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

2016-04-05 00:17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腹腔镜

黄 新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621000)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

黄新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621000)

关键词:腹腔镜; Nissen胃底折叠术; 胃食管反流症

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特征为反酸、胃灼痛等,常见并发症有食道狭窄、食管溃疡、上消化道出血、食道癌、Barrett食管等[1-2]。与传统药物相比,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的长期抗反流的效果更加显著,而且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美容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3-5]。本研究探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胃食管反流病并实施腹腔镜 Nissen胃底折叠术患者,男61例,女5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8±9.4)岁。所有患者中胃灼烧、反酸92例,吞咽困难14例,胸骨后疼痛46例,咳喘8例,不能平卧睡眠16例。112例患者中,有105例患者经过常规内科药物治疗3个月效果不佳或停药后反复,进而选择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6例患者直接选择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

患者入院后完善以下检查:① 胃镜:有64例患者通过该途径得到诊断,按照洛杉矶分级Barrett食管4例,D级2例,C级6例,B级24例,A级28例。② 上消化道造影:有68例患者有食管裂孔疝。③ 食管测压:112例患者的下食管括约肌的平均压力为(8.4±3.5) mmHg,远低于参考值(22.00±6.12) mmHg。④ 24 h的pH值监测(De Meester评分)[6]:112例患者的24 h的pH值的平均水平为(114.8±48.8),远高于参考值(7.36±3.76)。

1.2治疗方法

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双下肢外展体位,头高脚低30°,术者站于患者的两腿之间。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2~15 mmHg。一般需要在上腹部做2个1.0 cm和3个0.5 cm孔,置入相应大小的套管针(Trocar)。第1个1.0 cm孔位于脐与剑突中下1/3交界处,放入30°内镜;第2个1.0 cm孔位于左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为主操作孔,放入超声刀等主要操作器械。第1个0.5 cm孔位于左腋前线肋缘下,放入无损伤抓钳等助手所用器械;第2个0.5 cm孔位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为主刀的次操作孔,放入抓钳或分离钳;第3个0.5 cm孔位于剑突下,放入巴布科克(babcock)钳抓住食管裂孔上方筋膜托开肝脏,暴露裂孔位置。有食管裂孔疝者先将疝内容物复位,用超声刀逐段离断胃底与脾之间的网膜组织及胃短血管,游离切断胃膈和食管膈韧带,暴露左膈肌脚,用超声刀离断胃小弯侧网膜组织,游离右侧膈肌脚和食管前面腹膜;游离出食管长度≥5 cm,以制造食管后方间隙。用2-0丝线间断缝合两侧膈肌脚缩小食管裂孔,若裂孔直径大于5 cm,可酌情使用补片修补。将胃底经食管后方拉至食管前方,与食管左侧的胃壁缝合,用2-0丝线间断缝合2~3针,宽约1.5~2.0 cm,至少要有2针缝于食管肌层,形成360°的宽松折叠无张力包绕全部食管下段。检查有无其他脏器损伤和出血,清点手术器械无误后,缝合各个小切口。

1.3观察指标

对手术前后的胃镜、食管测压,监测上消化道造影和24 h食管pH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症状的缓解情况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或者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2例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为(63±42) min,手术过程中平均失血量为(156±78)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4±3.8)d,术中无大出血、气胸、食管破裂、其他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死亡者。手术后3个月复诊时,患者有烧心、反酸5例,吞咽困难2例,胸骨后疼痛2例,咳喘、不能平卧睡眠0例,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复查上消化道造影发现2例患者仍有食管裂孔疝,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行胃镜复查发现,Barrett食管0例,D级0例,C级1例,B级2例,A级3例,其余58例患者恢复正常。术后患者的平均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为(22.4±8.2),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24 h的pH值(DeMeester评分)为(7.3±3.6),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

3讨论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在发展中国家中,质子泵抑制剂仍然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手段[7]。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选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高,是胃食管反流病治疗的“金标准”[8]。通常外科手术进行前,临床医师都要对患者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考虑可能影响手术的术前不良因素、术中风险和术后影响因素,以便选取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术前评估非常重要,除了需要对患者行一些常规的内科检查、内镜以及放射学检查外,还需要对患者行食管测压和24 h的pH值检测,方便评估手术的效果[9]。

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反流症的手术过程比较复杂,因此要求手术医师必须具备娴熟的手术技能和技巧,以便应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的术后并发症逐年降低[10]。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吞咽困难。有研究[11]证实,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后早期几乎所有患者均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这可能与术后局部水肿有关,一般在术后2个月内会自行缓解,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长期吞咽困难的现象。有学者[12]认为,为了防止术后吞咽困难,胃底的折叠需要与食管有一点距离,并且不建议超过2 cm。另外,为防止缝合过紧,应在行胃底折叠缝合时在试管内置入探条。对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要避免行360°胃底折叠[13]。

综上所述,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疗效佳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红霞.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5,06:23-24.

[2]李毅,孙涛.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3,06:552-554.

[3]张宏,鲁鹤臻,李志宏,等.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联合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与传统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6:1280-1284.

[4]赵宏志,秦鸣放.腹腔镜前180°胃底折叠术与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02:167-169.

[5]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联合胃大弯袖状切除术[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4,03:273-274.

[6]林茂华,黎小惠,叶彬,等.动态食管内pH及胆汁反流检测用于危重症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03:156-159.

[7]张鹏,宋玉成,袁远,等.胃食管反流病的再认识[J].中国临床研究,2014,11:1424-1426.

[8]洪娜,王业涛,王巧民,等.腹腔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胃肠病学,2014,06:374-376.

[9]花荣,姚琪远,陈浩,等.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后代谢性疾病改善的原因分析(附34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07:481-484.

[10]季福建,刘选文,孙思文,等.腹腔镜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23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4:7113-7114.

[11]张云峰,李建业,于磊,等.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Nissen)对胃食管反流合并喉咽反流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1:4748-4751.

[12]克力木,阿力木江·麦斯依提,张成,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合并食管裂孔疝6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4,05:416-418.

[13]张重阳,田志强,田霖,等.腹腔镜胃底180°前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疗效分析[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01:50-52.

收稿日期:2016-04-11

中图分类号:R 5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5-094-02

DOI:10.7619/jcmp.201615029

猜你喜欢
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30例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肝切除血管阻断方式的应用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