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

2016-05-14 04:40徐拴生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情境设置学习情境教学情境

徐拴生

【摘 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的学习与学习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心理创设游戏情境,可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可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创设情景,还可用旧知识导出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情境;学习情境;情境设置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

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学生认识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与学习情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具体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进行具体的思维和行动,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问题和活动驱动学生积极思维和参与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起很大的激发作用。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如何设置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心智发挥能力要远远超过心情受压抑紧张状态下。为此,教师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刻板划一的教学秩序只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化学作为一门新学科,我要求自己在很短的时间内叫出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名字,课余时间经常询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交换意见,师生间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融洽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并想方设法从不同角度只要是合理的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扬,以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要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作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智力从“常态”跃迁到“激发态”。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积极认知活动和肯定的情感意志活动,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学生心理创设游戏情境

兴趣是有意注意的开始,唯有兴趣,才会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因此,在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境进行课堂教学,以化学自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一接触就有妙趣横生之感,从而开阔思路。这种课堂教学的实施,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有效地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教师可把重点的元素符号都制成卡片,一面是名称,另一面是符号,然后组织学生做接龙游戏。当教师高举卡片时,被叫的学生要马上说出卡片背面的内容,回答不上来的同学要接受一定的“惩罚”。这样来组织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注意力也集中了,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

三、可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奇有趣的实验场景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巧妙地运用实验手段再现强化突出物质的各种变化,便于学生观察、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似会非会,似懂非懂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趣味盎然地进行学习。例如,在探索学习盐酸的性质时可设计这样一个试验:把两个鸡蛋分别投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结果鸡蛋在盐酸中跳起了舞。顿时,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了。然后,趁热打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可以及时将好奇心转移到教学任务和控制目标上来,可以诱发和强化学生的内动力,清楚信息接受的不确定性。

四、可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创设情景

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合教育素材,将生动的图片、图像,清晰的文字显现在屏幕上。比如,恰当运用教学课件展示微观世界,将抽象的化学问题直观化。又如,模拟无法完成、错误操作、高难度的化学实验,实验操作中先后次序颠倒的原因分析等。网络通向世界的所有角落,网络上的信息应有尽有,通过网络可以创设出无限的教学情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是未来教学情景创设的主要手段。

五、用旧知识导出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巧用旧知识,展现新知识,让学生用已知的钥匙去打开未知的知识大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新问题的迫切心理,学生借助学习情景中提供的素材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如在学习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时,回顾之前学过的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设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让学生把二氧化碳气体通人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现象,这时有的学生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根本没有反应,因为看不到任何现象,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而有的学生却反驳说看不到现象,并不能说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进一步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若有反应,生成物该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之后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吹自大的气球”的演示实验,并让学生分析实验的思路和原理。最后引导学生将 该反应与CO2和Ca(OH)2 的反应进行类比,练习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六、创设矛盾的情境,把握迁移方向

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创设这样一种气氛,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矛盾,经受几次挫折,在学习者不懈的探索中引导他们准确运用已有的知识。这不仅能激活学习者的思维,而且有助于调动学习者强烈的发现欲望和自信成功的认识内驱力,为困难情况中学习的迁移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从而把握迁移的方向。教师根据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往往是本节课所要形成的新的概念或规律或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不是马上能够回答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通过设置的系列阶段问题(阶段问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提出。它组成课堂一个又一个新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最后利用得到的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创设情境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必须掌握的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多媒体动画、趣味实验等手续,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充分唤起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觉的渗入到认识过程中。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化学教学情境的创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能力等有着独特的作用。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增强。

猜你喜欢
情境设置学习情境教学情境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小议初中英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巧设情境,构建高中语文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