十景

作者张立峰,浙江省气象局工程师(邮政编码 310002);贾燕,浙江省气象台工程师(邮政编码 310017)。

气象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台风、暴雨、严寒、酷暑等恶劣天候,不仅制约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可能破坏旅游景观及设施。排除上述不利的气象因素,那些可以造景、构景,并具有观赏价值的气象现象,可称为“风景气象”。风景气象直接呈现,或与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共同构成的景观,可称为“气象景观”。

关于气象景观已有不少研究。章笕依照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对有观赏性的气象资源重构了分类体系[1]。郑霖论述了有利于旅游的气象要素种类的特点和功能价值[2]。冯新灵应用成因类型法对我国气象风景进行了分类,探讨了气象风景构景及其吸引功能[3]。崔露结合我国传统风景名胜对气象景观的观赏体验进行了总结[4]。刘华彬、徐建三进一步对西湖风景区气象景观的艺术审美进行了分析[5]。

尽管如此,但是对气象景观的构景理论研究尚不多见,风景名胜与气象景观的交叉研究还有很多空白之处。本文结合气象学、旅游学和园林学等学科理论,从气象景观的类型入手,对杭州主要气象景观的特点、构景条件进行分析。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案例,对其气象景观的构景原理、构景要素进行剖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风景名胜区的气象景观规划、设计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 西湖气象景观的构景理念

从旅游气候学的角度出发,“风景气象”可分为光现象、水汽凝结物和风现象三大类。其中,“光现象”包括日月光、霞光、彩虹、日月晕、曙暮光、海市蜃楼、峨眉宝光和极光等;“水汽凝结物”包括雾凇、雨凇、霜、露、雾、云、降雨、降雪和冰等;“风现象”包括海陆风、山谷风、峡谷风等。

在杭州风景名胜区中典型的气象景观有八种:日景、霞光景、彩虹景、月景、“风”景、云雾景、雨景和雪景。气象景观的形成离不开“气象构景”。不同于静态的园林构景,风景气象具有瞬变性、随机性等特点,进行气象构景需要了解气象景观的基本成因、景观特点和构景条件等,然后才能在景观设计中加以利用。

(一)日景

在日出、日落时,由于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小,可见光穿过的大气层相对较厚,蓝、紫光多被空气分子散射掉,而红、橙光多被保留,因此旭日和夕阳格外壮观夺目。观赏日景,立体空间的观景效果很重要。作为光源的太阳由于视角低,借助山体、建筑、植被等,会形成明暗对比明显的轮廓剪影,借助优美的天际线造型,营造出红日与地表景观相得益彰的效果。

太阳“东升西落”是自然规律,因此观赏场所的选址要满足东西朝向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观赏到壮丽的日景,观赏视点要拥有开阔的视域。与山水、建筑、园林等其他风景要素,以及云海、霞光等风景气象的合理搭配,可以丰富日景意象。杭州的北高峰、宝石山、城隍阁、雷峰塔都是极佳的观日景点。湖泊常处于低洼所在,或群山环抱,或林木葱郁,在第一时间欣赏日出比较困难,但是夕阳下的湖光山色极具魅力,其中以杭州西湖的“雷峰夕照”最为著名。

(二)霞光景

霞光是太阳斜射天空,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云层呈现黄、橙、红等多彩景象。霞光的类型有朝霞、晚霞、彩云、雾霞等,霞光景彩光流溢,瞬息万变,极具吸引力。

霞光景常与日景相伴,在开阔的水面,有霞光投影其上,形成瑰丽的景色。在山地,霞光常与薄雾、云海等伴随出现,为连绵不绝的山峦披上彩色的霞衣。杭州西湖北岸宝石山的“宝石流霞”,由于山岩表面多呈赤红色,每当霞光洒沐之时,满山流霞缤纷。

(三)彩虹景

彩虹是水滴散射阳光形成的光谱现象,其形状常为带状、弧形或辐射形等,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组成。彩虹多在雨后出现,随机性强,观赏价值不高。在山区瀑布附近由于水雾缭绕,常会出现地点较为固定的彩虹。

瀑布落差、规模越大,越容易产生大量水雾,形成彩虹。天气晴朗的午后,水滴对光线折射明显,折射角度适中,有利于彩虹的出现。在瀑布附近设置高度适中、视线开阔的观赏场所,结合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作为衬景,使瀑布彩虹更富有观赏性。杭州余杭区“彩虹谷”景区内瀑布跌宕,“彩虹瀑”落差达38余米,晴天时坐在“彩虹亭”内,常能欣赏到七色彩虹横亘于飞瀑之上。

(四)月景

月有阴晴圆缺,其景观意象非常丰富。晓月、昏月等为朝夕变化,春月、秋月等为季节变化,晦月、朗月等为阴晴变化,新月、满月等为圆缺变化,风月、冷月等为境遇变化,霞月、素月等为色彩变化。月夜总有一番神秘、朦胧之美,无论是亭台楼阁等人文景观,还是山石湖溪等自然风物,月亮都能融入构景。

月景常以亭台楼阁为观赏场所,园林建筑与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共同形成赏月景观。具备开阔水体的景区,应以水面为主,特别是当月光映照在水体上时,天上月与水中月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就是以湖水为景观发生面,形成“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的迷人月景。

(五)“风”景

风是由气压差引起的空气流动现象。风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除了主导风之外,某一地区受地形地貌等影响,还有海陆风、山谷风和狭管风等地方风。风没有固定形态,既无形象又无色彩,需要人们通过触觉和听觉等来感受。当风吹拂过松林、荷花等大面积的“示踪物”,观赏者通过松涛阵阵、花香四溢来领略别样的“风”景。杭州西湖西北岸的“曲院风荷”,湖面种植荷花,夏日里清风徐来,荷香四溢,游人身心俱醉。

(六)云雾景

云雾是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时,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形成的,在近地面称为雾,在中、高层大气则为云。云雾的出现受自然条件制约,雨季多于旱季,南方多于北方,山地多于平原。在山区由于空气湿度大,风速比较小,气流受到地形抬升作用,更容易形成云雾。

自然界中云雾的成因千差万别,也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云雾景观,特别是大规模的云海、壮观的云瀑布等最为典型。云雾欣赏常以山峰作为衬景,山峰的海拔高度、分布规律不同,云雾景观的形态也不同。云雾还具有丰富景观层次、延伸景深、掩映景点等作用。杭州西湖的“双峰插云”在云雾天气里,南、北高峰时隐时现,“俨如天门双阙,拔地撑霄,祥云叆叇,随风卷舒”[6],使风景更具神秘感,气韵更加生动。

(七)雨景

在潮湿的大气中,大气层结不稳定时就会成云致雨。降雨本身就是具有观赏功能的自然风景。在雨景中,俗称“毛毛雨”的烟雨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烟雨能为风景格外增色,特别是与山水、建筑、园林等要素结合,形成含而不露、时有时无的雨中景象,令人回味无穷。漫步烟雨中的西湖,仿佛是在迷离朦胧、浓淡适宜的诗意山水画中游览。

(八)雪景

雪是云中温度较低的小云滴与冰晶互相碰撞凝结而成的较大形态,即雪花。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冬季、海拔较高的山区常会出现降雪。雪景的构成多在大范围的空间内完成,举目四望银装素裹的世界,显得奇妙而壮丽。雪景还常与建筑、园林等相配合,形成独特的景观,其中以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最负盛名。

二 西湖十景基于绘画理论气象构景原理分析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自唐代起就是知名的风景区。南宋建都杭州后,西湖已发展成“四时朝暮,阴晴雪月,无所不宜”的风景胜地。南宋中后期,皇家画院的画家们凭借特有的审美能力,从西湖风景中选取十个最有代表性的景观加以描绘渲染,并用四字概括。“近者画家称湖山四时景色最奇者有十,曰苏堤春晓、曲院荷风、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7]。这就是后世闻名遐迩的西湖十景,从“因景入画”到“因画名景”,西湖十景不仅成为经典的游赏景观,而且上升为一种文化审美境界。

人们常说“风景如画”,可见美景与画境有共通之处。西湖十景肇始于宋代,其景观构成和审美欣赏与宋代绘画有密切的关系。解析西湖十景中的气象构景原理,也当从绘画理论入手。

中国山水画历来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谓“外师造化”,就是以“造化”为师,向自然学习。北宋画家郭熙在绘画理论《林泉高致》中,曾经严肃地号召山水画家向“真山水”学习。所谓的真山水当然也包括种种气象与天候变化,正如傅抱石所说:“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然融合,乃至季节、朝暮、晴雨、晦明……诸种关系总的体现,然后‘山水之意度见矣’。”[8]

郭熙特别重视季节变化,并总结了山水绘画的季节特质:“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9]在山水画中常出现的云气、山岚也有四季差异:“春融冶,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简单说来,郭熙主张随着季节的更迭,画意也当有所不同。季节变化会产生自然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物候进程,地貌景观也会产生时序性变化。优美的风景本身能体现出这种变化的特质,优秀的绘画作品也应该展现出不同季节的特质,通过风景、绘画向观赏者传递季节变化的信息,进而影响或改变人的心理情绪,这就是“中得心源”的体现之一。

杭州地处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在西湖十景中就有五个典型的季节性景观。“苏堤春晓”素有“十里长堤跨六桥,一株杨柳一株桃”之说,还有“风吹绿柳浪、自在黄莺鸣”的“柳浪闻莺”,展现的都是春季典型的物候特征。观赏者体会着万物萌动的勃勃生机,自然有“欣欣然”之感。“曲院风荷”以荷花、睡莲等植物为主景,辅以夏日熏风和曲折庭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让人充分感受到夏季的丰盈明艳。平湖秋月展现的是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的景象,并不宽阔的西湖,借助秋高气爽的季节特性,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的疏朗清肃之美。每当瑞雪初霁,从宝石山上眺望西湖银装素裹,而断桥的拱面在阳光下冰雪消融,皑皑白雪与灰褐色桥面形成反差,远望似断非断,便形成“断桥残雪”,这是典型的冬季景观。

其实,整个西湖风景区的季节属性都很突出。“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竟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者亦无穷矣。”[10]随着季节的交替,植物色彩的变换,都融入造景者的再创作,形成西湖风景的季相美。

除了季节因素,天气条件在风景构成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郭熙曾说,“山无云则不秀”,“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11]。在宋人的山水画作中,云雾常常是重要的构图要素。“云雾在山峰之间无边无际地飘流着,超越了图画的界限,飘流出画外。它把幻想遥引出画面,因此暗指了画面以外的整个世界。”[12]云雾为欣赏者打开恣意想象的空间,和精神世界联系到一起,使观赏体验染上神秘气息。西湖十景中的“双峰插云”,很好地借鉴了这一构景理念。在云雾缭绕的气象条件下,南、北高峰遥相对峙,时隐时现,远望若仙境一般,不禁让人浮想联翩。

其实,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西湖之美都别有韵味。苏轼也曾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后世还有“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雾湖,雾湖不如雪湖”之说,可见晴、雨、雾、雪等气象条件不仅使西湖之美富于变化、引人遐思,也为西湖美景进一步“梳妆打扮”,使之更具魅力。

三 西湖十景基于景观体系气象构景要素分析

西湖十景是以西湖为主体的一个完整的景观体系。从表1可见,每一景都有特定的观赏视点,只有处于观赏视点的位置上,才能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有些观赏视点的要求不高,范围相对宽泛;有些观赏视点则需要具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就如滨湖平台之于平湖秋月。每一景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景域,这是某一景观独特的欣赏范围和内容。

西湖十景的每一景还具有特定的构景要素,这其中就包括季节、与季节相对应的动植物、昼夜晨昏以及特定的气象条件。从季节要素看,苏堤春晓和柳浪闻莺为春景,曲院风荷为夏景,平湖秋月为秋景,断桥残雪为冬景。从观赏时辰看,苏堤春晓为晨景,曲院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为昼景,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钟为昏景,平湖秋月和三潭印月为夜景。从气象要素看,双峰插云为云雾景,断桥残雪为雪景,曲院风荷为“风”景,平湖秋月和三潭印月为月景,雷峰夕照为日景。此外,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和断桥残雪五景在晴好天气里,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二景在有晚霞时欣赏效果更佳。

表1 西湖十景的构景要素

上述不同类别的构景要素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结构与层次关系,以实现构景效果的最优化。一般来说,往往是近景直接作用或投影在湖面、水面上,如“三潭印月”中的三座石塔、“曲院风荷”中的荷花就在西湖湖面上。中景多由围绕在湖边的建筑物或园林要素构成,如“曲院风荷”中的曲院、“断桥残雪”中的断桥。远景多由云雾、雨雪、山峦、日月等组成,如“双峰插云”中的白云、“雷峰夕照”中的落日等。可以说,西湖的美已经远远超出普通意义上的山水、建筑或园林之美,将建筑与园林的艺术之美融进了西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最终体现出的是自然美与人文美的高度和谐统一。

四 西湖气象景观的构景智慧

气象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在景观构成上常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游赏魅力上也有较大的吸引功能。杭州风景名胜中气象景观的构成凝聚了前人大量的心血和智慧,其构景原理值得深入分析和总结,其经验也值得在景观设计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气象景观既可以作为独立的观赏对象,也能与其他要素相互配合,产生“鸡尾酒”效应,形成新的景观。由于气象景观具有奇、绝、妙、幻等景象特征,许多风景名胜区都将气象景观作为主景、名景,或者成为重要的副景、配景。就这一点而言,气象景观在旅游景观构成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有必要加强研究、因地制宜,建立与山水、建筑等其他构景要素有机融合的气象景观体系。

欣赏气象景观往往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观赏视点与景观相分离。由于气象景观多是风景名胜区的精华或核心,观赏视点选择的不同,观赏效果也会大不相同。可见,观赏视点与气象景观实属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需要合理配置观赏场所的位置、规模和功能,精心选择观赏时机,加强观赏路线的组织引导,建立符合气象景观游赏规律的观赏体系。

几乎所有气象景观的发生,都需要具备特定的自然条件,并出现在特定的区域和时段内,具有明显的时空选择性。不同于其他旅游景观的确定性或稳定性,气象景观具有明显的变幻性,这既是其魅力所在也是其不利之处。从风景观赏角度而言,不同的观赏者由于心理需求和审美取向不同,也会对同一景观产生不同的观赏印象和审美体验。因此,有必要从把握规律入手,开展气象构景与创意欣赏的理论研究。

注 释

[1]章笕:《天象与气候旅游资源的范围及分类体系构建》,《浙江学刊》2013年第1期,第178~182页。

[2]郑霖:《论气景旅游资源的组成及功能》,《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0年第12卷第1期,第59~64页。

[3]冯新灵:《中国气象风景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1997年第6期,第67~73页。

[4]崔露:《传统风景名胜气象景观的观赏和体验》,《文史艺术》2014年3月(上),第128页。

[5]刘华彬、徐建三:《西湖风景区气象景观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6期,第3065~3068页。

[6](清)李卫:《西湖志》。

[7](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西湖》,第230页。

[8]傅抱石:《中国绘画史纲》,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第190页。

[9](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第26页。

[10](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西湖》,第230页。

[11](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第51页。

[12]〔美〕高居瀚:《中国绘画史》,李渝译,雄师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4,第41页。

(责任编辑 方晨光)

猜你喜欢
十景云雾西湖
云雾
拨云雾 识压强
云雾是山做的梦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云雾缭绕宜昌城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大秦岭·山水
基于符号学视角的西湖“十景”变迁研究
当西湖遇上雪
从“西湖十景”图彩绘瓷谈清代山水瓷画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