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院姓社 凝聚政治共识

2016-04-11 04:43周汉民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院民主党派共识

周汉民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上海200237)

坚持社院姓社 凝聚政治共识

周汉民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上海200237)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中,首次公开强调 “社院姓社”,明确了社会主义学院的定性和定位。坚持社院姓社,凝聚政治共识,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学院和统一战线工作的光荣使命和鲜明特色。一要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社院姓社,培养统战人才;二要以 “大统战”的理念谋篇布局,以共识教育为核心,坚持社院姓社,提高办学水平;三要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参政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社院姓社,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社院姓社;政治共识;统战人才;一流社院;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如何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努力开创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是当下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学院以统一战线教育事业为己任,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为推动爱国统一战线的不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积聚起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中,充分肯定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作出的重要贡献,并且明确了社会主义学院的定性和定位。就定性而言,首先,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政治学院,是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他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就定位而言,他是中共中央直属的,由中央统战部管理的事业单位。习总书记首次公开强调 “社院姓社”,其中核心是政治培训,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的培训,这赋予了社院光荣使命和鲜明特色,指明了社院未来的发展方向,体现出党中央对社院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是社院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一、坚持社院姓社,培养统战人才

如何促使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优势,共同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事务,是统一战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1956年10月,经民主人士提议,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社会主义学院应运而生,开启了统一战线教育培训事业的新篇章,在培养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等统一战线代表人士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将人才培养放在了统一战线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 (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社会主义学院工作首次进入党的重要决定中。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试行)》对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提出要 “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作用”,强调社会主义学院要“坚持政治培训为主,开展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理论培训”,进一步推进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统一战线就是解决人心和力量的问题。在党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社会主义学院始终把社会主义作为指引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方向的伟大旗帜,开展统一战线思想教育,巩固统一战线政治共识,积极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并以此作为凝聚力量的基点所在,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国已有400多家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培养了一大批包括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和统战干部等在内的覆盖统一战线各领域的人才。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充分体现了自身特点和性质,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领域不断拓宽,日益成为统战人才的大学堂,可谓使命光荣,成绩斐然。

二、坚持共识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俞正声主席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庆祝大会上,就做好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广泛凝聚政治共识;二是坚持统战特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三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在 “大统战”背景下,属于统一战线范畴的社会主义学院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代表着社院的政治培训目标更高、学员层次更高,当然,对社院的要求也更高。为此,中央和地方社会主义学院启动了一系列教学科研行政改革。以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为例,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和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以 “提高办学水平、办好联合党校”为实践载体,不断加强学院的自身建设。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成立于1958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办,1984年3月11日恢复,经历了创建、复办、发展三个阶段。进入新时期,学院围绕教学立院、科研兴院、人才强院、和谐建院等方面加强建设,以教育培训理念现代化、主体班次建设规范化、统战师资专业化、合作办学开放化、办学形式特色化等作为正规化建设的抓手和着力点,特别是把争创一流作为主要目标。打造一流的社院,体现在一流的教学,即认真探索办学规律,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制定和出台了《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与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合作制定并联合印发了 《加强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建设的意见》,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打造一流的社院,体现在一流的培养目标,即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党外人士和统战干部队伍,增加体现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更高层次的培训课程,增进社院系统、党校系统、高校系统的交流,高标准、高水平办好社院;打造一流的社院,体现在一流的学员,即鼓励学员为国争光,组织培养全市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界代表人士、港澳台侨海外代表人士,提升社院教学资源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一是加强共识教育。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社会主义学院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共识教育是社院区别于党校、行政学院和其他干部院校的显著标志。在新时期新阶段,更要以 “大统战”的理念谋篇布局,以共识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增进学员的政治共识,筑牢思想基础,强化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例如,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将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民主党派史”“中共党史”“中国政党制度史”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阐述了历史选择了党、人民选择了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党的领导的历史合法性,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和举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加强共识教育还应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专家学者的作用,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学术讨论、课堂教学等活动,高度重视并善于应用统一战线的人才资源和智力优势,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体现 “联合党校联合办”的特色,共同推进社会主义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强化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方面,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路径选择。理论自信方面,包括统一战线理论及其价值依归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不仅要学习之,还要通过践行来完善之,如依托智库针对重点领域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理论政策和对策研究,从更高战略角度思考,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更好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为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提供思想支撑。制度自信方面,详细了解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方针政策,深刻认识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际,团结就是力量,联合形成战线,这是我们民族一往无前、攻无不克的力量所在。今天我们仍需要依靠统一战线这一法宝,来推进、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化自信方面,注重深度发掘数千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优秀思想成果、所积淀的深厚民族精神,引导学员真正了解今日之中国是昨日之中国发展而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赖于中华文化的复兴,社会主义学院要立足于推进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创新,进一步增强统一战线成员的文化自信。例如,“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中心”和 “中华文化学院中华文明研究中心”已经挂牌成立,全国各地社会主义学院也可借鉴成立相应的子研究中心,在 “大文化”视角下,围绕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中华文明继承与创新等内容,为凝聚党内外、体制内外、海内外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共识和政治共识提供学术支持。

三是激发学习动力。在不断丰富以重点学科为引领,基础学科、特色学科等多元发展的学科体系的同时,牢固树立 “爱国、团结、民主、求实”的良好学风,围绕 “自觉、自主、自为”方针,探索适合党外人士特点的教育方式,既涵盖基础理论、政治素养、统战政策,又涉及法律知识、能力培养等,通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相互贯通,增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不断提升培训质量。特别是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把适应党外干部履职尽责需要作为培训方向,“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日常教学实践中,由此激发党外人士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促使其自觉地想学、愿学,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转化为党外人士的共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团结严肃而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共识教育。

三、坚持凝心聚力,突出统战特色

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肩负着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职责,要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大旗帜,要突出统一战线特色和职能定位,要把巩固和发展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局面作为己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 “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2]的要求,铸造一支坚定跟党走、开拓进取、奋勇革新的党外人士队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凝聚起新的更大的力量。

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的当下,社会主义学院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战线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培养一批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一批善于开展党的统战工作的统战干部,担负起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职责,为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重要的贡献。

二是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社会多样、多变、多元的新特点下,和谐和稳定是一切发展之根源,也是一切发展的归宿,这也应成为我们工作的聚焦点。要以理想信念为先导,巩固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延续中国式发展历程作为坚守的重要目标,搭建凝聚团结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政治共识和共同愿景的有效平台,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由此来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齐心协力构建“大统战”格局,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不可摧的磐石。

三是提高参政党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参与协商议政的基础。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的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方针政策宣传基地,应与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提升党派成员和后备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例如,针对今明两年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组织上新老交替以及新生代党外人士大幅增加的情况,社会主义学院可充分发挥在统战理论研究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将其作为教学、科研重点,增加专题课程,帮助民主党派在正确认识参政党建设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顺应时代发展和统战工作要求,大力加强党派成员尤其新一代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建设高素质参政党,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职能,进一步提升多党合作制度效能。

回顾过去,社会主义学院从建立到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步,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社院人的栉风沐雨和无私奉献;展望未来,社会主义学院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更要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准确把握功能定位,推动实践与理论的创新发展,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EB/OL].(2013-06-2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 26/c_116299439.htm.

[2]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报,2015-05-21(01).

(责任编辑:刘 颖)

10.3969/J.ISSN.1672-0911.2016.06.002

D615

A

1672-0911(2016)06-0002-04

2016-11-17

周汉民 (1957-)男,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上海中华职教社主任。

猜你喜欢
社院民主党派共识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云南社院举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会
商量出共识
新时代社院学报新作为新境界云南社院召开学报工作座谈会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大数据环境下全国社院学报集群化发展探究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