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016-05-14 19:34张沛刚
新一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激趣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张沛刚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激趣、导思等重要作用。善教者,必善问。教师何时何处问什么,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提问是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课堂提问的功能,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激趣

一、掌握时机,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引问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梗阻或进入狭长地段时,教师的一句引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笔者曾听过一节“送教下乡”的课,课始,教师出示了这样两个数据:180本书,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比是3:2,要求学生们自己编一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学生们很快编出了几道题,在反馈时,教师发现学生们都是把180本书当作总数来编的,便幽默地问道:“我们可不可以把180本书换换角色呢?”这一巧妙的问题,立即激活了学生们的思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有的把180当成部分数,有的把180当成了相差数。

二、当学生需要反思时——巧问

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反思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并运用于实践。如教分数除法时,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后知道了两个分数相乘,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分子相乘的积的作为积的分子,巧问:分数除法中,能不能把分母相除的商作为商的分母,把分子相除的商作为商的分子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同学积极地思维、验证、探讨……

三、在学生思维需要提升时——追问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种个性的激发,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拓展练习时,老师出了一道题:“□05÷4,要使商的中间有0,方框里可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大部分学生是这样解决的:先在□里分别填上1-9各个数,再一个一个尝试,然后划去不是的。教师说:“你们这样有序思考真不错!有比这更快的吗?”一学生站起来说:“因为除数是4,要使商中间有0,被除数的最高位肯定大于或等于4,因此最高位在4-9之间。”这样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教师趁机追问:“还有更快、更简单的吗?”学生开始冥思苦想,这时一个学生兴奋地说:“老师,我只要试两次就行了。”学生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教师故作惊讶地说:“呼,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商中间有0,那么商是几百零几,当商的百位是1,被除数的百位是4,当没的百位是2,那么被除数的百位是8,当商的百位是3时,被除数就是成了四位数了,因此方框里只能填4和8……在教师一次一次的追问下,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智慧不断闪现,思维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唤醒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四、初学时——探问

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适宜放慢速度,不妨在难点处以探问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四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梅山小学有一块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画图的策略来帮助解题,初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虽然只要画出草图,但要让他们意识到所作的草图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解题才有帮助。因此,教师在指导作图时,应小步前行,可试探地问:“长增加了3米,画多长呢?”“画这么长合适吗?”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得出结论:比8米的一半短一点。这不仅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培养了他们先想后画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五、关键处——点问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记忆力不够持久。教学时,教师可在关键处进行提问,以突出重点。如“数对”的概念,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后,结合方格图,教师可提问:“数对(2,3)和(3,2),表示的是同一点吗?”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表示同一列或同一行或同一行的几个点的位置的数对,提问他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以加深对数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许许多多尚未被发现的素质,而这些均需要火星儿去点燃。”这火星儿,我想就是教师的“善问”去引燃学生的思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课堂上学生深入的思考、精彩纷呈的回答、独树一帜的发现,绝不仅仅来自学生个性的张扬,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善问”。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有合理巧妙的课堂提问,才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小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初探把“生活”引进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2(22).

[2]杭瑛.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让数学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

猜你喜欢
激趣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思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