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

2016-05-14 18:12卢国成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年8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存在问题

卢国成

摘 要:在农业大国,以农业为主,农业种植中,以玉米播种为核心。所以长久以来,我们从事农机的科研人员一直把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作为我们一直探讨和推广的核心工作,从机械发展到技术实施,从机械更新到投入实践,更是我们农机工作永远要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存在问题;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S233.73 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j.cnki.njwx.2016.08.005

我国的粮食总产30%来源于玉米,稳定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提高玉米单产和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是确保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和当务之急。几年来,我省粮食的持续增产,主要也是得益于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推广这项技术,不仅可大幅度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解放劳动力,而且还可最大限度地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发挥良种、肥料等生产要素增产作用,具有显著提高玉米单产的功效,提高作物品质,同时将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推向一个新阶段,进而大幅度提高我国玉米的市场竞争力。

1 我国机械化水平发展情况

1.1 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情况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截至201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9.48%,其中黑龙江为97.03%,位居全国第一。新疆,天津、吉林、山东、云南等省分别为85.74%~15.69%不等。就全国而言,要实现全面的机械化仍需一段时间,任重而道远。

1.2 全国各种作物全程机械化情况

玉米全程机械化水平全国为79.9%,其中机耕为97.7%,机播80.1%,机收仅为51.6%;其它作物在50%~30%之间。

1.3 全国亩机械动力投入情况

农机动力投入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农机动力投入,将达不到预期的机械化作业水平,但是,过高的农机动力投入,则会造成动力和装备的浪费和闲置,效率低下。也就是说亩机械动力投入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当机械化水平达到一定时,它是低的,亩机械动力投入全国为0.38 kW/亩,而机械化水平前1、2位的黑龙江、新疆分别为0.25 kW/亩、0.26 kW/亩,位居全国第23和21位。

2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内容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玉米种植的各个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方式的一项以机械化为核心的玉米高效生产技术。该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机械化耕整地、机械播种施肥、机械中耕除草施药和机械化收获等。

2.1 机械化耕整地技术

玉米生长需要耕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土壤条件。机械化深松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蓄水保肥能力,是保证玉米苗全、苗齐、苗壮,夺取玉米丰产的基础。

2.2 机械化精密播种技术

播种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增产增收的大事。机械化精密播种可以精确控制播种量、株距和播种深度。

2.3 苗带重镇压技术

为保证播后种子与土壤紧实接触,减少失墒,播种后要适时进行镇压作业。玉米播种后进行适当的镇压,可改善土壤的坚实程度。在春季干旱多风时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还可促进土壤毛细管的形成,调动下部水分不断向上运动,有利于提墒、供墒、保墒,促进作物早出苗、出齐苗、出壮苗。

经专家们多次试验表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播种后及时对苗带进行机械重镇压,最利于提墒引墒,促进种子萌发和生长,增产效果显著。

通过重镇压,可使土壤中水、肥、气、热得到调节,促使种子的萌发。即使在较干旱情况下,也能达到保全苗拿壮苗的目的。

2.4 喷洒除草剂和农药技术

化学除草与病虫害防治也称植物保护,目的是把病虫、草害消灭在危害之前。植保机械主要用于喷洒除草剂和农药,同时还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2.5 机械化收获技术

玉米机械收获多年来一直是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瓶颈,近几年这项技术发展较快,玉米联合收获机各种机型基本成熟。

3 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发展现阶段存在问题

(1)农业生产成本上升,比较效益下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家庭农场经营小。在实现田间全程机械化生产情况下,美国、英国农田作业亩动力为0.05~0.07 kW,韩国为0.33 kW。我国若不改变现有农机发展方式和装备运用情况,当我国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时,亩机械动力投入则需达到0.58 kW/亩,而远远高于英、美和日、韩。也就是说是高成本、高投入的机械化水平。农机发展方式不均衡导致的小而多,资源浪费。黑龙江玉米种植基本100%实现了机械化,黑龙江垦区又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8%以上,相当于英美发达国家水平。多年来的生产实践,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生产措施和管理办法。

(2)机械收获秸秆覆盖与机械免耕播种之间的矛盾问题。

秋季玉米机械收获以后,大量秸秆抛洒地表,形成大量秸秆残留。以往传统耕作模式中,主要采用秋季或者第二年春季焚烧秸秆的方法,然后进行春耙茬、旋耕起垄施底肥、滤水播种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首先焚烧秸秆浪费了大量人工,增加作业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其次焚烧秸秆,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使地力下降;再次,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使当地生态效益受到明显影响。

(3)如何解决地块分散,实现规模化作业问题。垦区情况比较好,土地面积大,机械先进,符合玉米全程机械化条件。地方问题则相对较多,首先是分散性的经营无法与玉米全程机械化有效统一起来,一家十几亩、几十亩的土地投入到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根本就不可能;其次是懂技术、识科学的农村劳动力一般应集中在30~50岁左右的年龄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农民大都以打工形式存在于第二、第三产业,真正种地的大都是50岁以上的农民,这个层面的农民文化程度低,接受科学知识能力弱,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

(4)玉米全程机械化机械质量存在一定问题。随着一些玉米精量播种机械、深松整地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的发展,近几年小而全的机械发展理念制约着玉米全程机械的发展,特别是一些资历低、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机械生产厂商,制造了大量的自制、仿制的农业机械,使机械作业效率下降,作业效果下降;在地方,自从农机合作社迅猛发展以来,玉米全程机械化机械从数量上已满足自身技术发展要求,但是机械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再好的售后服务也不如不存在机械故障问题,这也明显影响着作业效率和质量,另外,还存在合作社配套购置的机械不适宜当地实际情况而闲置现象。打个比方,一般合作社都有7行免耕播种机,但是7行免耕播种机在地方不是很实用,原因之一在于地方没有平播玉米基础,7行免耕精播机很难实现对行作业;其次地块分散,整地大都采用中小机械进行耕整地,整地不规范,垄型、垄距不规范,难以完成多行免耕播种作业。

4 玉米全程机械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4.1 着力解决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效率问题

这就要从机械的先进性解决问题,必须选择先进适用的各种作业机械,完成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各项机械作业指标,从农机合作社机械选型入手,坚决杜绝不适用当地实情的机械流入当地,造成闲置;其次要结合先进农机推广新技术,结合农艺技术,提高作业质量,降低作业成本。

4.2 着力解决机械收获秸秆覆盖与免耕精量播种的问题

机械收获秸秆覆盖后如何处理秸秆,是玉米全程机械化要面对的一个难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妨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机械捡拾打包过腹还田实现秸秆二次利用,从而降低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用科学的思路和机械解决这个问题。2016年4月18—19日,农业部农机科研所玉米免耕播种课题项目现场演示会在肇州县双发乡双发村召开,会上展示了由农业部农机科研所开发研制的4行气吸式免耕精量播种机,该播种机的科学含量在于不用焚烧秸秆,在有秸秆覆盖地块将地表秸秆进行捡拾处理、免耕施肥播种,将已经捡拾的秸秆抛洒到原捡拾位置,实现秸秆全覆盖免耕精量播种。所有作业一次性完成,既解决了秸秆多无法处理的问题,又实现秸秆粉碎还田培肥地力的目的,这种机械是玉米精量播种机械的发展方向。

4.3 着力解决地块分散型经营模式问题

在农机合作社的机械支撑下,要通过土地集中,以农业合作主题或农业合作社的形式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既给合作社大机械开拓出来一片市场,保障作业效率,又为农民节约劳动力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创造出机会,既发展了农业,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是解决土地分散经营的最好方式。

4.4 着力解决机械质量问题

机械不存在质量问题为最好,但是出现了问题售后服务要及时周到,服务要做到不误农时,不影响作业效率;其次要政府加大监管力度,杜绝粗制滥造的各种农业机械流入农业市场,使机械化作业质量打折扣;再次,要生产厂家以带说明书的形式推广新式农业机械,用现场会现场展示操作,让农民对操作一目了然。

5 结束语

玉米种植作为农业发展的一大部分,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探讨与研究在未来农业发展中将向更深层次方面发展。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实现农业机械化将是我们农机工作者近期将要面对的一个主题和难题。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存在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住宅围墙问题探索性研究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医院门诊一卡通收费信息化发展研究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