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教学内容强化语言文字运用

2016-04-17 02:42林丽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段语言文字教学内容

林丽珍

(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福建德化362500)

找准教学内容强化语言文字运用

林丽珍

(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福建德化362500)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综合体,它承载着众多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从以下五个层面,准确把握课文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内容:一要符合课标的学段要求;二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程度;三要吻合单元的训练重点;四要切合课文的表达特色;五要结合单元的习作内容。

语言文字运用;学习内容;把握;五个层面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和目标,因此,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否准确和恰当,将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效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1]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综合体,它承载着众多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准确把握课文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样本内容。

一、要符合课标的学段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和选择要符合学生学段的特点要求。也就是说,由于学段的不同,在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会不一样;另一方面,即使教学内容一样,教学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如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这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感悟小男孩和高尔基的对话内容,再发现语言描写的三种方式,然后进行对话仿写。可创设以下语境:“当拿回胶卷后,小男孩和高尔基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他们会怎样对话?请你接着往下写”。又如五年级下册《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文,教学时,先让学生感悟作者对“站、围、蹦、转、揪”等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灵活、机敏、争强好胜的个性特点,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游戏或活动的场面写下来,再读一读,看看是否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特点?”由此可见,同样是写人的文章,由于学段的不同,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也要不一样。三年级的学生能把人物“对话”写得完整通顺,能讲清楚讲明白就可以了;而五年级的学生除了达到这些要求外,要求也提高了,还要努力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也就是努力做到写谁像谁,这样的教学就符合课标的学段要求了。

二、要适合学生的认知程度

引导学生投入学习的过程,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目标。教学的起点是学生的现在发展区,教学的目标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2]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可能是下一步学习的铺垫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学生的已知和对未来的渴望,变成教学的基础和动力,才能确保学习的成功率,达到由现在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的和谐过渡。

如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中有这样的对话。一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吗?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怎么样啊?”“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这种不同对话形式的描写,对学生学写对话是很好的样本,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借鉴模仿呢?不,这不适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对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太难了。又如本文中的这段话:“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儿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这种总分式结构的语言,描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又富有条理,不仅要让学生细细地品味和欣赏,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借鉴模仿,可以创设不同语境,用“看那边,三个(只)____。一个(只)____。一个(只)___。另一个(只)___。”的句式,进行说话或写话的训练。

三、要契合单元的训练重点

现行教材大都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一组教材中,总有学生学习语言运用的训练重点,每篇课文的学习都要围绕这个“训练重点”进行有序地组织教学。如人教版每单元教材的编排是:单元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其中,单元导语体现了编者对一组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有着统领全组、目标定位和学习导航等重要功能,它通常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单元学习的人文主题,二是单元学习的语用目标与内容。

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提出明确的要求“让我们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可见,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写人”的方法,选编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四篇课文,描写的人物有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也有普通人和残疾人,他们共同特点都是专注于某一项事业,且都具有那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品质。“写这类人”的文章要注重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典型的事例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的描写,把一个人执著追求的精神风貌表达出来。因此,教学本组课文要瞻前顾后,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做到读说结合,读写结合,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

四、要切合课文的表达特色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即写了什么,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而学习和借鉴文章的表达方式,即怎么写的,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在表达方法上都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可以说,一篇课文就是一种个性化的构思和表达方式,究竟选择什么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准确解读和把握教材,切合课文的表达特色,找准教学的结合点。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以时间为顺序来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景,可以作为怎样利用时间变化为线索来描写景物的典型例子。《火烧云》用形象的语言,把云彩描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它可以作为如何用拟人手法描写变化中事物的典型例子。[3]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语用训练结合点。

五、要结合单元的习作内容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阅读与写作既有着相对独立性,又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单元教学前,要先解读单元的“习作”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把握学生所需要的写作知识和方法,然后在教学课文时,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

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在观察中新的发现”,教学前,要教给学生进行观察的方法,认真地观察自然界中某一现象,并尝试用各种方法,去解开谜团,如上网查资料,向父母或老师请教,亦或动手做做小实验,并把观察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等。学习《花钟》一文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观察事物,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尝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得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林国忠,徐国裕.关注“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有效性[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6).

[3]胡海丰,朱华贤.语文教材例子的多样性及其选择依据[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5(1).

G420

A

1673-9884(2016)06-0034-02

2016-05-05

福建省教科所“十二五规划”2015年课题(项目编号:FJJK15-229)

林丽珍(1974-),女,福建德化人,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段语言文字教学内容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