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自我提升

2016-04-08 06:24马赛
大学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内涵建设高职教师科研能力

马赛

[摘 要]高职院校自身内涵建设的不断加强,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科研能力的高低更成为判断教师是否胜任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之一。高职教师科研能力自我提升需要立足教学本职,定位准确;需要主动交流学习,敢于走新路;需要组建动态团队,能力多元化;需要寻求企业资源,合作出效益。

[关键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3-0064-02

我国高职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而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素质。对教师素质的评判目前有许多标准。很多院校在选聘青年教师时就特别注重其学历、专业基础、技术实践经历等方面,以期能迅速获得一个胜任教学的好教师。然而,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不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不能积极认真研究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他就很难胜任高职教学工作,很难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这是时代的要求。

一、高职教师科研能力自我提升的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不同,它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这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密地依靠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办学,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而教学该如何有效组织,理论该如何与实践相结合,都需要高职教育工作者去实践、去研究。只有及时分析市场的变化趋势,了解人才需求以及相应的教学要求,才能保证专业发展的适应性,奠定院校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良性发展。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教师身上有具体的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师的科研能力既是一种实践能力,又是一种创新能力,它决定着教师是否能开创性、高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向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刚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就任高职教师的初期,需要转换角色。转换角色的同时就应该注重科研能力的自我培养。与在校读书期间进行的专业科研不同,高职教师的科研方向往往是与专业教学结合、与企业实际结合、与社会需求结合,其要求具备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是与时俱进的、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

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积累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宝贵财富。但是也不可因为过去的财富就故步自封。有些高职教师在获得了一定的职称后,便不再进行科研创新的工作,这对保持自身的教学活力与竞争力是有害无益的。

因此,无论是新入职的教师还是职称较高的教师,每一名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科研能力对自身发展、院校发展乃至整个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高职教师科研能力自我提升的现状分析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的日趋成熟,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这离不开国家在政策上的大力倡导与各院校的激励机制所带来的推动。但由于经济、教育发展程度的不同,各地区高职院校对科研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地处西部地区的院校,其往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规划与培训、经费紧张,以致科研工作管理不够规范、整体水平不高。而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大规模扩招,也造成很多高职院校师生比率失调、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教师的教学任务明显加重。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在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有大量事务性、临时性的工作需要应付,这使得教师们很难静下心来投入到科研中去。教师们缺乏科研创新的平台和氛围,科研意识难以培养、科研工作难以开展、科研能力难以提高,而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因此举步维艰。

除了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外,高职教师自身存在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一)科研信心不足,科研意识薄弱

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普遍缺乏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对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程序也不清楚,致使部分青年教师对科研工作的信心大幅度降低,认为科研项目对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没有明显作用,甚至放弃科研工作。

(二)综合技能薄弱,缺少实践经验

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青年教师普遍存在岗位适应的问题。他们大多从“校门”走入“校门”,企业生产或工程实际经验较少,完成一些生产实践性很强的科研工作会有一定难度。

三、高职教师科研能力自我提升的几种方法

(一)立足教学本职,定位要准确

现阶段仍有部分教师因为任务要求而做课题,或因为容易获得立项而申报与自身专业毫不相关的项目。这就使得课题研究没有针对性的基础、没有系统,研究成果往往止于皮毛、深度不足、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研究者的专业能力没有得到发挥,科研能力也没有得到实质的提升。

因此,高职教师必须把眼光定位在本专业的教育教学上,立足于内涵建设,由浅到深、由基础到核心,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构建研究专业发展的项目体系。

(二)主动交流学习,敢于走新路

科研方法有一定的基础规律,但如果视这些规律为唯一,那就无法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很多教师在接触科研工作的初期,没有得到有效的系统化的培训,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有偏差、较单一,对研究方法的认识拘泥于某个片面、局限性较大。可能在研究某些难度不高的课题时,这些基础规律可以获得一定的成果,但如果不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那成果的提升空间就会被扼杀,研究者的钻研精神也同样会被扼杀。

因此,广大高教教师应主动“走出去”,到兄弟院校、科研基地、科研会所、行业协会、企业中进行考察、交流与研讨,学习先进的科研理论和经验,提升科研应用能力。

(三)组建动态团队,能力多元化

科研成果的价值与科研团队的努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一项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往往需要非常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多种研究方法,是各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工程。要建设一个强有力的科研团队,需要充分整合本专业甚至其他专业的优质科研力量与资源,分别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并挖掘个人专长。这样的团队既是稳定默契的,又是动态变化的,既可在同一个项目中集中攻坚,也可在关联项目中交流合作。通过以本专业为主体,辐射相关专业的整合模式进行研究,实现在稳定的团队协作中提升专业化的科研技能,在动态的团队交流中培养多元化的科研技巧。

(四)寻求企业资源,合作出效益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各种教育发展规划中对职业教育都强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校企合作也已经成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早期的校企合作,多以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目的,促进就业、促进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化。企业通过定点式、订单式的培养,获得熟悉企业运作流程、适应企业工作要求的人才,这降低了企业用人的风险与成本,对院校和企业是双赢的模式。

在校企合作中,专业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学上的直接培养、就业上的方向引导,高职教师是学生与企业顺利对接的桥梁纽带。“双师型”的高职教师,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实践的技术技能,既是教师又是技师,这就成为了双方合作的基础。

高职教师应善于发现适合的企业资源,寻找校企双方的诉求共同点,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服务企业实际需求来深化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通过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在企业资源的支持下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工作。这不失为一种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长效机制。

以质立校,从宏观领域的规模数量向微观领域的内涵建设转变,这是在实现大规模扩招后,高职教育迫切需要进行的一个重大战略性转折,也是每一所院校办学立足和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师资队伍的构成、教师具备的科研素质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和长远发展,因此,建设和完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理应成为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学改革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院校的推动,更需要每一名教师的积极参与。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兆媛.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天津科技,2015(2):15.

[2] 张森.错位发展:高职科研的定位与出路[J].中国高校科技,2014(9):15.

[3] 王蕊,杨卫军.以科研推动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4):21.

[4] 史晓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方法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2):18.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高职教师科研能力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徐州技师学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新途径研究
浅论新时期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素质浅谈
翻转课堂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探析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