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利益与价值:现阶段对台“统一论述”的三个视角探析

2016-04-11 04:43吴陈舒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和平统一民族主义统一

吴陈舒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101)

民族、利益与价值:现阶段对台“统一论述”的三个视角探析

吴陈舒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101)

“民族主义论”“利益连结论”与 “价值认同论”构成了现阶段对台 “统一论述”的三个视角,并分别扮演了 “统一论述”的根基、动力与重点的角色。在今后的反 “独”促统对台统战工作中,必须旗帜鲜明地高举“民族主义论”,反对任何分裂中华民族等 “台独”行径,以 “利益连结论”作为两岸互动渠道,在两岸关系不断深入融合进程背景中注重两岸价值认同的磨合与理解,强化与稳固两岸关系的深层结构,加快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关 键 词:对台 “统一论述”; “民族主义论”; “利益连结论”; “价值认同论”;和平统一;两岸关系

对台 “统一论述”是指大陆对台政策论述中,以增进两岸民众情感、提高两岸关系实质改善、促进两岸和平统一为目标的论述。对台 “统一论述”具有延续性与一贯性的特征,形成了以 “一个中国”为原则与加快国家完全统一为目标的论述体系。在这个 “统一论述”体系中, “民族主义论”“利益连结论”与 “价值认同论”是三个较为重要的阐述视角。

一、“民族主义论”是对台 “统一论述”的根基

“民族主义论”是指诉诸于民族和血缘认同,从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和同属一家人的角度出发,激发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中华民族最大利益为宗旨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两岸间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在民族大义面前,两岸应以各自的方式,共同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共同维护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同胞都是中华儿女,维护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也是两岸共同的责任所在。

(一)民族大义是 “民族主义论”的表现方式

当义与民族相联系,上升为民族大义,在此主要指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大义,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 “义”的升华与发展,即中华民族的忠义气节[1]。民族大义,从广义上讲,就是一个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从狭义上讲,就是一个民族现阶段和今后一定时期要完成的重大使命、承担的重要责任。它要求两岸在民族大义面前应超越分歧,求同存异,同谋两岸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台湾地区延续的孙中山的 “三民主义”是以 “民族主义”为核心的 “统一论述”,大陆也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开创新局,两者在对民族主义的认知上有着共同的民族情感与历史认知交集。

(二)民族情感是 “民族主义论”的诉求路径

民族情感在民族成员身上表现为民族自豪感、民族优越感、民族自尊心、民族自卑感和民族沙文主义情感等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情感上重大一统,重天下归一,重和平团结、重稳定的局面[2]。民族情感在自发性的基础上,以整个中华民族为对象,关心整个民族的命运,爱民族英雄和全民族的同胞而憎恨民族敌人使得民族感情具有自觉性。通过激发台湾民众的民族荣耀与爱国情操,在民族情感共鸣性面前,共同为国家统一事业贡献力量。将民族情感诉求作为两岸融合的润滑剂,增加两岸和平统一的粘合性,为今后的和平统一大业奠定坚实的 “统一情感”基础。

(三)民族认同是 “民族主义论”的实现目的

民族认同 (National Identity)是民族在共同地域、生计、语言、风俗、宗教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自我特征的认同。在民族大义与民族情感的宣导下,民族认同使得两岸民众互相认同并以 “民族”结成共同体,以集体性的民族象征身份,增强民族历史认同,从而增加两岸国家统一的民族凝聚力。作为中华大地的共同主人,中华大地成为中国各民族共同的家园,经过了数千年的建设,成为我们构筑中国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根本物质基础[3]。同时,民族认同的导向诉求也为国家认同提供了历史沉淀的依据,中华民族的 “家国天下”意识,有利于将民族认同的提倡转化为增进国家认同的实现。

(四)“两岸命运共同体”是 “民族主义论”的论述载体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我们同属一个国家、同属一个民族从来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因为我们的血脉里流动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我们的精神上坚守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4]。大陆学者李鹏认为,“两岸命运共同体”既要强调民族和国家的共同认同,也重视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更需要两岸同胞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扩大两岸经济、文化等领域全方位的交流,同时积极创造破解政治难题的条件,建立各种保障机制,形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最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5]。“两岸命运共同体”建构了两岸融合的情境氛围,提高了 “两岸一家”这一原生论基础上的建构论述水平,使得 “民族主义论”在共同体的视角下得以提升内涵与意义,为两岸和平统一的推进积累了理论准备。

二、“利益连结论”是对台 “统一论述”的动力

(一)两岸经济利益连结是增强 “统一论述”的直接动力

两岸 “小三通”“大三通”的开放与实践,极大地改善了两岸民众间的往来便捷性,大量的台商频繁穿梭于两岸间,增加了两岸经济的融合力度。另外,大陆的惠台政策提高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积极性,让台湾民众真切地感受到祖国大陆的诚意与善意。大陆经济的快速崛起,自贸区的建设,一带一路等项目的开展,成为台湾经济不可缺少的合作力量。2008年以来,两岸合作的规模急剧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两岸间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减轻了两岸经济共同发展过程中的不必要损耗,两岸经济共同体的实体得到实质性增强,加快了两岸之间的经济互信。经济利益的捆绑式融合,成为 “统一论述”中先经后政、以经促政的有效体现。不仅如此,两岸经贸等领域的交流让更多民众受益。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各项协议的生效,符合两岸民众的需求,特别是通过重视台湾基层民众的利益与合理关切,形成相应的利益连结机制,有利于为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向和平统一过渡提供必要的现实条件。

(二)两岸政治利益连结是 “统一论述”的根本动力

两岸政治利益的连结体现在对内与对外两方面。对内方面,台湾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基本事实无法改变,充分发挥两岸人民的共同智慧来处理两岸历史遗留下来的政治分歧,尤其是主权与治权的妥善处理,将有利于缓和两岸固有的结构性矛盾,增进两岸政治认同的一致性。以两岸和平发展制度化理念深化两岸政治互信,签订两岸和平协议,将有利于两岸政治利益的最大化;对外方面,两岸秉承 “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凝聚两岸各界力量,一致对外,有效协调与沟通,形成 “两岸一中”的国际影响力,积极保卫东海、南海等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共同财产,共同打击外国敌对势力对中国领域主权的蛮横干涉。当前两岸主流民意呈现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的态势。走和平发展之路,谋互利双赢之道,增强两岸政治利益的连结,实现两岸良性互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通向和平统一的康庄大道。

(三)两岸社会效益连结是 “统一论述”的基本动力

两岸人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接触在两岸民间各领域的交流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海峡论坛、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和平论坛等论坛的举办,社会团体的基层交流活动加速了两岸社会效益的连结力度,随着大陆赴台游社会效应的逐步显现,两岸社会效益正实现交互式的提升。两岸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两岸社会的 “两岸化”趋势不断加强,“两岸族”成为活跃于两岸间交流互动的社会网络群体,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夯实社会基础。经济、社会效益的 “外溢效应”将直接提高岛内社会对大陆对台 “统一论述 “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三、“价值认同论”是对台 “统一论述”的重点

价值认同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实现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6]。“统一论述”语境下的 “价值认同论”是指 “统一价值”认同、“一国两制”的制度价值认同,以及民主法制的价值认同。

(一) “统一价值”的认同是 “统一论述”的重点过程

两岸民众对统一观念的分歧并未随着两岸经贸融合而同步加快,甚至呈现滞后性。两岸民众对统一价值的认同因近代历史的不同遭遇而表现出不同的心态。大陆地区对近代民族压迫的历史有着强烈的屈辱感,迫切希望在当前的民族复兴中振兴中华,对祖国的完全统一有着浓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而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近代历史遭遇没有过多的共鸣,自然难以对民族统一的价值取向产生实质性共鸣。因而 “为什么要统一”的价值问题随着“国共内战”这一国家内部问题的长期悬而未决并呈现常态化趋势而难以取得有效突破,尤其是在当前 “台独”势力愈发猖獗地对 “统一价值”污名化,使得独立与反独立的斗争替代了 “如何统一”的问题,统一问题在 “台独”势力的操弄下失去了焦点,再加以民粹式的动员方式,使得台湾同胞更加对统一价值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特别是台湾青年世代成长于 “去中国化”的社会氛围中,缺乏对统一价值的认同。在此背景下,逐渐化 “独”为统,反 “独”促统,搭建两岸和平发展的统一架构,再融合以统一价值的宣导工作,台湾民众终将会积极地认同 “统一价值”的内涵与实现方式。

(二) “一国两制”的制度价值认同是 “统一论述”的重点目标

两岸的统一,根据现有的制度安排,是以 “一国两制”的制度设计来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一国是前提,两制是关键。两制的安排,符合当前两岸民众对各自制度的现实需要。“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施,已经从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使得今后两岸的统一,两制的并存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当然,两岸的统一,从形式统一到统一内容的整合充实,需要对 “一国两制”的制度价值进行更为严谨的规划与实践。任何 “两国一制”“一国良制”的主张,都将是对 “一国两制”的制度价值认同的怀疑。因而,加强 “一国两制”的制度价值的论述策略,让更多台湾民众体认到现阶段两岸统合的价值所在,把握两岸统一的制度价值话语权。

(三)民主法制的价值认同是 “统一论述”的重点工程

两岸复归统一与 “一国两制”的贯彻实施,需要两岸民众对彼此制度的信任与支持。当前,台湾同胞对于祖国大陆关于台湾统一后的制度安排仍存在着诸多的疑虑,长期的 “反共”情结与 “反中”恐慌,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台湾民众对大陆政治制度的误解。再加上台湾当局通过对民主制度的强调,强化制度认同在国家认同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凸显当前两岸的制度差异,造成事实上 “台湾认同”“中华民国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之间的区隔。两岸民众对民主等政治价值观念与两岸统一的关系存在认知差异表现为:台湾的学者到普通民众对台湾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十分认同,并将台湾的政治制度看成是绝对优越于大陆的。但大陆对这一问题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民主制度与和平统一没有必然联系;大陆目前的民主政治是适应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需要的[7]。在大陆积极建设法治化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应制度日渐完善成熟,依法治国成为大陆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此背景下,加强两岸关系发展与融合的同时,以民主法治的价值认同寻求台湾同胞的理解,求同存异,以制度化的协商保障台湾统一后的社会生活方式、相应制度不变,让台湾同胞吃下两岸和平统一后对台湾民主法制等价值认同 “维持现状”的定心丸。

四、对台 “统一论述”的三个视角分析

“民族主义论”论证了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历史事实,通过激发两岸同胞的民族情感归属,呼唤两岸同胞 “两岸一家亲”的历史责任与 “两岸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来达到民族认同乃至上升为国家认同,从而为中国的完全统一铺好合法性与合理性基石。在两岸长期的敌对与隔阂情势下,“民族主义论”能够最大程度地化解两岸民众的敌意情绪,拉近两岸同胞的心理距离。就某种程度而言,“民族主义论”是对台 “统一论述”的源头所在。但 “民族主义论”的论述也面临着 “台独”势力的解构困境,“台独”政治团体利用台湾原住民与大陆汉民族的疏远性来建构台湾民族的独特民族性,以历史的移民多元性来化解台湾后裔绝大多数来自大陆移民的论述,“台独”势力不断割裂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固有纽带,通过 “去中国化”的政治操弄,在历史文化等领域建构所谓的 “台湾主体性”,再以 “台湾意识”加以诱导,幻想通过 “世代更新”的 “台独”灌输来达到脱离中国元素的目的。这种一叶障目的思维逻辑终将无法改变台湾民众对华夏民族的情感认同。因而,要提高对 “民族主义论”的论述能力,扩大论述范畴,注重论述宣传策略,从而以 “民族主义论”作为引领国家统一的主轴方向。

“利益连结论”是现阶段对台 “统一论述”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间的经济利益连结与互利共赢是加速两岸经济融合的催化剂,两岸合作发展所展现出的规模效益、互补效益得到凸显,两岸和平发展过程中推进的各项惠及台胞利益的政策有力地拉近了两岸人民的距离,深化两岸利益融合与情感连结成为两岸人民共同探讨合作模式的重要桥梁与平台。尽管从两岸经济合作的规模总量上来看,两岸间的经贸关系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两岸和平红利的 “分配不均”问题以及经济利益被岛内大财团垄断的做法为岛内民众所诟病,岛内民众对大陆惠台政策存在 “无感”的利益分配诉求。与此同时,两岸在不断加速的经济融合过程中,岛内民众的 “反中”“恐中”情绪激增,对于台湾当局在两岸经贸交流中的中长期利益过度依赖大陆的举措表示强烈担忧,再加上 “台独”政党团体的捕风捉影,对两岸经贸协议的污名化,加重了两岸民众在两岸经济大交流、大发展格局下的疑虑。

“价值认同论”是 “统一论述”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台湾民众对统一的价值认同已经从两蒋时期“反共复国”的国家统一观转向现阶段 “维持现状”的 “不独、不统”的国家统一观。“一国两制”的制度价值难以引发岛内民众的共鸣,民主法制的价值认同更因为两岸社会政治环境的差异而仍存在冲突的可能性。“价值认同论”建立在 “民族主义论”和 “利益连结论”基础上才能形成岛内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只有切中岛内民众的切身利益关注点,两岸统一的价值观才更具有吸引力,只有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度,两岸统一的价值观才更添持久性。

五、结语

“民族主义论”是 “统一论述”的根本,必须长期坚持贯彻,对于分裂中华民族的行径,必须予以坚决打击与遏制。“利益连结论”是现阶段 “统一论述”的具体实践路径,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取得了较为凸显的成效,但随着 “台独”势力对大陆惠台政策 “污名化”的鼓噪,今后祖国大陆在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政策指导下,深化惠台政策的细节内容,让更多台湾民众对大陆惠台政策“有感”,从而使 “利益连结”成为两岸民众交流交往的一条重要纽带。“价值认同论”因两岸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在 “统一论述”中仍需加强巩固,尤其是 “一国两制”的制度价值论述,需要结合更多的政治传播渠道予以宣传。在此基础上,两岸需要真实地面对彼此相互对立的深层结构,也就是要处理从国共斗争、两岸冷战到现在两岸官方历史论述的歧异与分立。总体而言,在今后的对台 “统一论述”中,必须旗帜鲜明地高举 “民族主义论”,再配合以 “利益连结论”作为两岸连接渠道,在两岸关系不断深入融合的过程中,注重两岸价值认同的磨合与理解,强化与稳固两岸关系的深层结构,从而最大速度地加快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1]王潇,陈敦山.民族大义视角下的爱国主义教育[J].西藏教育,2015(11):37-40.

[2]孔刃非.汉字创造心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23.

[3]丹珠昂奔.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J].求是,2015(15):43-45.

[4]习近平.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国梦[EB/OL].(2014-02-1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18/c_ 119393683.htm.

[5]李鹏.民族认同、利益联结与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信任深化[J].台湾研究,2010,(05):3-7.

[6]辛向阳.实现中国梦的政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4:74.

[7]彭付芝.基于两岸社会融合的两岸文化交流研究[J].现代台湾研究,2012(04):22-25.

(责任编辑:周 凤)

10.3969/J.ISSN.1672-0911.2016.06.059

D675.8

A

1672-0911(2016)06-0059-05

2016-09-21

吴陈舒 (1990-),男,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和平统一民族主义统一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统一数量再比较
尹楚平:和平统一是“中国梦·侨胞梦”的根基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俞正声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