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活动的设计与应用初探

2016-04-17 02:42余庆燕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趣味课外活动

余庆燕

(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闽侯350100)

小学数学趣味活动的设计与应用初探

余庆燕

(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闽侯350100)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趣味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用活动的“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趣”。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充满数学味、趣味性与交互性的活动,并在课内课外有效利用,达到学得有效,且玩得开心的效果。

数学趣味活动;开发设计;应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数学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之一。所谓兴趣,表现为积极主动的探究态度和愉悦的情绪体验。尤其是第一学段的教学,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要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又“有趣”。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和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用趣味活动的“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笔者就谈谈对数学趣味活动的思考和实践。

一、数学趣味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数学性

数学趣味活动,顾名思义,是指与数学学习有关的,富有趣味的活动。因此,在设计活动时目标要明确,可针对知识的重点或学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设计几个数学趣味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趣味性

由于第一学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数学趣味活动的设计不仅应趣味十足,还可以适当引入竞赛规则,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三)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数学趣味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发生的活动联系是双向的、多向的。因此活动往往用分小组的形式,二到四人为一组,组与组之间的活动规则相同,但活动的内容有各自的独特性。

二、数学趣味活动的类型

好的数学趣味活动,既是学生喜玩、乐玩的,又能促进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巩固。因此,设计的活动,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基础上,还是“好玩的”“简单的”“便携的”,也就是活动的规则和材料要尽量简单,可使用纸牌、数字卡片、骰子等,便于学生的携带和操作。数学趣味活动可大致分为四类。

(一)语言类

语言类的趣味活动主要是学生通过语言间的交流,从中获得所需要的数学信息,通过思考、分析,达到活动的目的。如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本单元特别关注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设计如下的活动:

活动名称:猜猜我是几?

活动准备:小卡片

活动方法:(1)两人一组;(2)甲写一个两位数,乙猜;(3)乙有5次提问的机会,如“这个数比50大吗?”甲要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是”或“不是”;(4)猜中者获得一颗星,并交换角色继续活动。

在活动中,不管是猜的人还是答的人,都要及时正确地对结果做出判断,并根据对方的回答调整答案,还蕴含着初步的策略运用及对数的直觉,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操作类

在学生喜爱的操作活动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简单的道具,就可以成为学生百玩不厌的趣味活动,对知识的巩固很有帮助。如结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设计的拨钟活动。在用钟面模型拨整时的基础上,用上一个12面的骰子,让学生根据所投出的数,在钟面上拨出整时,拨正确的可以得到一颗星。可以看出,下一次该拨几时是不确定的,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正确的还能获得一颗星,对学生的正确的操作行为做了正面的肯定,能很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表演类

学生的天性中就有很强的表现欲,通过表演,必然会对所学的知识更为专注,会更自觉、积极的对相应的知识进行想象,[1]并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很好得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数学情感。如学习了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可以让一个人来演不同的角,组里的其他同学猜是什么角。或者根据角的名称用肢体表达出来,要求每位同学的肢体表达不能与其他同学相同。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掌握巩固了知识,同时也发挥了想象力,拓展了思维。

(四)计算类

口算、笔算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但计算教学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同时要达到计算的要求,必须通过适量的练习。那怎么才能让学生不仅拥有口算训练的机会,而且不失兴趣呢?[2]设计学生喜爱的计算练习趣味活动,就能让这两者兼顾、和谐统一。以计算练习为内容的趣味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开展活动。对学生的计算兴趣、计算的熟练度及准确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数学趣味活动的应用

如何把数学趣味活动有机地融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其作用呢?经研究其应用可以分为课内与课外,把趣味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学得“有趣”。而在课外的延伸应用,让学生的课后练习活动充满趣味,练得“好玩”。

(一)课堂有机结合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趣味活动,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兴趣,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趣味活动可运用在课的伊始,起到复习旧知,为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和知识的准备;也可以在学习新知时加入活动,让学习更生动;亦可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加以运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通过新课教学,在学生掌握了百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后,教师常常设计两数比大小,填“>”“<”或“=”这样的练习。可以看出,这样的练习简单、思维相对单一,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把练习设计成“抽数比大小”的趣味活动,效果就完全不同:两人一组,每人都有一张写着个位和十位的数位表,同时还有一个装有0—9的数字卡片的信封。每人轮流在信封中抽出一张数字卡片,自己决定放在个位或十位上,然后再抽一张,放在另一个数位上,组成一个两位数;与同桌比较大小,数大的获得一颗星。在活动中,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也最大限度地运用了所学的知识,不仅要用上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还要有可能性的思维的介入。这样的活动,运用知识的同时还要有策略的参与,“有趣”的同时还“有效”。

(二)课外延伸应用

学生课间或课外的活动常常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这些趣味活动往往是2—4人开展的,在课堂上掌握了活动的要求,就可以在课间或课外自由组合开展活动,还可以在家里和家长展开互动。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很自由,在学生喜欢玩的同时,又对所学知识进行快乐自觉的练习和掌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变得自觉和主动。我们可以把数学趣味活动作为一种待开发的数学资源,研究如何设计出有效的活动、思考它的高效利用、挖掘它的教学价值。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1]张宏伟.戏剧,让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更有戏”[J].小学数学教师,2016(1).

[2]阮黎明.浅谈课件游戏在低段口算训练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5(1).

G471.2

A

1673-9884(2016)06-0060-02

2015-05-20

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2014年度一般课题(MJYKT2014—010)

余庆燕(1973-),女,福建闽侯人,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趣味课外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小满课外班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